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成为一位研究型的教师?
李老师:您好!
我是一名普通的中学教师,工作很多年了,工作中曾经有很多的想法,都曾在脑海中一闪而过,没有去深入研究,过后,读了别人的文章才发现原来自己曾经也有过这样的想法,这么多年过去了,感觉自己忙碌却没有什么成就.最近参加了学校组织的课题研究,又感觉自己知识匮乏,写篇论文都太困难,太需积累.很佩服象您这样能写善思的人,很希望能跟您一样走到幸福的教育研究之路上,找到乐趣,不再茫然.
杨柳青青
杨柳青青:您好!
想成为一名研究型的教师,这很不错,也没有必要。
“很不错”,是从你个人的工作、发展上来说的。“没有必要”,是从我们教育工作的现实上来说的。
从个人的工作、发展上来说,任何一个教师都不会希望自己的工作年复一年、日复一日、机械重复、繁琐枯燥,最起码都会希望自己的工作轻松愉快,驾轻就熟,然后会希望有点成就感,然后还会希望有点事业感。这是任何一位只是言听计从、照本宣科、忙忙碌碌、应付了事的教师所不可能企及的。这样一来,就需要教师能够是一位研究型的教师。前苏联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你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研究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
但是,从我们教育工作的现实上来说,又不需要我们大家都是研究型的教师。这是我们教育工作的目的所确定的。
我们想一想,有什么样的教师,就会培养什么样的学生,研究型的教师,往往会着意培养研究型的学生,而我们国家的建设可能需要的是大量的人材,而不是人才。
我理解,人材,就意味着也是能够做那些“年复一年、日复一日、机械重复、繁琐枯燥”的事情的人。而人才,是那些喜欢异想天开、求异探索、发现规律、不断创新的人,在工作上往往要有所突破,有所创新的人。我们国家的建设,不管从哪个角度来说,大量需要的还是“人材”,而不是“人才”。所以,当教师也应该大量的都只是一些能够“言听计从、照本宣科、忙忙碌碌、应付了事”的教师,而不是那些研究型的教师。所以呢,人们就把教师比喻成为“蜡炬成灰泪始干”的孺子牛,而很少比喻成为能够自我更新、不断探索的“拓荒牛”。
同样是耕地,拓荒牛比孺子牛要好受得多了,最起码拓荒牛看到的风景是新的,呼吸的空气是没有污染的,所耕耘的土地是没有人为的建筑和沟壑所阻挡;而孺子牛呢?整天都是被孺子们骑着,在自己很熟悉的小天地里转悠,虽然没有风险,却也没有什么风景;虽然不愁“前路无知己”,但却不免要经常接受孺子们的鞭打和责骂。
我喜欢做的还是“拓荒牛”,尽管路不熟,人不多,没有大城市的热闹和繁华,却有自己静心思考和踏踏实实做事的自由。做学生的班主任,担任着学生的几门功课,捉摸着学生不同的思维类型、思考着学生的不同学习内容的学习方法,研究着教学的基本规律,探索着别人还不够清楚的教学方法,这也别有一番风味。无论教学成绩如何,无论别人如何评价,自己一定会有收获的,或者是自己做的就是比别人轻松,别人整天喊累,自己就是不觉得;或者就是自我感觉比别人做的有成就感,别人以成绩论英雄,我们却以规律和方法来论教育。
真要当一位研究型的教师,其实也不难,只要做到以下几点:
1、多留心眼前教育教学的是是非非,做一些笔记。写教育教学日记或随笔,这是研究型教师必不可缺的。就像你说的那样,很多“工作中曾经有很多的想法,都曾在脑海中一闪而过”,写日记就是不让它们“闪过”,而是要留它们下来。闲来无事、或者有事的时候,都可以随手翻一番,从中找到原来的感觉,找到自己曾经有过的经验。
其实,写日记多了,必然会促使你去多想,我们不会随便随便地就写什么,都需要动动脑筋的,只要需要记下来,就需要动脑筋;只要一动脑筋,很多想法就多出来了。不是研究型的老师,都是不愿意写论文或者不会写论文的老师;不会写论文的老师,也都是那些不愿意写日记的老师。你如果想做一位研究型的老师,那么,第一件事就是必须坚持写教育随笔,写得多了,你自然就成为研究型的老师。
2、多琢磨琢磨教育教学上的规律和特点。我们现有的条件就是学生,就是大量的教育和教学事例。这些学生和事例就会给我们琢磨规律和特点的启发与材料。无论什么事情,只要发生得多了,就会体现出一定的规律和特点。今天教这节课,明天教那节课,今天学生这样表现,明天学生那样表现,这里只要我们动动脑子去想一想,总结一下,一定会发现其中的规律和特点,虽然不可能一定就是真理,但离真理会近一些了。思考的次数多了,时间长了,规律就会发现的越来越多,越来越靠近真理,这是所有的研究型教师共同走过的道路。你如果也想当一位研究型教师的话,那么,就多琢磨琢磨教育教学这件事吧。大多数教师是不愿意琢磨的,下了课,感觉很累,就想休息。
3、学习一点教育学和心理学的知识。不要以为师范本科毕业就具有了当教师的资格,那只是一个当传统型教师的资格。我们想一想,师范大学能教什么,还不是人家已经都明确了的东西吗?研究型的教师,要研究的都是大家还不清楚的东西,大学教材里根本就不能有,即使研究生的课程里也不会有,因为研究生也只是学习的研究课题的方法和路子,而很少研究我们所面对的具体学生与教学。
再者,我们教育和教学的依据是什么?不就是教育的规律和学生的心理规律吗?如果一个当老师的不懂这些,只是根据当初自己的老师是怎么教自己的,就怎么去教学生,这就叫做“衣钵相传”,而不是“开拓创新”,也不能“与时俱进”,这样的老师还是大有人在。而时代在发展,教学的内容和教育的对象都在发生着变化,我们不可能因循守旧地处理我们所面对的问题,这只能靠学习了。
所以说,研究型的教师,首先得是一位学习型的教师。只有自己不断地学习,才能具有不断拓荒的能力,否则,只能跟在别人的后头当“孺子牛”了。
4、比较具体的一点就是参加一些教育教学课题研究,而且要真正地去研究,而不是摆摆样子。现在因为要评职称,搞研究,摆样子的很多,糊弄人的也很多,甚至发表了很多论文的老师,也不知道什么叫课题研究。真要做研究型的教师,必须有自己的研究课题,必须符合课题研究的要求,真正地做好研究。开不会做,可以参加一些专家组织的课题,也可以从自己身边最小的问题上开始研究。时间长了,研究的方式方法也就熟了,研究的能力也就具备了。
以上是我的切身体会,限于字面,不能说的很详尽,这关键要靠自己的作为和思考。以上仅供参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