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
孩子很聪明可不是什么人都能管得了 |
作者:teacherli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2656 更新时间:2012/4/19 20:14:55 文章录入:teacherli 责任编辑:teacherli |
|
李老师: 开学典礼 开学典礼:您好! 要解决“孩子很聪明,却不是什么人都管得了”的问题,首先要弄清楚什:么叫聪明?什么叫有主见?孩子为何怕输?才能清楚为何管不了。目前孩子才上一年级,你和老公还能管得了,不是因为你们有方法,也不是因为你们有能力,孩子还需要父母这个港湾。这样发展下去,这样的孩子到了初中以后,恐怕你们也就无能为力了,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 心理学中所谓“聪明”,就是人的智力水平高,就是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几方面都能够很好地适应学习和发展的需要。聪明,对于孩子来说,其实就是孩子的学习能力与面对自己所不熟悉的问题的认识、分析和解决的能力。但是,在我们很多家长的眼中和口中所谓的孩子很“聪明”,则是孩子很“精命”,或者叫做“鬼”。因为,我们家长并没有从心理学或者认知科学的角度来观察孩子的学习能力,只是看到孩子在对待和处理他自己很熟悉的事情,反应比较灵光,敏捷,也就是老百姓所说的“有心眼”而已。你说“孩子很爱哭,一遇到不顺的事就容易哭”。这就是孩子“很聪明”“有心眼”的具体表现。因为,他就是在一次又一次的苦中得到了满足,实现了自己的愿望,所以,孩子是“鬼精”的,有了这样的经验,以后凡是遇到不能满足自己要求的时候就会采取“哭”的方法。你想想,一个从来没有人听他哭的孩子,他还会不顺心就哭吗? 这样的心眼,在读书学习中,往往不仅不会有利于学习,而且还有负作用,就像你说的“怕输”心理。孩子很精明,知道自己做的没有别人好,就会被贬低,所以,最好的办法,就是回避。如果孩子真是聪明的话,不仅不会怕输,而且会很快地学习合适应。所以,看一个孩子是否“聪明”,主要看孩子的适应性,不仅是适应周围的环境,更能适应陌生的事物和学习,能够适应和别人竞争,能够通过学习让自己从不会变成熟练。 前面我已经说过多次,很多孩子就是因为家长认为并且夸他“聪明”,所以,孩子才会变得贪玩,不勤奋,因为“努力”“勤奋”在孩子眼里就是“笨”的同义词,所以孩子就要玩给家长看,玩给别人看。也正因为孩子被夸“聪明”而变得“怕输”,“聪明”的孩子“输不起”,因为在孩子的心中,“输”就是比别人“笨”。 “有主见”“有个性”,也现在所谓的新观念当中被很多人给误解了。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见”,是“见识”的“见”。主,是不“从众”。一个有主见的孩子,首先是他有自己的见解,不只是关注自己感受和表面好处,是有长远利益见识,是一般孩子难以做到的。而现在受新观念误导,有不少家长却把孩子的“任性”、“自我中心”当成了“有主见”,甚至把孩子的无理取闹、恣意任性当成了“有主见”。我们想一想,如我们在工作单位中遇上这样有主见的领导或者同事,将如何合作和开展工作呢?也许正是这样的误导,导致家庭教育娇惯和纵容孩子,致使孩子不知天高地厚,本来什么都不懂,缺感觉自己了不起,自己什么都不会,却一定要自以为是。导致家长、老师的话听不进去。 有不少家长在孩子的其他方面,很“有主见”,任其所为,所以,在学习上,孩子还要显示自己的“主见”,那就是“不听话”,因为,在孩子的意识中,听话的孩子就是没有“主见”,而且在反复地实现自己的“主见”过程中,失去了尊重他人意见和长者要求的观念。 孩子“怕输”的心理,就是孩子被宠的结果,就是被家长夸出来的。孩子还没有对与错、好与坏、高与低的评价标准与能力,在家长的不断夸奖中没有体会的“输”的感受,也就没有抵御“输”的伤害的自愈能力,就像从来没有见过太阳和风雨的嫩豆芽一样,一旦见到阳光或风雨,就要打蔫了。 孩子尽管很小,但是天长日久的生活和自己的经验,形成了自己面对他人管束的对策。现在无论是谁,都不会严厉地管束别人的孩子,因为那样不仅得罪了孩子,连孩子的父母也得罪了。而且孩子也知道,你管我严了我可以离开你。他们知道父母是自己目前还离不开的饮食供给和回家睡觉的地方,父母是自己目前唯一能够找到的归属感,所以,听父母管,只是勉强和暂时的。等到孩子感到自己能力高了,不在需要家庭的归属感时,孩子就会对家长的管束也厌烦和叛逆了。 明确了以上几个“聪明”“主见”“怕输”等概念,孩子问题的原因也就基本清楚了,解决问题的办法也就会有了。孩子现在刚上一年级,还是可塑性很强的时期,完全可以在几年之内形成新的习惯和观念。所以说,教育孩子要趁早,就像栽种和管理小树苗一样。 具体的建议: 1、自己管孩子,不要指望别人给管好。自己管孩子的目的,不是仅仅让孩子能听自己话,而是要让孩子形成一个尊重长者、上级、老师,甚至他人的要求和意见的思想与观念。 2、别再夸孩子聪明了,一个小孩子能有多聪明,真正的聪明是在后天学习和与锻炼中形成的,避免给孩子形成自己很聪明就不需要勤奋学习了的“自觉不错”的感觉。 3、管理孩子中,要看孩子自己的要求和意见是否客观、合理,而不是赞赏他的主见。要引导孩子尊重客观现实,学会适应周围环境和他人的要求,而不是自以为是,我行我素,任意而为。 4、重在养成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有序、惜时、动脑、勤快、认真、合群,当这些行为成为孩子的自觉行为后,孩子就会走上自动主动快速成长发展的道路。 |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