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学生的话该怎么信? |
作者:teacherli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2374 更新时间:2008/6/11 10:43:39 文章录入:teacherli 责任编辑:teacherli |
|
李老师:您好! 作为刚刚参加工作不到一年的新班主任,我最为头疼的事情就是:面对那些满脸流露出的都是真诚无辜的表情,满嘴表达的都是坦诚坚定的语气的学生们,说给我听的却没几句是真话。比如:作业没交,理由不是没写而是落家里了;明明有同学看见他拿走了别的同学的东西,可他就是毫不犹豫地告诉我他不知情;我亲眼看见他顺手把食品包装带扔在楼道里,可是讯问多次就是不肯站起来承认;班里的簸箕发现丢了一个,全班同学都说没见着;…… 孙老师 孙老师:您好! 佩服你,教育学生的用心良苦。 但我不知道你是怎么感觉的,你忍心让那些“真诚无辜”的学生“坦诚坚定”的说谎吗? 我想,你也一定不会的。但是,我们老师,也包括家长,却就是在不断地促使学生撒谎,不断地培养着学生的说谎能力。学生之所以能够“满脸流露出的都是真诚无辜的表情,满嘴表达的都是坦诚坚定的语气,说的却没几句是真话”,其原因不就是因为,如果他们照实说,就会引起我们的不满和指责;如果他们说的不是“坦诚坚定”,我们就会怀疑,进一步追究,直到把学生弄得狼狈不堪,无地自容吗? 我们想一想,学生为什么不说实话?大概有三个原因: 第一个原因,学生说谎是为了尊重家长、老师。 学生说谎的事情,大都是违背老师家长意愿的,是家长老师不愿意听见和看见的,可能有些事情就是家长老师反复嘱咐学生不要做的,但是,他已经做了,如果照实说出来,很明显就是在明知故犯,或者就是在故意顶撞长者,你想一想,如果学生照实说的话,我们会有什么样的感觉? 比如,作业没交,如果承认了自己就是因为贪玩没有完成作业,我们当老师的会有什么样的感觉?你不会以为这个学生简直不可救药,连老师布置的作业也敢不写。所以,推说在家里忘记带,这就是最好的办法了,既不可能马上戳穿,又可以让老师下来台阶。 所以,学生在犯了错误之后,首先以为老师不知道,就不必承认;在老师追究之下,还以为老师并不清楚,就会继续隐瞒;即使老师有根有据地给学生指出来,学生也不敢说,那就是他做的。因为,他知道,如果承认了就大逆不道。不承认,说谎,本身就是对老师的尊重了。 第二个原因,学生说谎是为了减少不必要的麻烦。 比如,学生拿了别人的东西之后,班级丢了东西,老师追查之下,他承认了,你又会怎样处理他呢?后果会怎样呢?除了赔偿之外,可能还要写检查,可能还要通知家长,或者老师会更加发怒,为什么明知故犯?是不是感觉老师好欺负?可能只是写写检查,也过不了关的。 学生能瞒就瞒,能推就推,可能麻烦就会少多了。学生说谎的时候,大都是在找正当理由,这起码表明他们还是知道是非曲直的,只不过是他们管不住自己,或者形成了一些不良的行为习惯,控制不住又犯了。隐瞒了,老师不知道,正好;老师如果追查,也应该遮挡一会儿,也许老师只是猜测,遮挡过去也就没事了。这一点和社会上的嫌疑犯不能主动招供的道理是一样。 第三个原因,学生说谎是已经形成了这样的习惯和态度。 孩子在家庭中,或者学生在学校里,家长老师不能一直在眼前,孩子做的事情,我们常常看不到,不清楚,就要弄明白,这就要靠追问孩子。如果孩子说得很好,就会得到好的评价和奖励;说得不好,就会受到批评和指责。有一些事情尽管我们家长老师怀疑孩子,但查无实据,不了了之,孩子也就蒙混过关了,甚至还会得到好处。 比如你说的“即使知道他在说谎,也并不揭穿,而是表明对他的喜欢和信任,并且表示相信他以后一定不会犯同样的错误,相信他一定能做一个让老师放心的学生”,其实,这不见得有多高明,反而正让学生感到了说谎的好处,误解了老师良苦用心,强化了学生的不断说谎的行为,他们会认为,要得到老师的认可,不是做得好,就是要靠说谎。你说不是这样吗? 学生在经常的说谎当中,尝到了好处,得了便宜,就会受到行为强化,以后遇到麻烦,当然还会这样。久而久之,说谎,就不仅不是丢人的事情,而且还会成为学生很得意地处理人际关系的一种能力,凡事他认为说实话的就是没有能力的表现,说谎说得真一些,像一些,就会解决问题。这样的学生虽然不多,但却是一种趋势和必然。 从上面的原因分析来看,学生说谎,不仅不是孩子的错误,而且就是我们老师和家长培养教育的结果,这怨不得孩子们。 且不说原来家长如何教育的如何,也无论学生已经形成了怎样的品德,仅仅就我们老师面对学生的教育和教学工作,为什么要留给学生撒谎的机会呢?为什么要通过追问来核实问题呢?为什么一定要通过孩子的说话是否符合事实来证明呢?如果证明有价值的话,哪有能证明什么呢? 追究,就会诱导、迫使学生说谎;不追求,又会纵容、鼓励学生说谎。这样我们老师家长在面临孩子说谎或者可能说谎的时候,就会进入两难境地,左右为难。