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
第三章 不见可欲 无为而治 |
作者:teacherli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3989 更新时间:2006/10/20 22:03:57 文章录入:teacherli 责任编辑:teacherli |
|
第三章 不见可欲 无为而治 [原文] [注释] 不尚贤,使民不争; 尚,标榜。贤,有德之人。争,争名。 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 贵,以为贵。 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 见,读xiàn,让人看见。 是以圣人之治, 虚其心,实其腹, 心,欲望。 弱其志,强其骨。 志,竞争的心态。 常使民无知无欲, 知,智,小聪明。欲,非分之想。 使夫智者不敢为。 智者,耍小聪明的人。 为无为,而无不治。 [释文] 政府不去刻意地标榜那些所谓贤能的人,人们就不会去为此而争功夺名,造虚弄假;不把那些难以得到的稀少物品看得很贵重,百姓们也就不会作盗贼去想办法窃取;不把那些能够让人心生欲望的东西显示出来让人看见,就会让人们的心态平稳,相安无事,而不惑乱。 所以,圣明的人治理国家,处理政事,首先要净化人民的心思,避免自私与狭隘;满足人民的物质生活需要,免于饥饿与寒冷;尽量降低人们的竞争心理,避免短见与焦虑;增强人民的健康体魄,免于疾病与痛苦。觉悟的领导者,还会经常教育人们,不去玩弄小聪明,去掉非分之想,并且使那些自作聪明的人也不敢妄为。 顺应自然,不去刻意地标榜、显贵和蛊惑,这样,就可以自然而轻松地达到全面治理国家的目的。 [解释] 尚贤,就是崇拜贤能,表扬鼓励那些好人好事,这有什么不好的呢?这是人们最不容易理解的地方,这也恰恰就是老子的独到之处。 老子所处的时代风尚如何,我们现在不得而知,只要看看现在,也就会发现老子的话这是说得了点子上的中肯之语。 提倡学雷锋,不见的就会出来很多新的“雷锋”,其实社会上本来有很多雷锋式的人物,并不是学会的,但是就是在学雷锋的过程中,就会出现很多“假雷锋”。人们知道李逵很有力量,能够挥舞两把大斧,社会上就会出现“假李逵”,借以劫道行凶。 崇尚先进和标兵,不见的人们的工作效率就真的提高了,但是弄虚作假、沽名钓誉的人,就是老子说的那些“智者”,马上就会模仿,争相办假证,假文凭,甚至不惜花钱买官卖官,不一而足。 目前中国社会的假冒伪劣产品,屡禁不止,愈演愈烈,到底为甚,不就是因为人们喜欢名牌吗?这都是“尚贤”惹的祸。 “常使民无知无欲”,这是人们指责老子最多的地方,就是以为老子是“愚民”政策的鼻祖。其实,“无欲无知”并不是“愚”,而是“纯”,就是没有额外的非分之想,没有贪婪,没有奢望,不耍小聪明。这是一种最高尚的人品,也就是人们都很喜欢的那种心地善良,朴实公正,纯洁友好的思想品质。难道这有什么不好吗?“欲”在老子的解释当中,就是非分之想,就是一种贪婪的奢望;“知”在老子的解释当中就是人为的小聪明。难道这不应该“常使民无知无欲”吗?也正是这样才能达到“无为而治”的目的。 努力工作,可以,但不要让人们感到这有什么可图之利,但不断地表扬和鼓励,就会出现一些专门讨好领导,做表皮子文章的人物,让你需要仔细辨别,弄不好就会上当,就会选拔一些“伪君子”登上了领导的宝座。 赚钱发财,可以,只要合理合法,谁都会努力,但是,这不值得提倡。一边提倡大家致富,一边却要用政策和法律来进行限制那些利用歪门邪道发财赚钱的,这就叫“有为”之治,那是很累的,让多少人身陷囹圄。 [主旨] 不见可欲,无为而治,是这一章的根本观点。不见可欲,就是不要故意得搞一些什么名堂,引动人们的非分之想,这也正是老子的“无为”所在,“无为”,并不是什么事都不做,而是不做哪些不该做的事,少一些非分之想,少一些喜欢耍小聪明的“智者”,这样人们就会相安无事,没有纷争。 [要义] 1、虚心、实腹,弱志、强骨。 