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孩子在课堂上坐不住怎么办? |
作者:teacherli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4509 更新时间:2006/11/10 18:03:47 文章录入:teacherli 责任编辑:teacherli |
|
孩子上课坐不住怎么办? 我又来打扰您了。我的儿子在小学一年级,最近老师都反映孩子上课总是坐不住,不是手脚乱动就是低着头。回家我也发现了同样的问题,提醒他,连2分钟也坚持不了。还有不耐烦的表现,老师没布置的连一点都不愿涉及。昨天晚上因为卷子做错了、字写的不认真并且把本子没好气的扔在了地上。我重重的打了他,我儿子哭着说让我打死他,并且再也不亲我了。 梦 梦家长:您好! 孩子好动,可能会有多种原因,明确了原因,问题就好解决了,最起码教育和训练孩子也就有了方向。 孩子上课好动一般有这样几种原因: 1、孩子有好动坐不住的习惯。现在的孩子受约束比较少,听大人的话,听不几句,就转移话题,或者就做自己的去了。在家里养成了这个习惯,上了学校,进了课堂,自然也会这样的。只不过有些孩子不是很严重,刚上学的时候,不熟悉学校老师的规矩和脾气,没有表现出来,时间一长,他的个性就会暴露出来。 2、孩子对学习不感兴趣。感兴趣的事情,谁都会集中精力去学习的。在小学里,孩子的学习主要是靠兴趣,当兴趣过去后,他就会自己玩自己的。 3、孩子对学习没有感觉,或者说是没有成功的自我感觉。有很多孩子,因为家长呵护备至,在家庭中的生活中,很容易找到感觉,自我感觉良好,一般很少出现低头的现象。但在学校里,就会因为得不到老师的关注,或者自我表现不佳,就会出现精神游离课堂的现象。 4、当然,也可能是因为你的外甥住在你家里的原因。这一点后面单独分析。 如果就是习惯问题,家长还要从长计议,注重利用家庭生活来培养孩子的集中精力,做事情善始善终的习惯。孩子刚刚一年级,还是很容易教育的。孩子做事情,绝对不允许他同时做其它的事情;孩子吃东西,一定要吃完一样,再吃其它的东西,要吃就一定要吃完,不能剩碗底,或者让大人替他吃了。事事都能有头有尾,专心致志,以后在学校里也会专心致志地听课的。 如果是对学习不感兴趣,或者是学习没有成功感觉的原因,家长最好多 有人提示你“说是我的小外甥(上四年级,女孩)在我家住的原因”。这也是很有道理的。任何人都有一个自我“势力范围”的概念,小孩子形成这种概念一般在一二岁就开始了。俗话说是“孩子吃独食”,其实就是对别人侵犯自己的“势力范围”有心理抵触。我们成人当发现别人分享了自己的财富,或者分享了自己的情感,也会表示不满的,何况孩子呢。 现在的独生子女,一个人享受惯了家庭的全部物质和精神,尤其是家长对自己的关爱和呵护。越是娇惯的孩子,越是不能容忍别人的入侵。尽管是亲戚,是表姐,在两家,相互见面很亲热,如果搬到自己家里来了,分享了自己的饭食,分享了自己的父母情感,那一定是受不了的。这时候孩子就会做出一些不可理喻的事情来。因为孩子的情感表达是很直接的。他欺负表姐,或者对家长大吵大闹,都是要让父母知道,自己的不满,尽管表姐能够和自己一起上学,能够照顾自己。 如果你的外甥必须住在你家,你需要的借此来对孩子进行合作互利的教育,这也是一个很好的教育机会。 1、要让自己的孩子明确自己的责任和需要自己承担的事情,并且这些事情,父母要一定要求孩子自己做好,甚至包括一些他很难做到的事情。让家庭中每个人看起来都是独立的,都是有自己的责任的,并不是表姐来挤占了他的享受,或者增加了他的负担。当一个人明确了自己的义务和责任的时候,才会更明确自己的权利和享受是什么。那时,他就不会感到表姐侵犯了自己的“势力范围”。 2、让表姐多承担一些事情,一是因为她大一些,更是因为她是客人,需要有更多地付出。当你自己的孩子知道,表姐来住,来吃,不是白住白吃,是住得理所当然的,你的孩子的心理也就会平衡一些了。 3、多带领孩子做一些户外活动。尤其是在放学后,星期天,经常外出游玩,做一些必须大家齐心合力的事情,避免相互之间争执和炫耀的事情。孩子在家里个个都是小皇帝,本事比天都大,因为他们不需要别人的帮助,而且处处可以炫耀;孩子一旦走出去,就感到了自己的渺小,就感到了相互帮助的重要,就会多产生一些凝聚力。 你说你的孩子“不可理喻”,硬软不吃,甚至于要“让你打死他”。主要原因: 1、过于娇惯。他一直就不服你家长的管理,当然就会硬软不吃。 2、家长的教育方法不对头。孩子的教育并不是靠说教的,也不是靠打骂的。我们家长所谓的“硬”可能就是打,所谓的“软”可能就是劝说,这最起码就说明家长的教育理念和方法的简单。硬软不吃,说明的不是孩子多么有能耐,而是家长的教育没能耐。 我一贯坚持一个理念,就是孩子的教育不能靠讲道理。原因很简单,孩子的观念和认识都是靠他自己的行为和结果来形成的,不是靠别人的道理灌输。即使有些很让人心服口服的道理,也只是一时感悟,但很难落实到自己的行动上。何况,孩子的很多问题,也不是因为他不懂道理,而是因为他没有养成良好的习惯。行动与习惯都是要靠付诸于实践的。很多优秀的家庭教育实践都已经证明了这一点。 体罚孩子,不是最好的办法,体罚的不到位,效果往往适得其反。就像你打孩子,能促使孩子说“打死我吧”,一定是你的体罚没有起到惩罚的作用,反而产生了抵触情绪,孩子根本就不在乎。 惩罚,是一种让人不愿意接受而又承受不了并且又不得不承受的事情,迫使他以后不得不改弦更张。接受惩罚,其实就是承担责任的一种方式。我们一些家长当自己发怒了,就拿着孩子拍打拍打,只是让孩子感到了家长的怒气,却没有感到自己的责任。所以,只会有怨气,不会有服气。 问题反映在在学校的课堂上,根本却是在家庭教育中的。要让孩子在日常生活中明确自己的责任,并且要承担起自己的责任。这样孩子就好教育的多了。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