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七 教之不刑
作者:teacherli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4437  更新时间:2008/1/5 10:42:33  文章录入:teacherli  责任编辑:teacherli

《学记》七  教之不刑

 

[原文]                [注释]

今之教者,呻其占毕,  呻,诵读。占,zhān,口述。毕,书简。

多其讯,言及于数。   讯,审问。及,赶得上。数,读shǔ,责备,数落

进而不颐其安;          颐,yí,保养。安,安稳,牢固。

使人不由其诚;          使,指使。由,凭着。诚,诚心。

教人不尽其材;          材,资质,才能。

其施之也悖,            施,给予,教给。悖,违背事理。

其求之也佛。            求,接受,求学。佛,fú,违逆。

夫然,故隐其学而疾其师,隐,伤痛。疾,痛恨。

苦其难而不知其益也。    益,益处。

虽终其业,其去之必速。  去,舍弃,放弃。

教之不刑,其此之由乎!  刑,成,成就。由,原因,缘由。

[释文]

     如今的老师,只会照本宣科,大多是不断地审问学生,讲话的口气几乎都与数落、责备一样。教学进度根本不顾及学生是否已经学会和巩固;指使学生做事,不注意引导学生凭着诚心诚意地去做;教育学生不是根据学生的资质和特点,挖掘和培养学生的特长与潜力;教师教学,违背了教学的基本规律,学生的学习,也是违背学习规律而不得其法。

这样以来,学生就会厌恶学习,憎恨老师,只会苦于学习的艰难,却体验不到学习的好处。学生即使修完了学业,也会很快地舍弃。

教育教学没有成就,大概原因就在于此吧!

[要点]

1、教学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

古时候,大概也有一些不称职的教师。大凡学成之人,都已经去当官了,不得已而当老师的人,只能是一些素质不高的学者。所以,这些人也就只能照本宣科,呵斥学生,违背教学规律;古人虽然没有一年一度的高考、中考,但可能也有不顾学生接受能力,赶超教学进度,逼着学生不说实话,或者去做一些违心之事;古人更可能也有不少的教师在教学中根本不顾及学生的个性特点,不注重培养学的学习能力和爱好特长。所以,《学记》发出了“今之教者,呻其占毕,多其讯,言及于数。”感叹。

古今相通,古今相同。老师教学,是一项引导年轻人走向成功的职业。

做好这一职业,首先必须具备学者的身份,对所教的课程不能只是会了而已,必须能够自己融会贯通。如果上了讲台,手却离不开课本,眼睛离不开教案,那肯定是对所教的知识不够熟练。

不顾学生接受能力和学习特点,只顾赶教学进度,其教学根本就不是为了学生,而只是为了完成自己的任务。教学,“教”的任务是落实在学生的“学”上,只有教,而没有学,皮之不存,毛将何在?

老师只是一厢情愿,按照自己的意愿进行教育教学,只是按照自己的模式来教育学生,这样也只能把学生教得:做人,不能由其诚,做事,不能尽其材。

研究学生的学习规律,把握学生的个性特点,教给学生学习方法,这是老师所必需掌握的三项基本功。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减轻学生学习以及自身工作的不堪之压力。

2、作为教师要善于检查自己教学的问题。

学生学不好,学了忘得快,我们当老师的一般都会埋怨学生,怨学生不喜欢学习,怨学生不会学习,怨学生的记性不好。实际上,学生就是因为不会才来上学的,就是因为容易忘记,才需要老师教给他们记忆的方法的。如果学生一学就会,一看就懂,可能当老师的就都要失业了。

学生本来都是愿意学习的,学习不仅可以让学生找到成长的感觉,找到理想的职业,更重要的还是能够不断提高他们的素质,二就是因为在上学中,在听课中,在不断地考试中,屡屡受挫,从而望而生畏,产生了恐惧感,故而“隐其学而疾其师,苦其难而不知其益”。这能怨谁呢?

学不好,学不会,忘得快,原因主要还是在老师。尽管你教的内容不错,但你教得不得法,学生自然很难接受;学生各有特点,我们不难按照学生的心理规律和特点教,学生自然更是茫然。学生到学校求学,更重要的还是学的学习方法,而不是死的知识,只有掌握了学习方法,才能自己解决所面临的学习问题,也只有形成了学习能力,才能在今后的成长当中持续发展。而今的老师,“进而不颐其安;使人不由其诚;教人不尽其材;其施之也悖,其求之也佛。”的却大有人在。

研究学生特点,探求学习规律,讲究教学方法,是教师的教学根本。不然的话,只能是误人子弟,只能是被学生、家长以及社会所唾骂。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