虚心,即虚其名利之心,才能专心致志于所做的事情,提高自身素质。 实腹,即为充实自身的能力和素质,这是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和根本。 弱志,消减争强斗狠的竞争之心,不图出风头,而是埋头苦干。 强骨,不仅增强的身体素质,更重要的是增强自身的骨气和能力,不怕输,不服输,保持自身气节。 注重实际,关注客观,掌握规律,增强实力,这是一个人的根本。 2、无为而治,而无不治。 无为,就是顺其自然,按照客观规律办事,不强为所难。 无不治,一切按规律发展,就是最正常最持久的发展,顺应了自然规律一切协调和谐,减少冲突,就会形成最大合力。 学习自然也有学习规律,顺应了规律,学习的各个环节自然也会协调起来,违反规律,强求努力,只能带来烦恼。 3、不见可欲,安定人心。 人的欲望是无止境的,就像《渔夫的故事》中说的一样,在不断满足渔夫妻子的欲望的情况下,会逐渐形成一种邪恶的妄想,最后让人做出犯罪的行为。 有人喜欢把自己感到很重要的很荣耀的东西拿出来炫耀,也就很容易引起周围人的嫉妒和邪念,所以,即使你富有了,最好的方法就是不要显摆,免得成为人们的眼中钉肉中刺。 即使是名牌产品,也没有必要,广为宣传,假冒产品,大多都是因为有人推崇这样的人或者这样的物品。应该让它顺其自然,让人们根据自己的需要去选择需要的商品,也不至于为此搞一些虚假的东西。 名人也不值得大家宣传,更不应该提供很多的渠道为其传播。现在流行的“超女”,完全是一种商业操作,举办的组织,有其不可告人的目的,但同时也败坏了社会的风气,有更多的青少年竟然放弃了学业,去拼搏“超女”、“超男”,到头来,有谁能保证他们都成为“超女”“超男”呢?那不害苦了这些人的一生吗? 作为一个国家,也不应该把一些机密和重要的东西先是给老百姓看,社会的动乱往往就是从这里开始的。 [故事] 快乐一生 一天,孔子到泰山一带游玩。他经过野外的时候,看见荣启期喘着粗布衣服,系着绳索作为腰带,正在一边弹琴,一边放声高歌,看起来很快乐。 孔子走向前去,拱手问道:“先生这么快乐,有什么喜事吗?” 荣启期说:“喜事多着呢。” 孔子说:“愿闻其详。” 荣启期说:“世上万物都是自然而生,只有人最珍贵,我作为一个人,来到这个世界上,这是第一个值得快乐的事。” 孔子问:“那第二呢?” 荣启期说“现在社会,男尊女卑,我又身为男人,自然就很高兴,这是第二件值得快乐的事情。” 孔子又问:“那第三呢?” 荣启期说:“人的寿命有长有短,短命的,还没有出生就死在娘胎里,或者死在襁褓中。而我活了九十多岁了,可以算是长寿了。这就是第三件值得高兴的事。” 孔子说:“这真该快乐啊!那你就没有忧虑的事吗?” 荣启期说:“贫困,是有志之士常有的事;死亡,是人生命的终结。二者都是很自然的事,我安处其中,还有什么值得忧虑的呢?” 孔子说:“好啊!先生真是一个能够自我宽慰的人啊!” 渔夫与金鱼 (俄)普希金 从前有个老头儿和他的老太婆,住在蓝色的大海边。他们住在一所破旧的泥棚里,整整有三十又三年。老头儿网撒打鱼。老太婆纺纱织线。 有一次老头儿向大海撒下鱼网,拖上来的只是些水藻。接着他又撒了一网,拖上来的是一些海草。第三次他撒下鱼网,却网到一条鱼儿,不是一条平常的鱼——是条金鱼。 金鱼竟苦苦哀求起来!她跟人一样开口讲:“放了我吧,老爷爷,把我放回海里去吧,我给你贵重的报酬:为了赎身,你要什么我都依。” 老太婆指着老头儿就骂:“你这傻瓜,真是个老糊涂!不敢拿金鱼的报酬!哪怕要只木盆也好,我们那只已经破得不成样啦。” 老头儿走向蓝色的大海,蔚蓝的大海骚动起来。 金鱼回答说:“别难受,去吧,上帝保佑你。” 老头儿一看——吓了一跳!连忙对老太婆行礼叩头,说道:“您好,威严的女皇!好啦,这回您的心总该满足了吧。” 老头儿向她行个礼回答:“行行好吧,鱼娘娘!我把这该死的老太婆怎么办?她已经不愿再做女皇了,她要做海上的女霸王;这样,她好生活在汪洋大海,叫你亲自去侍候她,听她随便使唤。” |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