document.write("
评论人 | 评论内容 | 评论时间 | 打分 |
【张淑娟】 | 这是我关于“如何防止幼儿发脾气”的切身体会。不知对您能否有所帮助。 女儿两三岁的时候,我发现她知道得多了,脾气也发得多了。仔细观察,她发脾气的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是当自己的需要得不到满足时,她就撅起小嘴巴生气 ,甚至哭闹,躺在地上打滚等。二是做事情自己觉得做不好,比如穿毛衣卷在身上,折纸折得不好看。 以上两种情况,我们应该区别对待。 一 冷淡视之 引导孩子合理表达需要 当孩子在家因为需要得不到满足而躺在地上打滚儿,其实,他是没有掌握合理地表达需要的方式。遇到这种情况,我们就应该先冷淡他,不予理睬,继续做我们自己的事情,孩子闹了一阵子,就会觉得没趣,自己停止哭闹,而主动走到父母身边。这时候我则会蹲下身,耐心地对她说:“哭闹,不是解决问题的方法,有什么事好好和妈妈商量一下,好吗?”一开始,小孩子可能不会理解,那么我们可以给他一些提示。比如,孩子想跟我玩游戏,因我不能立即满足她而发脾气时,我则会提示她:“如果你能说‘妈妈,我们俩一起玩游戏,好吗?’妈妈会很乐意的。” 当我们的态度很温和时,孩子马上就会模仿我们的口气与我们商量,这时候,我会放下手中的事情而与她一起玩,满足她的需要。时间长了,孩子掌握了用商量的语气表达自己需要的方式:“妈妈,您给我讲一个故事,好吗?”“妈妈,您给我买一个酸奶,好吗?”等。 当孩子逐渐能合理表达自己需要时,我们就可以故意拖延一下:“对不起,妈妈还没做完,你等我一会儿,好吗?”让孩子慢慢学会怎样与他人交流;慢慢接受,有些需要是不能马上满足的,也就防止了发脾气。 切忌孩子一发脾气,我们手足无措,或因为心软而马上走上前去,哄他、安慰他,这样长此下去,无疑是强化了他发脾气的行为,在他的潜意识中会觉得这一招挺管用,以后遇到类似事件,他还会哭闹甚至更厉害。 二、延迟满足 培养孩子的耐性 延迟满足是防止孩子发脾气的一个关键因素。 所谓延迟满足,通俗地说就是将孩子的需要推后一些。小孩子上街,看见什么就想要什么,父母要防患于未然。我开始的做法是“只准买一样”,而且是买需要的。喜欢的第一种东西,先让她暂时不要买,引导她从众多喜欢的东西中挑选一样。在购物的过程中让他们学会取舍。 再就是孩子看中了某件物品,如果确实需要,有时也要故意地拖延一下,“过两天,妈妈再给你买,好吗?”或者“这个商店的价格有些贵,我们到别的商店去看看吧。” 如果是家长认为没有必要买的东西,就要态度坚决地说:“这个东西我们用不着,不能浪费钱。”说服不了,撒手锏是:“我没带钱。”哭闹也是没有用的。只要态度坚决,时间长了,他会慢慢形成一种观念:“只买需要的,不乱花钱。” 如果孩子似乎习惯了去商店总得买样商品,那么当提出去商店的决定时,走到商店门口或走到柜台前孩子没有提出要买什么东西,那么家长应立即给予表扬:“嘿,**长大了,不乱花钱了!妈妈今天要奖励你一颗‘棒棒糖’。”(孩子到商店买东西经常喜欢要这种糖,那种糖。有时,我就投其所好。)如果奖励几次孩子可能就会说反话:“妈妈,我不乱买东西,也不要糖。”这时候,我们要将计就计,除了表扬还要继续奖励:“呵,**真懂事,知道糖吃多了牙齿会生小虫子,爱护牙齿。不过今天,妈妈要再给你买一颗,把它‘咯嘣咯嘣快速吃掉。以后我们少买糖吃,好吗?”在父母的肯定和表扬中,慢慢地,孩子会自觉地节制自己买东西的欲望,逐渐形成好的消费观念。 三 肯定鼓励 增强信心 随着孩子逐渐长大,他们的独立自主性逐渐增强,愿意做一些事情给父母看,得到父母的肯定与赞许,则会高兴地说:“妈妈,我长大了!”可是,有时事与愿违,事情做得并不如他所愿,这时候,他可能就会发脾气,甚至把手中的东西毁坏。 有一次,女儿放学回家高兴地说:“妈妈,我会折小扇子了!”我也高兴地说:“好啊。叠一个给妈妈看看,好吗?”女儿高兴地开始叠了,可是,纸似乎并不听她的使唤,她折得很不整齐,她有点着急了。我拿过一张纸说:“妈妈也来叠一个。”一边折我一边说:“折叠一下,翻过来再折叠一下,再翻过来——”女儿突然大声说:“你慢一点!等等我!”我猛然醒悟,我已经超过女儿了。我停下来,看着女儿折。女儿并没有太大进步,她阴沉着脸,一摔手下的半成品说:“我叠得不好!” 其实我此时并没有严格要求她或对她提出批评,而是她对自己的“无能”的一种发泄。我干脆把手中的扇子用手摸平,轻声对她说:“其实你叠得已经很好了。你知道吗,妈妈像你这么大的时候,扇子叠得才不好看呢!”“好了,我们再一起叠一个吧。” 孩子为自己无能而发脾气时,需要我们做父母的给予肯定,给予鼓励,增强其信心。再者,能力是慢慢形成的,当孩子学到一项本领时,需要父母经常和他们一起练习,时间长了,他们的技能就会提高。现在女儿四岁了,他似乎已经喜欢上了折纸,小船、小剪刀、小帽子——经常从她手中诞生。这与我的肯定与鼓励是分不开的。 当孩子因做得不好而发脾气时,父母一定不要给予指责或嘲笑,那样会打击孩子的积极情绪,甚至丧失继续做此时的兴趣。 我切身的体会是“数子十过,不如奖子一长”,作为父母,要善于观察,从小事做起,用物质、用语言耐心地培养孩子好的行为习惯,提高孩子的能力。 | 2006/12/18 23:09:38 | 3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