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学生是最好的老师 |
作者:Haoshiduomo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2604 更新时间:2007/5/2 20:10:29 文章录入:张淑娟 责任编辑:teacherli |
|
学生是最好的老师 心理辅导课上只要老师组织合理,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学生自己就是最好的老师。比如辅导课上,老师让学生小组讨论交流案例的具体解决办法: 案例一:爸爸每天和别人玩扑克,老不回家,妈妈很生气,看见我玩电脑,气得大骂我一通,我趴在床上不理妈妈…… 教师引导学生小组讨论:假如我是案例中的“我”,你面对委屈会怎么做? 小组讨论后,学生交流总结的好的办法有: 1 、和妈妈沟通,了解情况。 2 、向同学、老师倾诉 3 、到自己的“小天地”发泄一下。 4 、把事情的经过写下来,撕成碎片。 5 、做一些对自己来说快乐的事,调节一下心情。 6 多听一些柔美的音乐心情会逐渐好。 案例二:语文老师布置同学回家读熟课文,小刚读了,但第二天检查老师发现不熟,老师批评他没读。小刚很委屈。 假如你是小刚,你会怎么做? 学生小组总结交流的办法有: 1、听音乐。 2、“找”死党倾诉。 3、自我反思。 4、干自己喜欢的事情,转移注意力。 5、发泄心情。 6、换位思考,想想老师也并不想如此。 学生讨论出的方法涉及了情感疏导的方方面面:发泄——清除内心垃圾,换位思考——争取理解对方,自我反思——纠正自己的错误认识。 由此看来只要教师合理地引导,给予学生思考讨论的机会,学生其实就是老师,学生自己总结出来情绪疏导的办法可能就是平日里已经采用或想用还没有用的方法,在课堂上交流出来就显得更加清晰、明确了。有利于指导学生今后的生活实践。 这些方法来自于学生自己的思考和体验,无须老师再讲解,足以用来指导自己以后生活中的情感变化。 当然这要归功于老师的组织有利,引导合理,在小组合作中学生自主地思考、交流、总结,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就会产生情感的共鸣,碰撞出新的思维的火花, 其实在课堂上在老师有效的组织下,学生自己就是最好的老师,他们的主动探索以及由此产生的学习成果,将是最好的、最有用的学习收获。来源于学生的实践,也将今后指导学生的实践。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