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教学有道,关键在心
作者:teacherli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3004  更新时间:2009/7/25 20:45:38  文章录入:teacherli  责任编辑:teacherli

教学有道,关键在心

-----学习心理教育思考与探讨

一位自称不称职的小学生家长的来信

尊敬的老师:
  您好!我的儿子在一年级,他提前入学,年龄小了一个多月。老师反映他虽然能坐住了,但注意力很不集中,经常不知道老师讲了些什么,而且性格内向,上课不疯不闹,不举手回答问题,下课了也不去找同学玩,自己安静地坐在座位上。在家里大多数时间是很顽皮的,做作业也坐不住。最让我头疼的是他的考试成绩,几乎每次都是班里的倒数几名,有些题目在家里会做,但到了考试的时候就不会做了,考试时看不懂试卷的题目,老师读题的时候可能也没认真听。
  开始我就连训斥带揍,结果弄得孩子整天没精打采的,本来性格就内向的他,整天愁眉苦脸的,还时常发脾气。我就再也不敢揍他了,有时候看他拿回来考试卷子就生气。请老师给我出出主意,对这样的孩子该怎样教育?

                                                      一位不称职的家长

回信(略,见于家教论坛)

 

中小学生心理问题的发生频率

目前教育教学所面临的问题:

1、现在的学生难教了。

随着义务的全面实施,中学教学逐步普及,学生大都是没有经过淘汰,独生子女、娇生惯养、复杂的社会,多元的价值观;幻想多了却没有进取心;心眼多了却没有求知欲望;爱好多了却不会学习。

2、现在的社会、家长要求高了。

现在社会、家长,不仅要求老师不能打学生、骂学生,更指望着学校教育给孩子一条未来求学和创业的出路。

3、教育教学的要求和任务也变了。

不仅是知识教育,也不只是能力训练,同时也提出了情感培养。教师不仅要教知识,练能力,更重要的是任何让学生爱学习,会学习。

解决问题的主要思路

以木匠和大夫的职业特点为例,来看我们教育工作解决问题的思路。

以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和认知特点为依据,借鉴心理咨询与辅导的原则与方法,完善我们的教育教学内容和方式,解决目前中小学生难管、难教、厌学、弃学等问题,大面积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和学习能力,真正落实中小学素质教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和方式。

 

解决问题的必要因素

1、教学必须依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

2、教学必须首先解决学生四个方面的问题:

1)学习动机问题,首先要引导学生爱学

2)学习习惯问题,训练学生良好学习行为

3)学习能力问题,指导学生有效学习方法

4)学习情绪问题,调整学生稳定向上的学习心态

解决问题的两条主要途径和内容

1、利用班会进行学生心理疏导与建设

        (1)疏导:纾解心结、明确方向

        (2)建设:重建心态、完善心智

2、围绕提高学习成绩,加强学习意识引导、学习习惯的养成、学习方法的指导以及思维能力训练

     1)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2)训练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3)指导解决问题的思路与方法

