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摆正父母、孩子、老师三者之间的关系 |
作者:Haoshiduomo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3017 更新时间:2010/7/28 12:16:02 文章录入:张淑娟 责任编辑:teacherli |
|
摆正父母、孩子、老师三者之间的关系 ——1+1+1﹥3的合作关系 谈到父母、孩子、老师三者的关系,就想到了一个故事。 三个和尚在破庙里相遇。“这庙为什么荒废了?”一个和尚提出问题。 “必是和尚不虔,所以菩萨不灵。”甲和尚说。 “必是和尚不勤,所以庙破不修。”乙和尚说。 “必是和尚不敬,所以香客不多。”丙和尚说。 三人争执不下,最后决定留下来各尽所能。 于是甲和尚礼佛念经,乙和尚整理庙务,丙和尚化缘讲经。果然香火渐盛,旧庙换了新颜。 “都因我礼佛虔心,所以菩萨显灵。”甲和尚说。 “都因我勤加管理,所以庙务周全。”乙和尚说。 “都因我劝世奔走,所以香客众多。”丙和尚说。 三人日夜争执不休,庙里的盛况又逐渐消失了。各奔东西的那天,他们总算得出一致的结论。这庙的荒废,既非和尚不虔,也非和尚不勤,更非和尚不敬,而是和尚不睦。 由此看来,父母、孩子、老师也是合作的关系。合作的目的只有一个:孩子健康地成长。所以三者应该紧密团结,各司其职。 一 家长要教一个好孩子 能理性思考 家长的首要责任就是要教育一个“好孩子”,送给老师。“好孩子”的标准是什么?简而言之,就是能理性思考,而不是凭着感觉生活。当一个孩子知道在特定的环境说什么话,做什么事的时候,他应该称得上是一个好孩子。 但是生活中,往往感性的思考会左右孩子的认识,甚至左右孩子的行为。家长就要靠自己的智慧去转化孩子的认识。 一位爸爸曾经讲述了关于女儿的一件事情。 一日,女儿对爸爸说:“爸爸,我们英语老师不喜欢我。” “不喜欢你?怎么这样说呢?”爸爸平静地问。 “老师上课不提问我,对我爱搭不理的。”女儿说。 爸爸知道,一向英语成绩不错的女儿最近的英语成绩不是很理想。 “那么我们想个办法气气你英语老师,如何?”爸爸提议。 女儿赞成。最后商定报个英语学习班,用优异的成绩气气英语老师。 一段时间过后,爸爸看女儿的英语测试成绩都很优秀,就又提议:“我们再想个办法气气你英语老师,怎么样?” “为什么要气气英语老师?”女儿反问。 “你英语老师对你不好啊。” “不,我们英语老师对我挺好的。”女儿回答。 思考这个事件,改变的是什么?没有改变的是什么?改变的是女儿的英语成绩,女儿对英语老师的态度。没有改变的是英语老师对女儿的态度,它是个常态。但是英语老师的态度没有改变,为什么学生却感觉到不同了呢?其实都是学生自己的心理作用,英语成绩下降了,就觉得英语老师看不起自己了,英语成绩提高了,又觉得英语老师喜欢自己了。 在这个“女儿”转化的过程中,“爸爸”起了重要的作用,爸爸没有被女儿的感性情感所左右,而是凭着自己的理性在不知不觉中帮助女儿走向了理性生活的道路。 二 学生做该做的事 并且知道做到何种程度 好孩子到了学校尊敬老师,团结同学,努力学习。对于学习任务,他们从来是认真负责。一日,期中考试家长会上,学生人尹对 轮到人尹发言了,只见她落落大方地走向讲台:“尊敬的叔叔阿姨,大家好。下面我跟您们说说我平日是如何学习的。我的学习可以用四个字来概括“四步读书”一是课外预习读……。”人尹的发言结束了,家长掌声雷动。老师也很有些激动:“昨天,我布置人尹回去总结一下自己的学习方法,今天她说忘了带稿子,不用稿子的发言更让我们看到了人尹同学是如何对待自己的学习任务的,凡是写下来的东西就几乎记住了。” 老师布置学生回去读名著,有的学生读了冰心的《繁星春水》就能模仿着写诗: 心中的花 朵朵地点缀了我的梦想 老师的话 句句荡涤了心底的尘埃 放飞我吧, 我的梦想! 我是追梦的少年, 要寻找心中的理想。 鼓励我吧 我的妈妈! 我是成长的小苗, 要汲取成长的养料。 夏夜的广场 怎样的愉快呢! 滑动的冰鞋, 舒展的臂膀, 飞翔的心情。 这不是诗又是什么呢?它们和冰心的诗在意境上有多大的差别呢? 相比较,老师布置写作,有的学生第二天交不上作品;老师布置阅读名著,他们翻两页就算看完了。这是好学生吗? 做应该做的事情,而且知道做到何种程度。这就是好学生成功的原因。 三 老师热爱工作 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 佛光禅师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禅宗大师。有一天,其门下弟子大智,出外参学二十年后归来,正在法堂里向佛光禅师述说此次在外参学的种种见闻。 佛光禅师总以慰勉的笑容倾听着,最后大智问道:“老师!这二十年来,您老一个人还好?” 佛光禅师道:“很好!很好!讲学、说法、著作、写经,每天在法海里泛游,世上没有比这种更欣悦的生活,每天,我过得好快乐。” 大智关心似的说道:“老师!应该多一些时间休息!”夜深了,佛光禅师对大智说道:“你休息吧!有话我们以后慢慢谈。” 清晨在睡梦中,大智隐隐中听到佛光禅师禅房传出阵阵诵经的木鱼声,白天佛光禅师总不厌其烦地对一批批来礼佛的信众开示,讲说佛法,一回禅堂不是批阅学僧心得报告,便是拟定信徒的教材,每天总有做不完的事。 好不容易看到佛光禅师刚与信徒谈话告一段落,大智争取这一空当,抢着问道:“老师!分别这二十年来,您每天的生活仍然这么忙着,怎么都不觉得您老了呢?” 佛光禅师道:“我没有时间觉得老呀!” “没有时间老”,这是因为老禅师对日复一日的平凡的工作乐此不疲。恰如孔子说的:“其为人也,发奋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教师的工作是平凡的,是无私的。快乐着自己的工作,投入着自己的工作。为了学生,不敢教一日闲散;为了学生,不敢教一日懈怠。这是为师的角色,是为师的本分。 美国的韦伯斯特说:人们在一起可以做出单独一个人所不能做出的事业;智慧、双手、力量结合在一起,几乎是万能的。 所以,父母、孩子、老师三者之间的关系是加法算式,各司其职,做好自己的分内之事,才能让1+1+1﹥3的不等式成立,3是什么?是父母、孩子、老师的合力。这种合力才能成就孩子的健康成长。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