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激发情感,培养学生的责任心
作者:张淑娟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3552  更新时间:2007/1/10 20:39:28  文章录入:张淑娟  责任编辑:admin

激发情感,培养学生的责任心

 

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是《品德与生活》课教育的一个层面,也是品德色彩最浓厚的一部分。这一层面旨在使儿童形成对集体和社会生活的正确态度,学会关心、学会爱,学会负责任,养成良好的品德与行为习惯,为其成为社会的合格公民奠定基础。

培养学生的责任心,激发学生的情感是首要的条件。课堂上引导学生将对生活事件的真实感受、体验在课堂上充分交流,让学生有所感悟,促使学生产生深刻的情感体验:激动的情感,能正好地张扬学生的优点;心痛的情感又会鞭策学生进行自我批评、自我调节,从而改正自己的缺点。

比如两次夺得文明礼貌模范班流动红旗,我和学生有过交流、讨论。感受是有了情感的参与,学生对班级的责任心也就增强了,行动的落实也比较自觉了。

去年接手教一年级,开学的第一个月夺得了“文明礼貌”模范班和“卫生”流动红旗,结果第二个月又被其它班夺去了。红旗被收走了,我对学生说:“红旗被别的班夺去了,我们要在心中记住这两面鲜艳的红旗。于是,我让班级中的学生每人在实践作业本上画两面红旗,一面是“文明礼貌”模范班的红旗,一面是“卫生”流动红旗。不会写字,我让学生在上面注上拼音。

红旗画完了,有的学生对我说:“老师,画红旗的时候,我心里真难受,我的眼泪都快掉出来了。”

第二学期的第一个月,我们班又夺得了“文明礼貌”模范班的流动红旗。

红旗在升完国旗时被班长领回来了,回到班级,我双手拿着红旗对学生说:“因为本月我们班积分最多,所以我们夺得了红旗,这是与我们每个同学分不开的。红旗应该发给我们每一个同学,但是学校不可能制作那么多的红旗,这一面红旗就是发给我们大家的。红旗是班长替我们领回来了,下面我们每个同学轮流握一握这面红旗,你心里会有什么感受?”我在黑板上板书了:感受?学生开始传握流动红旗了,我轻轻地说:“瞧,姜朋余表情多严肃啊!”“瞧,李翔看得多仔细啊,看完了反面看正面。”“赵玉杰多认真啊,站起来郑重地送给前面的同学。”“一小队的同学传完了红旗,他们坐得多端正啊。”……

学生在传握红旗的过程中,我不时地表扬做得特别好的学生,让学生始终很严肃地对待这件事情。

红旗传完了,我问学生:“手里握着我们挣回来的红旗,你心里有什么感受?”

学生纷纷举手:

于晓男:我心里非常高兴。

腾兆伟:我的心都变成流动红旗了。

张凡:我们终于又把红旗挣回来了!

于小帆:我希望两面红旗都挣来。

我竖起大拇指:“真有志气。”

李昭:我希望永远保住这面红旗。

丁聪:我希望两面都挣回来,都保住。

张孟:我希望两面红旗别让别人抢去。

看到同学们的发言基本全面了,我说:“同学们的感受真感动老师。可是,我们如何保住红旗呢?”

学生又高高举起了手。

张齐:不要在校园里跑,不要乱扔废纸。

赵玉杰:不要打卡,弄得手脏脏的,都弄到书上了。

耿德祖:不能在教室里扔费纸。

吕威:下课了,不在教室里大喊大叫。

杨朔:不能在走廊里大声喧哗。

左姗:不能在校园里打架。

于小男:盖林强以后不能插队了。

张凡:路队不能吃东西。

孙浩:不能叫监督岗记名。

李昭:不要骂人。

孙嘉临:要爱护整个学校。

老师:对啦,不但要不折花木,不爬假山,也不能去蹭墙上的手抄报。学校里的一草一木,都要象爱我们家里的东西。

曹原:走路队不要乱跑,不要乱队。于小帆不能溜走了。

于小帆:每次走路队吴晓峰不能再跑了。

“同学们都说得很对,只要我们做到这些,我们一定能保住‘文明礼貌’模范班的红旗,我们也就成了文明的小学生。”我又板书了:文明。话锋一转,我又指着黑板上的卫生说:“那么我们如何能挣得‘卫生’流动红旗呢”

赵浩霖:不能扔废纸。

为了不让学生重复以上的行为规范,我说:“学校根据班级个人书桌的摆放,校服、地面、窗台干净与否、头发、指甲长短等来评定是否夺得‘卫生’红旗的。大家说,我们应该怎样做?”

接下来,学生能围绕着这些行为规范来交流了。

学生讨论基本完毕后,我非常高兴地说:“同学们的决心很大,如果我们确实能像我们说的那样去做,‘文明礼貌’的红旗我们一定能够保住,‘卫生’红旗我们一定也能夺得。我们一定能成为最棒的。

能触动学生心灵的教育是最有效果的教育,红旗丢了,我引导学生画一画红旗,永远让它们留在学生心中,学生因此感动,心里很难受,这种情感的参与,将比老师的说教更有效地影响学生今后的行为。红旗又回来了,让学生轮流握握红旗,因为红旗的夺得与每一个同学的努力都分不开。让他们感受一下上台领奖的自豪,自觉增强了对班级的责任感,同时更加坚定信心,保住红旗,夺得更多的红旗。而且学生自己提出了具体的行为规范。这些规范不是教师提出要求学生必须遵守的,这是学生主动提出的为了实现共同的目标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这些内心的体验将促使学生在今后更加自觉地规范自己的行为。

这又让我想起了《陶行知“喂鸡”》有一次,陶行知先生在武汉大学演讲,走上讲台,他不慌不忙地从箱子中拿出一只大公鸡。台下的听众全愣住了,不知陶先生要干什么。陶先生从容不迫地又掏出一把米放在桌上,然后按住公鸡的头,强迫它吃米,可是大公鸡只叫不吃。怎么才能让鸡吃米呢?他扳开机的嘴,把米硬往鸡的嘴里塞,大公鸡拼命挣扎,还是不肯吃。陶先生轻轻地松开手,把鸡放在桌子上,自己向后退了几步,大公鸡自己就吃起米来。这时陶先生开始演讲:“我认为教育就跟喂鸡一样,先生强迫学生去学习,把知识硬灌给他,他是不情愿学的,即使学也是食而不化,过不了多久,他还是会把知识还给先生的。但是如果让他自由地学习,充分地发挥他的主观能动性,那效果将一定会好得多!”

这让我更加坚信,要让学生自觉地发展,就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自觉获取知识,自觉规范自己。有情感的参与的课堂,才能真正打动学生的心,情感能驱使自己将学识转化为行为。学生有了情感的体验,认知的提高,在今后的生活及行为评价中就会自觉地接受规范的约束。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