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
《学记》五 教之大伦 |
作者:teacherli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4457 更新时间:2007/9/7 21:22:54 文章录入:teacherli 责任编辑:teacherli |
|
《学记》五 教之大伦 [原文] [注释] 大学始教, 大学,太学。 皮弁祭菜,示敬道也; 弁,读biàn,皮弁,行礼时戴的帽子。 宵雅肄三,官其始也; 宵雅,诗经中的《小雅》。肄,读yì,练习,学习。 入学鼓箧,孙其业也; 鼓,击鼓。箧,读qiè,书箱。孙,通“逊”,恭顺。 夏楚二物,收其威也; 夏,读jiǎ,同“槚”。楚,荆条。夏楚,教鞭。 未卜禘不视学,游其志也; 卜,占卜。禘,读,dì,古代祭祖大礼。 时观而弗语,存其心也; 游,揄扬,称赞。时,时常。语,读yù,告诉。 幼者听而弗问,学不鬣等也。 鬣,读liè,超越。 此七者,教之大伦也。 伦,条理,次序,大伦,基本制度。 《记》曰:“凡学, 官先事,士先志。” 事,按制办事。志,立志。 其此之谓乎! [释文] 太学开学的时候,官员及师生们都必须身穿礼服,置备肴馔,祭拜先圣先师,这是为了表示对文化知识的敬重; 学习之前,要先演练《小雅》中的《鹿鸣》、《四牡》和《皇皇者华》这三首君臣宴乐、相互劳问的诗歌,表示学生进入太学读书,就是意味着做官的开始,暗示学生要爱惜自己的身份和形象; 上课之前,都要击鼓召集学生进入教室,督促学生尽快打开书箱,拿出书本,开始学习,以便让学生静心恭顺地研读书本; 用槚木和荆条制成教鞭,置于课堂之上,用来警示学生,树立教师督促学生学习的威仪; 没有占卜和祭奠先祖,官员们就不能随意地进入学校重地来视察,用以表示政府官员尊重学校,以此来揄扬学生,使学生安下心志,从容读书; 教师要时常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但不要随意地给他们讲解,尽量给学生多留一些思考问题的时间和机会,让学生自己动脑探寻问题答案; 对年龄小的学生,只需要求他们认真听课,不要随意乱问。这是按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接受能力进行教学。因为,学习要由浅入深,教学也不能拔苗助长,随意超越学生的知识基础和认知能力。 这七个方面,是教育教学所必须遵守的基本制度。 《记》中说:“凡是兴办学校,做官的,要按照做官的身份和规则要求自己,以便为学生做出表率;当学生的,也要按照官员和贤士的心胸和志向来要求和鞭策自己。” 大概说的就是这个意思吧! [要点] 1、学习是学生人生的起点,是对其知、情、意、行等身心发展的规范。 教育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提升整个社会的文明水平,培养学生做官,不是为了给学生一定的权力,而是让他修身养性,做一个合格的社会管理者。办学中的知识教学,不只是为了让学生积累知识,而是为了提高学生的人格修养。如果办教育仅仅为的是升学,那么,这种教育无异于人类的自杀。 从这一点上来说,古人把引领学生认识自我身份看得很重。读书,当学生,不仅仅是一个升官发财的事情,而是提升自我身份的难得机会。所以,古人会在开学之初先引领学生模仿为官之道和为官之形象,让学生不仅体会到读书学习的管理社会的目的,更会让学生体会到当下自我形象的塑造。这和现在只要考试成绩高,品德修养好坏无关紧要的教育观念大相径庭; 政府官员的形象和作为也是对学生影响的重要资源。古人很重视这一点,教育第一,并不是官员第一。学校是社会重地,教育有其独特的规律和制度,即使身为政府官员,只有规定的时间和背景下,也必须举行一定的仪式才能入校。谁也不能随意出入,更不能横加干涉。这一要求与现行的社会形象也是格格不入。现在,教育似乎只是社会的附属品,学校也只是政府的奴仆而已,可以随其官员的意志呼来喝去。所以,我们教育出来的学生也不会有愿意当老师办教育的,只有想当官到处管闲事的; 兴教育,办学校,就必须树立教师的决定权威,尤其是课堂之内。教鞭,就是权力的象征。古代并不是不重尊人的人格,而是更加重视树立教师的权威,教师和政府官员同样具有“惊堂木”一样的惩戒工具。对老师的尊重就是对知识和文化的敬仰。 2、教育要注重熏陶学生的学习情感。 如果仅仅把教育教学当成知识的积累,那么,孩子们就成为了知识的背囊,在知识大爆炸的时代,这些背囊可能就是毫无用处的废品;如果仅仅把学校当成升学的工具,那么,教师就成了可有可无的摆设,因为,升学率有招生数决定了,并不是教师教的努力,所有的学生就都可以进入大学的;如果学校和教师知识把知识的传授和能力的训练当成自己的责任,那么,这些学生就会成为畸形的残废,因为,人是同时具有智慧和情感的高级动物,缺少了情感教育,人就缺少了一半的养分。 古代教育,尤其注重情感的熏陶和培养。隆重的开学仪式,就是让学生知道文化知识的重要;教鞭的设置,就是让学生明确师长的威严;对于政府官员进入学校的限制,就是让师生知道自己身份和任务的重要。这些重要性,并不是仅仅靠说教可以传达的,而这些事情的做法,就可以让学生从中体验到如何做学问,如何做人,如何做官员。 3、教学要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不少的教师会以为,教学,就是把知识教给学生,就是让学生明白一些原来不明白的事情,让学生学会做一些原来不会做的事情。这是大错而特错的。如果这样教下去,我们当老师的教学任务永远完不成,因为,学生不明白的事情太多了,但我们不可能跟着学生教一辈子,学生不会做的事情也太多了,何况社会还在继续发展,还继续产生更多的知识和能力要求。 所以,古人提倡学生不明白的问题,不要马上告诉他答案,而要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可能古人没有赶教学进度的要求和意识,所以,他们会着意地培养学生思考自己不会的问题,会教给他们思考问题的方法和思路。所以,古人也不会像赶鸭子一样,要把所有的学生都提出同样的要求,年龄小的学生,智力水平低的学生,老师就没有必要去提问他们根本就不会的内容。 这些都是为我们现在的教学改革提出的最好的原则,就是启动学生思维,因材施教。 |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