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
第八章 上善若水 利物不争 |
作者:teacherli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4696 更新时间:2006/11/30 10:01:25 文章录入:teacherli 责任编辑:teacherli |
|
第八章 上善若水 利物不争 [原文] [注释] 上善若水。 上,最高境界的。善,美好的品德。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处众人之所恶, 处,止于,休息。 故几于道。 几于,几乎相同于。 居善地,心善渊, 善,擅长,善于。地,择地而居。 言善信,政善治, 信,诚信。治,治理,管理。 事善能,动善时。 能,能够,胜任。时,时令,季节。 夫唯不争,故无尤。 尤,埋怨,怨恨。 [释文] 最高境界的人格,就像水一样。 水的品格是最美好的,它滋养着世上万物,却从来不和万物相争,主动地流淌和停滞于人们都不愿意呆的地方去休憩。所以说,水的品格和作为,就几乎和自然的规律与法则的化身。 任何人都可以像水一样,一个人呆着时,如河流一样善于选择合适的地方,不侵扰他人;心胸平静得就如同万丈深渊一样的深沉;承诺他人,就应该像雷雨一样,讲究诚实信用,说到做到;做官为政,处理政务,就如同河道水渠一样,顺畅通达;做事情,也应该像水浇旱田一样,能够胜任自己所担当的责任,发挥自己的能力和长处;行动起来,就要善于把握运时机,也要像水一样懂得四季的变化,体现出雨、雪、冰、霜等不同的形态。 就是因为有了利物而不争的美德,所以也就不会对任何人和事物的责怪之心,也不会受到任何人和事物的怨恨。 [解释] 老子在这一章里照样还是发挥他的善喻能力,用水来比喻人的最高境界的品格,开宗明义,“上善若水”,从另一个角度来解释“无私”的为人处事之道。 接着,老子就点出了水的最基本的特点:“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利万物,这是人人之所见,谁也不可否认。无论是人,还是其他生物,都一时也离不开水,连没有生命的山石失去了水,也就失去了它的魅力。同时,水还有一个更为人所不知,或者还没有得到深刻认识的特点,就是甘愿处于低下的位置,乖乖地流于低洼之处,不去干扰人类的生活,并且甘愿为人们清洗和处理厌恶的垃圾与赃物。水不仅具有处理污物的能力,而且从没怨言,在自己被污染了后,却还会用各种办法将自己再变回洁净,再为人们所利用。 水只不过是用来说明美好品格的一种喻体,而作为人,谁都应该能够做到水所体现出来的美好品德。老子在这里罗列了人的居、心、言、政、事、动等各种行为,进一步解释“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的美好品德特点。 居,不仅仅指的是居住,也包括停下,休憩,呆在人群之中。什么样的地方最好呢?就是别人不想呆的地方,最底下的地方,既不干扰别人做事,也不惹人耳目,争人所宠; 心,就是心胸,就是心气,就是心境。俗话说一个人的“城府很深”,指的就是心胸、心气,心境,能像万丈深渊一样地让人捉摸不透,猜拿不准,遇事不慌,处乱不惊,这就叫做有城府; 言,就是对别人的承诺。言必行,行必果,这是做人的准则,就像雷雨一样,不要只打雷不下雨,让人虚欢一场;应该说到做到,雷声过后,必定有雨,小声小雨,大声大雨; 政,就是为政处事。就要像河流水渠一样,顺畅沟通,哪里需要到哪里去,不扰民,不侵民,利民,便民,这就是得到治理的水的形象,也是为政处事的基本准则; 事,就是做事情,能像水在灌溉、发电、冲刷、洗涤等等事情当中一样,能够胜任自己所担当的责任,能够发挥自己的能力和特长,造福于人类; 动,就是行动,运动。人有静有动,静则像深渊一样的静,动则像水一样,能够按照时令的不同,把握自己的形态变化,天冷就结为冰,晶莹透澈,凝固成型;天暖则化为流水,涓涓流淌,到最需要自己的地方去;天热则化为气,脱身于污浊,升腾于高空,然后再变成雨水回落到大地上来。 水的善,不仅仅是有利于万物,也有利自己。所以,最后老子总结道:“夫唯不争,故无尤。”既不必担心别人的怨恨和猜忌,也更不会对别人有所埋怨和责难。 这就是上善,真正地为人处事之道。 [主旨] 利万物而不争,是老子在这一章提出的主要观点。