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雾锁山头”
作者:Haoshiduomo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3200  更新时间:2007/6/27 22:38:17  文章录入:张淑娟  责任编辑:teacherli

“雾锁山头”

 

    学生做单元测试,遇到一题:填一填。

    雾锁山头山锁雾,                             

                          晴晴雨雨时时好好奇奇

    重重叠叠山,                 

    丁丁咚咚泉,                 

    做试卷的过程中有的学生提出来:没有学,不会。收上试卷一看,全军覆没!

    同事们也说没有学的内容,不要去管了。

    我在想,学生做此题虽然经历了过程,但没有积极意义上的结果。还要让他们得到什么收获呢?没有学习过的内容就不要去动脑了吗?

    于是,在语文课上,我单独将此题写在了黑板上。

    我说:“同学们,老师说过,有时我们对自己的预言是很准确的,就像这个题,我们同学对自己预言:‘没有学,我不会。’那你的预言果然灵验,全班同学没有一个人会做。但是张老师这节课要重新预言:动脑思考,我就能做出来。相信自己吗?”

    学生异口同声地说:“相信!”

    我又引导学生看句子,弄清楚“雾”和“山”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雾在山中缭绕,山留住了这弥漫的雾;分清句子的结构,想象所描写的情景。一会儿商云柯举手说:“云遮阳光阳遮云。”

    学生鼓掌。

    后来我提示“水”和“天”、“峰”和“天”、  “藤”和“树”等的关系,学生又对出了:

    “天连水处水连天。”

    “峰接天处天接峰。”

    “藤绕树木树绕藤。”

    “爱藏心间心藏爱。”

    “知藏书中书藏知。”

    我并没有就此停止,我继续引导学生:“同学们都知道,你拍别人一巴掌,别人疼,你的手掌也疼,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老师这还有一句,同学们看可以吗?……我读书籍书读我……”

    “书怎么会读‘我’呢?”有的学生提出异议。

    “可以的,书可以感受‘我’读书时的心情。”

    接着学生又打开了思维的闸门,虽然有的缺少了意境上的衔接:

    “我望大海海望我。”

    “我爱老师师爱我。”

    “我望蓝天天望我。”

    “我为人人人为我。”

    “我助他人人助我。”

    “我爱鲜花花爱我。”

    “我看花朵花看我。”

    “我爱祖国国爱我。”

    “我笑别人人笑我。”(这是需要我经常特别关注的学生的思维结果,令老师吃惊。)

    “我过小河河过我。”后来我给他引导将“过”换成“渡”变成了:“我渡小河河渡我。”

    接下来的“重重叠叠山”和“丁丁咚咚泉”学生对出了:

    “花花草草地。”

    “清清澈澈水。”

    “家家户户人。”

    “郁郁葱葱树。”

    “红红绿绿果。”

    “高高低低屋。”

    “曲曲折折路。”

    “滴滴嗒塔水。”

    我们还一起对出了第二句:合合分分聚聚散散依依,晴晴雨雨时时好好奇奇。

    最后,我问学生:“课的开始对自己的预言,我们实现了吗?”

    “实现了!”

    “通过做这个题,在今后做事时,同学们受到什么启发呢?”

    “我们不要轻易地给大脑宣判‘死刑’!”

    “遇到难题不要说‘我不会。’”

    “对自己要充满信心。”

     ……

    我总结:“在今后的生活中,我们不要轻易地对自己说‘不’,只要不停止思考,我们的大脑总会有新的思维的火花产生。”通过此题我意在让学生坚定做事的信念,正如《弟子规》中所说的:勿畏难,勿轻略。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