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学习心理辅导实验(二) |
作者:孙长军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2562 更新时间:2009/6/11 16:30:27 文章录入:teacherli 责任编辑:teacherli |
|
认真合作 坚持不懈 ——博兴一中学习心理试验阶段总结之二 孙长军 二、激发学习动机 1、开展团体辅导 学生学习动机不强,关键是不知道为什么学习。为此,我们上了一堂“为何而学”的班级心理辅导课。通过讨论、辩论、演讲的形式,学生们对这一问题有了全新的认识。 经纬队的认识:学习好,可以孝敬父母,可以做到兼爱天下,可以更好的教育培养下一代,可以考上一个好大学,找一份好工作,向世人证明自己,可以回报社会,报效祖国。 至上励和:为了将来过上幸福的生活,为了回报父母,回报社会,为了考上一所好大学,为了在社会上立足、谋生,为了赢得别人的尊重,为了实现自己的愿望,为了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为了干自己想干的事,为了自我实现,自我提高。 去北京学习回来后,结合现实,开展了“学习点亮人生”团体辅导课。 首先介绍了我的一个学生。窦希铭,1997年博兴一中毕业,中国政法大学博士研究生、北京大学艺术学系访问学者,出版有《窦希铭书法集》。 介绍完之后,我引导同学们讨论,他们的起点并不高,后来为何做的如此精彩?是学习改变了他们的人生,是学习提升了他们的人生价值。最后,为了激发学生,我和学生相约,认真实验,出书立说,郑重其事的让每一位同学上讲台签名。看到他们认真的样子,眼里闪着灵动的光芒,我想,这节辅导课是有效果的。 2、个别辅导 3月14号,一位同学找到老师,说近来状态不好,自己原来的同桌,他的学习成绩较好,自己有一个参照,但分组教学后,感到有些失落,找不到努力的方向,特别是上次考了全级第二名的好成绩,总担心下次考不好,怕同学耻笑,不好与家长交代。 我给他讲了两点: (1)学习最好的参照是自己,只要能背过课本,就能上211,不用与别人比。 (2)将动机指向知识和能力的本身,而不是考试的结果。 之后,这个同学找到了明确的方向,认真钻研教材,提升自己的学习能力,当然,成绩依然出色,期中考试,仍然取得了全级第二名的好成绩。 3、故事激励 我们搜集了许多励志故事,利用晚点时间,把这些故事讲给学生听,学生很受启发,我已经把这些故事发到我的博客上,与同学们共同分享。后来,我们成立了演讲队,利用晚点时间轮流到讲台上演讲,同学之间相互激励,效果比老师讲更有效。 4、特别激励 每个人都重视自己的生日,如何给学生过生日?我们成立了生日委员会,由一位同学负责,利用晚点,给学生组织生日晚会。没有蛋糕,有的是老师和同学们的祝福。每个同学都要给过生日的同学写出优点,送上他们的祝福,晚会时,要随机抽出9份优点卡和祝福语,当着老师和同学,公开宣读。学生的高峰体验特别深刻。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