老子通过水的比喻,提出了上善的基本标准,只要能够做到这一点,就不会有所埋怨,也不会招人忌恨。这就是“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无尤。” [要义] 1、利于万物。 利于万物,这是体现自身价值的唯一途径。一个人的能力不是通过自己的获取来判断的,而是通过利于他人来体现的。 要利于人,利于物,就必须具有利人利物能力。就是能够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有能力,能够抓住时机,随机应变,说到做到,这样具备了利于人利于物的能力。 要利于人,利于物,更要有一种胸怀,就是居善地,心善渊。而不是斤斤计较,患得患失,求得回报。 2、与人无争。 与人争,其实就是小看了自己,贬低了自己;不与人相争,才能显示自己的大度和气质,只因为不需要和别人相争,才显示出自己的能力。 不与人相争,别人也就无法与你相争。这就和不居功就不会失去一样。 3、处下,处恶。 处众人之所恶,主要就是甘愿处于下的位置上。俗话说,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而老子却提出了处下的为人之道。甘愿居于下等的地位,其实是一种最聪明的处世之道。佼佼者易折,皎皎者易污。高处不胜寒。说的都是“高”的坏处。而现实中人,往往都是望着高处奔忙,其实给自己所带来的就是无尽的伤痛。 处恶,也可以理解为处理别人不愿意处理的事情。水的最大特点,就是可以洁净。任何不干净的东西,都可以用水洗涮。在洗刷的过程中,物品洁净了,水却脏了。但水自有办法,仍然可以从新自新。人如果能够出污泥而不染,帮助人解决困难,并不被困难所累倒,而且能在解决困难中提高自己的能力和水平,这就难能可贵了。 4、智者乐水。 所谓的“智者乐水”,其“智”就是不争。因为从水的柔静中,我们可以体味出水的谦卑;在水的流动中,我们可以感受到水的随心所欲;从水的气、液、冰的三种形态变化中,我们可以体会出随时应变的机智;从水的遇坝而止,遇崖而下的动静中,我们可以体会出水的量力而行。 [故事] 以贱为本 一天,孙叔敖到狐丘游玩,遇见一位老人。那老人气宇非凡,一看就知道是位世外高人。 孙叔敖忙向老人施礼,问:“请问先生,应该怎样治国?” 那老人说:“不知道。”然后继续向前走去。 孙叔敖再追着问:“请问先生,怎样修身养性呢?” 那老人才慢慢转过头来,说:“你刚才问怎样修身养性,说明你还是个可教之人。” 然后,他问孙叔敖:“人有三个方面最容易招人怨恨,你知道吗?” 孙叔敖问道:“请问是哪三方面?” 老人道:“一个人的官位太高,下面的人就会嫉妒她;以个人的权力太大,君主就会防备他;一个人的财富太丰厚,别人就会怨恨他。” 孙叔敖说:“我的职位越高,越能虚心对待下属;我的权力越大,胆子就越小,做事就越谨慎;我的财产越多,我的布施就越广。用这样的方法来免除这三种怨恨,可以吗?” 老人说:“果然是个可教之才。你要记住,尊贵一定要以低贱为根本,高大一定要以低小为基础。” 孙叔敖问:“怎样才能长寿呢?” 老人说:“人的生命来自于自然,就只有顺天应命,遵循自然,抛弃一切虚幻的欲望,才能返归于自然,颐养天年。” 天堂与地狱 一个人问上帝:“为什么天堂里的人快乐,而地狱里的人一点儿也不快乐呢?”上帝说:“你想知道吗?那好,我带你去看一下。” 他们先来到地狱,走进一个房间,这时正是午饭时间,许多人围坐在一口大锅前,锅里煮着美味的食物。可每个人都又饿又失望:原来他们手里的勺子太长了,没法把食物送到自己的嘴里,虽然食物很可口,可是他们吃不到,所以一直很痛苦。 上帝说:“我们再去天堂看看吧。”于是他们来到天堂,也是到了一个房间,他们看见的景象是这样的:虽然他们手里的勺子也很长,可是,这里的人都显出快乐又满足的样子。这个人很奇怪,因为天堂的条件和地狱没什么两样。 “感到奇怪吗?”上帝笑着说,“你继续看下去就知道了。” 晚饭时间到了,只见这里的人围坐在锅边,分别都用勺子把食物送到了别人的嘴里。原来,天堂和地狱的分别,只是人们用勺子的方法有所不同。 上帝说:“如果每个人都只是为了自己的利益,而不去想着别人,永远将是一锅看得见喝不着的汤,只有互助帮助,相互扶持,才能够共同求发展。请你记住:快乐是相互给予的,让别人快乐,自己最快乐。痛苦是自己产生的,只关心自己,自己最痛苦。” |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