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
压轴题并不可怕 |
作者:teacherli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2974 更新时间:2007/1/26 19:07:16 文章录入:teacherli 责任编辑:teacherli |
|
压轴题并不可怕 有位同学苦诉道:“我数学考试时,最后一道题其实是会做的,但不知为什么,每当做到最后一题时,心里就紧张得不得了,不仅这一题没有做出来,连前面的也来不及检查,考试结果常常一塌糊涂。” 这位同学的数学考试成绩一直不理想,关键问题是每次考试,对最后一题总是怀有特别难不好做的感觉。其实,任何一门课程考试的最后几题,尽管题量大一些,综合性强一些,但也是已经学习过和反复练习的内容,并不应该有多么难。问题的关键在于自己消极的心理暗示形成了思维定势:最后一题都是最难的,我没有能力解决。这样的话,这类题目也就真的成为难解决了。其实,这就叫做“未战先自败”。 这种消极的思维定势,是通过不断地消极行为和消极心理暗示形成的,当然,也可以通过积极的行为和积极的暗示来破解,可以有效地形成“压轴题我也能做”的思维定势。 具体做法是: 1、树立解决问题的信心。 只要平日里认真学习,注重练习和总结解题规律,高中的任何一学科的知识都是可以完全掌握的。考试中,一般前面的题目大多是直接考察概念、定理等基础知识的掌握、理解和运用的情况,而后面的大题目,只是综合性和应用性大一些。 综合性,就是一个题目中综合了几个方面的知识,有的甚至是几个模块的知识,这需要对知识的系统性和熟练性强一些; 应用性,就是理论联系得强一些,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具体的生活情景或者生成实际当中,这需要在学习和联系的时候就要有意识地把学过的知识和实际相联系。 考试中在做这些题时,一定要想到,这些题目也是学过的,也反复练过,所以是应该能够解决的。遇到真正不好做的题目,一定不要烦躁,只要想到,这是自己的弱点,需要平时学习中加强联系,就可以了。一定要注意:树立能解决的意识,却不要强迫自己得满分。 2、做题要和平日学的知识联系起来思考。 学习的知识都是为了应用的。在平日的学习中,老师一般会给你大量相应的练习题目,在做这些题目时,自己就应该总结这些知识的应用规律,思考这些知识是怎样综合在一起使用的,这些知识是怎样运用到现实生活中去的。考试时,就尽量把这类题目与平时的练习联系起来思考,与掌握的规律联系起来思考。 如果平时就是没有这样去学习和练习,那么,考试中就没有必要要求自己一定要做出来了,只是要通过这一次考试,提醒自己要注意:平日的规律总结和联系实际很重要。 3、学会分解题目,化整为零。 一个较大的题目,往往不只是一个问题,一个问题里面往往要牵扯多个方面的知识。分析题目时,要学会把一个大题目,切分成几个小题目,所谓分析,就是把大的东西分成一个个小的东西,并且把每个小的东西的关键点抓出来。所以,在分析综合性题目时,就要看看这个问题包含有多少个因素,各个因素之间是并列还是逻辑关系,每一个因素都应如何解决。也就是把大题目当作很多小题目来看,把一个大问题当作很多个小问题来克服。 其实,做任何事情,都不可能一下子把一个问题全部解决,需要一块一块地、一步一步地,做题目也是这样。高考时,阅卷老师是按步给分的。我们应该从现在开始,学会分解题意,分步做题,哪怕只做出了一个或者几个部分,等熟练了,就会全部解决的。 4、长期坚持,强化信念。 打破旧的思维定势,需要一定的时间;形成一个新的思维定势,也需要一定的过程。面对复杂的考试题目,在树立“能解”的信念时,也要学会运用学习策略,训练自己解决这类综合性题目的能力,并不断地、自觉地体验解决难题的成功感觉。 要注意:解决难题的信心是和学习能力同步并且逐步强化起来的,不是仅仅在考试中去解决的。 海南省2004年高考文科状元张宇寒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却主动要求先说数学,因为她比较喜欢数学。张宇寒说自己对数字却十分有感觉,多作题对于学数学十分必要,却没有必要做得太多,但一定要做透。高考前,她一共做了两套数学题,一套大概有10多个专题,每个专题都是厚厚的一本。做完了以后,就把一些做错的题或是觉得解题解得十分巧妙的题写在笔记本上,以增强记忆。她拿出两本厚厚的笔记本,里面整整齐齐地写满了一道道各个类型的数学题。她说,题不在多,但要坚持,坚持每天做一点,否则的话手会生疏,感觉就回不来了。在考试时,做数学一定要仔细,把握自己的速度,一步一步来,有时候前面的题难了一点,影响了作题的时间,不要着急,只要保证每次落笔都有把握正确就可以了,太深太偏的题没有必要花太多时间。 |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