      4)训练科学的思维方式与学习能力

学习成绩:冰山一角

(一)用好学生的三个内驱力

奥苏泊尔三级内驱力:附属、自我增强、求知

1、利用老师、家长的权威,激励学生获得赞美的学习动力

         及时肯定、鼓励,用好代币制,

2、组织多式多样的活动,给学生的机会,体会自身的提高与成长

        与课堂有关的、课外延伸的组织与竞赛

3、调动学生的好奇心,尽量引导学生体会学习收获,形成求知欲望

       看看谁知道得多,看看谁做得好

(二)理想激励与目标导向相结合

1、用远大的理想来激励学生

      谈理想、画理想、欣赏理想

2、注重目标导向,引导学生脚踏实地

1)从理想中分化目标

2)从学习的要求树立目标

3)从一天的活动明确目标

4)小步子,步步落实目标

5)注重落实总结体验目标

(三)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观念和态度

1、明确学生已有的错误思想观念

     学校教育的很重要的任务是纠正或者完善观念。如:吃苦观、学习观、考试观、荣辱观、价值观等等

2、思想教育主要通过事件落实在观念的改变上

    如:挑食、守纪律(听话、有礼貌)、助人为乐(别人、自己乐)、拾金不昧等等

3、指导学生学会正确的成败归因。

归因训练: 维纳成败归因的维度分析

(四)把良好习惯培养作为重中之重

1、从生活小事入手,从家庭教育起步

     教学很重要的任务就是纠正家庭中的不良习惯。摆放东西整齐调理、做事善始善终、有头有尾、认真做每一件事、珍惜时间、先做应该做的事

2、注重生活习惯向学习习惯的迁移

      学习秩序和程序(三步写作文)、学习的时间意识、先看是否认真、再看是否对错、做好眼前的事

3、注重课堂学习习惯的要求、检查与落实

     课前三备、课堂三动、课后三结

4、习惯教育关键在于好习惯的形成和坚持

     不要指望改掉坏习惯,从应该做的行为入手

(五)引导学生学会自我教育管理

学生的真正成长主要体现在自我管理水平上

1、引导学生自己做计划、自己想办法,老师当参谋

    自己填写计划表,有事可做、有法能做

2、在学生遇到困难的时候提醒学生,这就是提高自身能力的机会

    学生互查互助,老师及时提醒和帮助

3、引导学生体会自我成长、克服困难的感受

    经常组织交流、利用板报、专栏、家校联系

学生自己设定的学习目标管理与测评

学习目标及时间的自我管理

1、学习目标及时间管理自测自评(见于“自我测评”)

2、班级总评

3、不足问题辅导

4、学习目标及时间管理复测复评

(一)教学生会观察

观察是有目的、有计划并有思维积极参加的一种特殊形式的感知活动。观察力是智力活动的门户,又是智力活动的源泉。

教学中观察力的培养:

1、让学生明确观察的目的,以目的引导观察。

2、把握客观事物,学会观察的顺序(时间、空间、聚合、发散)。

3、学会运用多种感知规律(强度、差异、对比、组合、变动 )和方法,进行观察学习。

4、引导学生运用自己的知识储备,进行观察。

5、训练学生眼、耳、口、手、脑五到学习习惯。

(二)训练学生注意力

注意是意识的属性,是心理意识对事物的指向和集中。注意力是知觉的警卫,又是智力活动的组织和维持者。

1、注意的品质:广度7±2

2、注意的稳定性:时间、起伏。

⑴无意识注意:无目的,不需努力。

⑵有意识注意:有目的,需努力。

⑶有意后注意:自觉,有目的,不需努力。

3、注意的分配与转移、分心。

一段文字的阅读注意

商店打烊

请根据以下这个简短的故事回答下列十二个问题。

    一个商人刚关上店里的灯, 一男子来到店堂并索要钱款。店主打开收银机,收银机内的东西被倒了出来而那个男子逃走了。一位警察很快接到报案。

    请仔细阅读下列有关故事的提问,并在“对“,“错“和“?“(不确定)三者中圈选出你认为正确的答案。

 

1. 店主将店堂内的灯关掉后,一男子到达。             对 错 ?

2. 抢劫者是一男子。                                 对 错 ?

3. 来的那个男子没有索要钱款。                      对错 ?

4. 打开收银机的那个男子是店主。                    对 错?

5. 店主倒出收银机中的东西后逃离。                  对 错 ?

6. 故事中提到了收银机,但没有说里面具体有多少钱。   对 错 ?

7. 抢劫者向店主索要钱款。                          对错 ?

8. 索要钱款的男子倒出收银机中的东西后,急忙离开。    对 错 ?

9. 抢劫者打开了收银机。                            对错 ?

10. 店堂灯关掉后,一个男子来了。                   对 错 ?

11. 抢劫者没有把钱随身带走。                        对错 ?

12. 故事涉及三个人物:店主、一个索要钱款的男子、以及一个警察。  对 错 ?

