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cument.write("
评论人评论内容评论时间打分
map1994受益了。
2010/1/31 21:15:445分
张淑娟读《学记》,读到“化民成俗”“念终始典于学”时,确实感到内心惶惶,自己是教育中的微雨,真的能化民吗?真的能引导学生形成利于自身发展,利于社会进步的观念吗?那么如何“化民”?传达哪些观念?
    当读到“近者悦服而远者怀之”的时候,总有些明朗了。在实际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所倡导的。实际也正在实施着这些理念。
    “三年视敬业乐群”,关于“乐群”在班级中,我也针对未来生存对合作的要求,在潜移默化地引导着学生和他们的父母。组织学生学习、做事过程中实行小组合作,所以出现了收体检费的时候,小组长多带了钱,替忘记带钱的同学垫上,从而使得小组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任务;主动要求与某些同学同桌,以便多多帮助。此举多了,同学之间的关系怎会不融洽?
    在家长会上我又表扬了此种行为,引来了某些家长朋友反省自己的行为:老师,女儿回家想替某同学先交上钱,我没有同意,她自己有父母?何必你操心?现在我对她说,你想帮助同学,尽管跟妈妈说清楚。
    家长坦然面对自己的行为,也正说明了对老师倡导的理念的接受。
    我内心不再惶惶,即使是微雨,总还会湿润土层的。更何况,如果微雨连绵,也总会让土地湿透、润透的。
2006/12/18 23:57:223分
查看评论详细内容及更多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