就像你说的那样,“是非不能不辨,可是我们究竟该怎么做才能最大限度地保护学生的自尊,又不至于放纵他们说谎呢?”其实,任何事情并不是这样简单地“追”和“不追”两种办法。 首先,我们不要把学生说谎看成是道德品质的问题,那只是他们处理麻烦事情的一种不得已而为之的方法。 如果我们把学生不说实话看成是品德问题,我们就会为此而恼火,就会理解成为学生不尊重我们老师,就会引导我们和学生做起“猫捉老鼠”、“警察与小偷”的游戏。 如果只是把说谎看成是学生面对老师不允许的事情的一种不当的处理方式,我们就会心平气和地分析学生说谎的真正原因,是观念问题,还是习惯问题,还是能力问题?我们也可以借此找到正确处理问题的方式方法。市进行理念疏导,还是进行能力训练,还是进行良好习惯的培养? “相信他一定能做一个让老师放心的学生”,其实,反过来,如果学生又犯了错误,就说明这个学生是“让老师不放心的学生”。其实,这还是把说谎的问题看成了品德问题。不把问题看成是品德问题,才是对学生的最大尊重。 第二,不要留给学生说谎的空间。 给学生留有说谎的空间,就是或者我们老师无法落实学生的具体行为,或者就靠学生的自我管理、自我表述来评价学生。 我们当老师的常常先把学生看成是应该或者能够按照老师要求做事情的人,然后就会放手让学生去做一切事情,缺少有力的落实方式方法、监控程序和手段。这些落实的方式方法、监控的程序和手段,本身就是对学生的教育方式方法,也是教育的必然过程。 仅仅从放手教育这一点上来说,应该让学生学会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然而,既然我们要放手学生自我教育,我们为什么又要怀疑、又要追求、又要责备呢?难道放手教育的理念,不就是以学生本身就是会犯错的,就是在不断地改正当中成长和进步的为基本教育理念吗? 如果我们不放心,就要加强监控,让学生成长的过程不存在真空地带,我们既没有不明白的事情,也没有必要通过追究来迫使学生撒谎;如果我们要放手,就不要追究,不要责备,我们应该允许学生反复,需要的只是我们教师的继续引导和训练,而不去追求“为什么又要反复”,使学生没有撒谎的必要。这样学生都就没有了说谎的空间何况学生自己也不愿意费尽心机的去编造谎话。 让学生没有说谎的机会和空间,这就是既不伤害学生自尊又不放纵学生的最好方法。比如学生没有带来作业,我们不需要追问学生是否完成了作业,而是要和学生讨论以后如何避免忘记带作业的方法,而且要有具体的落实上学同时能够带来作业方法,要有和这个住得比较近的同学的提醒和监督,甚至当天的中午或者明天就检验和落实一下。 第三,不要靠学生自己的说法来评价和教育学生,要引导学生注重客观实际,注重行动,注重长期发展。 一时做错了,并没有什么不好,重要的是如何能够在以后避免类似问题的发生;我们注重的不是你如何说的,而是看你如何做的,如何能够通过自己的实际行动来赢得同学、老师的尊重和好感。让学生感觉到没有说谎的必要和需要。 而不少老师却会在学生犯了错误的情况下,一定要让学生说出具体的事情经过,一定要说出个所以然来,似乎只有这样才叫教育学生。这样一来,不会说的只能低着头闷闷不语;会说的孩子就会发挥自己的特长,想办法编造谎言,给他自己制造更多的错误,给我们老师制造更多的麻烦,问题不但没有解决,还弄出了更多的新问题。 学生发生了问题,我们可以通过班级团体的活动,通过他人的事例,尤其是通过与学生的个别交谈当中,让学生知道,老实际不是看你如何说的,也不是看你的表情如何,而是看你现在和将来如何做的。 第四,我们当老师的不要当“事后诸葛亮”,最好是加强预先防范。 古人在《学记》中就说过:“大学之法,禁之未发谓豫……发然后禁,则捍格而不胜。”学生能够犯的错误,我们当老师的应该预先就知道,而不是在学生已经做了以后去追查,去制止。比如老师布置作业,又让学生拿回家去做,我们就应该想到可能会有学生已忘记带为借口而不做作业,那么,在布置作业的同时,我们就应该在如何不忘记带回作业上给学生几点具体措施和方法,让学生在回来的时候无谎可撒。 如果学生已经做错了,我们老师应该意识到这是我们的错误,而不必去追究学生,我们应该从建立规则、改善机制、改革管理方式方法上入手去避免类似问题发生。这样,不仅能够不断提高我们老师的管理水平,也可以不断提高学生的自我教育和管理能力。 比如,班级里丢了东西,或者食品包装袋丢在了楼道里,我们可以阻止班级的相应活动课,让大家共同研究如何避免类似的事情发生,尤其是在建立了凝聚力的班级中,相应的东西管理规则、卫生管理规则,都应该借助于问题的发生来建立规则,大家想的办法,不仅是没有真空的办法,而且也是对学生进行教育的最好方法。 一个社会,不能仅仅依靠警察来维持秩序,那社会一定就要乱套了,因为,警察只能在案发后去处理问题,所以,社会上才有了教育。如果我们教育也像警察那样,只等着学生出了问题后才去追求和责问,那么,我们当老师的还有什么资格当教师呢? 教育,最大的作用,就在于预防,而不是追求。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