 

 

教学中注意力的培养

1、注意讲课的科学性、艺术性,尽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2、有意识地训练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的听讲、阅读,从无意到有意,再到有意后。

3、注意课堂的信息密度,疏密适当。

4、掌握学生注意的起伏现象,让其与教学节奏合拍。

5、进行目标导引教学,有意识的训练学生的注意分配和转移能力。

6、尽量避免引起学生分心的因素(题外话、节外生枝、非重点内容的渲染等等)。

(三)教给学生记忆的方法

记忆是识记、保持与提取的心理过程,记忆力是智力的仓库,又是智力活动的基础。

记忆的基本环节:识记→保持→再认→再生。

结合学习内容教给学生记忆的方法,提高记忆能力:

1、形象记忆(映像、联想、想象)

2、语义记忆(关键词、理解、分层、结构)

3、线索记忆 (关联、比较、对比、贯穿)

4、记忆术(歌诀、锚定、串联)

5、及时复习(课后、当天、一周、一个月、考前)

6、运用

(四)着力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

思维是对已有的信息进行加工和应用,主要表现是理解、判断、应用、巩固。思维是智力活动的核心,也是智力活动的方法。是教育教学的核心任务。

思维的主要方式:

1、分析与综合                2、分类与比较

3、想象与联想               4、发散与聚合

5、具体与抽象               6、概括与系统

7、归纳与总结               8、演绎与辩证

教学中思维力的培养:

1、教学中要注意问题意识的培养,教给学生问题解决的思维方法。

一堂语文归类识字课

2、教学中要注重思维的过程训练。

一道难解的数学题

3、注意调节学生的思维情绪。

为老师讲课找理由

(五)注重想象力的开发

想像是指在现实刺激物的作用下,人脑中的旧表象重新配合,从而构造出与原有事物基本相符甚至于完全崭新的形象的心理过程。

想象的过程:

    表象→联想(接近、类似、对比、关系)→想象(无意、随意、幻想)

原型启发→典型抽取→灵感升华

教学中想象力的培养:

1、注重形象材料教学的运用。

2、给学生机会,并引导学生积累表象。

3、指导学生进行各种联想的学习。

4、有目的地进行想象训练:画一画、说一说、写一写

5、正确理解学生的幻想。

一个要当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总工程师的小学生

《学记》:教者知心  长善救失

学者有四失,教者必知之。人之学也,或失则多,或失则寡,或失则易,或失则止。此四者,心之莫同也。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也。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

心理化、个性化,是教育教学中的两个最基本特点。学习与接受教育是典型的心理活动,而且每个学生又具有不同的特点。

知其心,是教育教学的必备基础。教师不仅应懂得和把握学习心理的普遍规律,而且要熟知每个学生学习心理特点,并据其进行教学辅导,纠正学生不足,发挥学生的优点和擅长。

 

《学记》:君子之教  和易以思

君子既知教之所由兴,又知教之所由废,

然后可以为人师也。故君子之教,喻也。

道而弗牵,强而弗抑,  

开而弗达。道而弗牵则和,

强而弗抑则易,开而弗达则思。 

和易以思,可谓善喻矣。

教学的主要目标,不是教会知识,而是发掘学生学习潜力,引导学生爱学习,教学生会学习。

知识是学会的,不是教会的。最好的教育方法是正面引导,发现和增长学生的优点来改正学生缺点。

台湾师大吴武典教授

           凡是教育工作者,都有辅导的责任,其是与学生接触最多的导师,更是辅导的中坚,决定辅导成败的关键。……打从上午七点多钟学生进到学校,到下午三、四点钟学生放学回家,孩子们一天中最重要的时刻,都掌握在教师的手中。教师可以决定孩子在一天中的快乐或不快乐,这一天过得有意义或没有意义。

                    

 

台湾学者  李坤崇教授

            教师是学生的沙漠甘泉或狂风暴雨,教师是学生的守护神或摧残者,这全在教师的一念之间。 教师的辛勤播动、积极鼓励、倾听关怀,会让学生心田普降甘霖,会让教师的福田日益丰收,会让教育的园地充满欢乐,惟有教师能创造学生、自己与教育的奇迹。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