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初一养成学习习惯是否还来得及? |
作者:teacherli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7190 更新时间:2006/11/13 17:15:08 文章录入:teacherli 责任编辑:teacherli |
|
初一养成学习习惯还来得急吗?
心宁 心宁家长:您好! 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从什么时候培养都不晚,因为,习惯都是在不断地重复良好的行为当中形成的。只不过越早一些,越容易一些,好处越多一些。 我们在调查中发现,学生的学习习惯最好是在小学阶段就抓紧培养,可是,因为很多学生在小学由于种种原因确实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那么,只有退而求其次了;在初中也是非常必要的;甚至在高中,抓好学生的学习习惯要求也是行之有效的。 快乐的童年和良好的习惯养成,并不是矛盾的,而且还是非常和谐的。只有形成良好的习惯才会使孩子获得真正的快乐。你想一想,一个小孩,最苦恼的是什么,不就是大人的对他的指责,或者自己的不合理的要求不能得到满足吗?而孩子受到家长的指责或者愿望不能满足的原因也不就是因为已经形成了一些不好的习惯造成的吗? 比如说,一个小孩就喜欢吃糖快,而且不分昼夜地吃,这就不是一个好习惯。当孩子好睡觉的时候,他还要吃糖,或者大人不允许他吃,或者大人不管他,他一定就会和大人闹意见耍脾气,或者自己闹牙痛。这不就是因为不好的饮食习惯造成的孩子的不快乐吗?那反过来呢? 再比如,一个孩子我行我素,不喜欢听大人的话,当老师布置作业,要求按时完成时,这就必然和他想玩的心理要求相抵触的,这抵触就会引起他自己心里的不痛快,尤其是只顾得玩去了,没有按时完成作业,受到老师批评的时候,受到家长指责的时候,受到同学嘲笑的时候,他的心里一定不是快乐的。反过来,他一定会从按时完成作业中找到快乐的。 孩子愿意玩,老是玩,其实就是一种习惯,因为家长从来就没有让孩子承担一点什么责任,让孩子从小一直玩到上学,甚至上了学以后,回到家除了作业还就是玩,这样就形成一个“不能不玩”的习惯。爱看电视,爱玩电子游戏,坐不住,也都是和爱玩一回事。表面上看起来孩子是快乐了,但你却只是培养了一个“玩童”而已。 其实,人生的快乐,都是建立在与社会与环境与他人的和谐相处之中的。而和谐相处的关键就是要明确做人的游戏规则,并且能够习惯地遵守这一规则。现在作为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其实也就是他在学习中应该遵守的基本规则,没有其他的意思。 我们在学生学习习惯调查当中发现,学生不好的习惯主要是:课下学习不守时,不惜时;课堂上学习懒得动手,动脑,动口,注意力难以集中;作业练习不工整,不仔细,草草了事,马马虎虎;对人不尊重,对事不认真,对己不负责;做事情难以持久,怕吃苦,图享受,等等,等等。追究起来,这些都是在小时候家长就给孩子养成了这些生活上的习惯。表面上看起来孩子是快乐了,高兴了,实际上却是给孩子人生发展的道路上埋下了一颗颗致命的定时炸弹。 我们家长一定不要指望孩子自己会有自我约束能力,自我约束能力都是在外力强制之下形成的。也就是说,自律,首先要有他律,在习惯了他律的情况下,才会过渡到自律的。就像一棵参天的大树,是在周围的树都一直往上长,没有给他留出往外分杈的空间,才使得它一直往上生长的。一个人要自觉地遵守社会的法律、制度,都是因为有法律和制度在限制着他的其他欲望,一旦法律和制度失效,不用说孩子,就是成人也会走向犯罪的道路。大家都可以想一想,哪个贪官一开始的时候不是正人君子,不是一个工作积极能干的好人,不然的话,他也不会被提拔得那么快,那不都是因为法律和制度将他的能力约束到了应该用的地方吗?后来他之所以走向贪污受贿徇私枉法的道路,也不都是因为法律和制度对他失效了吗? 很难想象一个没有强制的法律和制度的国家会是什么样子,也很难想象一个没有外力强加的规矩的孩子有会长成一个什么样子。形成好的习惯也是一样,越是难以形成的好习惯越是需要强制力,不可能仅凭孩子自己的情愿就变好的。 孩子在你的劝导下,能够“非常后悔,痛哭流涕”,说明孩子还是有悟性的,还是有良知的;孩子坚持不了两三天“就又玩性恢复,我行我素”,不仅说明孩子需要外力的支持,更说明良好习惯的重要性。我一贯的观点就是,劝说并不是教育,教育不是说道理给孩子听,而是要让孩子去做应该做的事情,并且必须按照好的方式去做,并且要一直做下去,直到不需要家长提醒为止。 家长请注意,要紧不要说孩子有多聪明,孩子的问题正是从这“聪明”上引起的。不就是因为孩子很聪明,他就可以不认真听课了吗?不就是因为孩子很聪明,他就不需要刻苦勤奋地学习了吗?不然的话,聪明又有什么用呢? 我们有不少的孩子都是在家长亲戚朋友不断地夸他有多聪明的氛围中,变得越来越不想努力了,因为努力的人就是不聪明;变得越来越不听话了,因为聪明的人就是不需要听话,只有傻子才会听大人的话呢。这在很多高中学生中也已经得到了证明。有的学生说,“我就是因为要证明自己很聪明,才不认真听课的;也就是为了维护自己聪明的形象,才不努力做练习做作业的;因为只有笨蛋才需要勤奋。”这就是我们很聪明的孩子说的话。我们家长听了不感到后怕吗?你的孩子如果自恃聪明而成长的话,他还会学习什么呢?他还需要学习什么呢?什么都不需要了,只需要玩耍就够了。不是吗? 什么叫聪明,就是在某些事上比别人反应得快一些而已。为什么反应得快?只不过是比别人早知道一些,或者多知道一些而已。在知识的学习上,可以说,没有一个是聪明的孩子,都需要认认真真地跟着老师学,老老实实地跟着课本学,来不得半点聪明的炫耀。 管教孩子,必然会引起孩子的抵触情绪,必然会暴露出孩子的毛病,也必然会促使孩子说谎话。如果就因为这些就不管孩子了,这纯粹是自欺欺人的掩耳盗铃。那不就和有了病不吃药不打针就让病情一味的发展下去一样吗?因为打针必然痛疼难忍,吃药必然苦涩难咽。看着小树长了一些不该分出的枝杈,家长又不忍心给小树砍去多余的枝杈,你想想,这样的孩子不就是因为家长的恻隐而没有造就吗? 你的孩子刚进初中,还是比较容易管理的时候,如果升到初中二三年级以后,进入了青春逆反期,你想管都难以拢得手了。 谨记谨记!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