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位置: 学习心理在线 > 文章中心 > 学生人际 > 异性关系 > 文章正文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公告
    关于近期网站无法访问的解决方法  [admin  2009年12月22日]            首届儒家教育讲稿下载  [admin  2008年12月23日]            本站荣获青岛市优秀教育网站一等奖  [admin  2007年12月4日]            www.teacherli.cn和www.teacherli.com均可访问本网站  [admin  2007年7月6日]            欢迎您参加“会员章程”讨论!  [teacherli  2006年12月18日]            “李老师工作室”会员章程  [admin  2006年12月18日]            网友您好!请您参加本站调查。详见“站内调查”栏目。  [teacherli  2007年3月12日]            请各位网友注意:本站版面扩充,增加了部分专栏,欢迎大家到此发表文章。  [admin  2007年3月8日]        
高中毕业生还谈恋爱该如何处理?       ★★★
高中毕业生还谈恋爱该如何处理?
作者:teacherli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6707 更新时间:2006/11/21 21:25:48

高中毕业生还在谈恋爱该如何处理?

 

     高中毕业生谈恋爱,不仅是一个很令人敏感的问题,更是一个让家长、老师,甚至学生本人都很头疼的问题。因为,高三这个时候,似乎应该是集中精力应付高考的关键时刻,不应该还纠缠在让人很费脑筋的情感问题之中。这个事情的确不是一个简单地如何处理的问题。因为,不仅高中毕业生谈恋爱有不同的原由和情景,也有不同的结果和不同的影响,所以处理的方式方法也不会一样的,关键在于弄清问题的原由、情景以及学生的个性和追求,才能有针对性,有效地处理好这一问题。

    首先说,高中生毕业生谈恋爱是很正常的,而要求回避和控制也是很正常的。话说出来看似矛盾,但这却是现实。

按照高中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征来说,在这时候产生一些男女之间的情感,是完全正常的。高中学生一般大都在十七八到二十岁左右,高三学生一般也都在二十左右,按照过去的婚姻法,这时学生都是已经到了合法的结婚年龄了。所以,有些想法和感觉是很正常的,这是不可回避而且必须正视的现实,不必大惊小怪。如果就是一味地强调不应该,不仅会产生一定的情感矛盾,而且也可能就此造成一种影响学习和考学的理由和借口。

只不过,这时候的高中生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他们已经不同于只接受了九年义务教育已经回家务农和就业的初中毕业生,尤其是准备参加高考的学生,他们这时有一个人生抉择的关口,就是要继续深造,而不是结婚成家;即使不参加高考,也还有学校的纪律约束。这样一来,社会,家长,学校,老师,甚至学生自己对即将高考的学生的要求就会相应的高了一些。可能就是对情感问题要有所抑制,有所收敛,而不是随心所欲,及时行乐的那种做法。这就说,从长远来看,从学生人生的持续发展来看,不能谈恋爱,回避和控制男女情感问题,也是很正常和很应该的要求。

其实,在调查中我们发现,有部分高中学生谈恋爱,并没有影响到他的学习和高考,甚至有的都双双考入清华北大。这样的例子我也见过。通过分析研究,我们发现这样的学生一般都有这样两个特点:一是自然处之,二是不越规矩。

所谓自然处之,就是说,有的男女同学在共同学习以及活动中之间产生了相互爱慕和尊重的情感,却并不因此而大呼小叫,还是很自然地相处,和以前一样的学习和生活,谁也看不出什么两样来,这样就对学习丝毫没有不良的影响。当然,这需要一种很沉稳的心态;

所谓不越规矩,就是这样的学生大都是最守纪律和规矩的好学生,不会因为自己的一些情感问题,就破坏了学校制度和人际之间的关系,他们仍然会在学校纪律的规范之中进行交往,甚至自己班级里的同学谁也不知道他们两个在谈恋爱。当然,这也不会影响他们的学习,反而,还会产生一种正面的激励。有一对双双考入清华的高中生,他们两个在班级里一个是班长,一个团支书,学习都很不错,情感也很不错,他们的情感就是在一笑一颦之中,在一言一语之中相互感到了情意和志向的默契,并且他们在学习上也相互鼓励,定下了“有一个考不上清华就分手”的盟誓。

当然,不会所有的高中生都会这样理智的。甚至有相当一部分,本身就是胡来。他们往往在其它的事情上也不是遵守纪律和规范要求的,反而是处处都和规矩、纪律对着干的。这些人谈恋爱,可以说是一种对恋爱情感的亵渎,只是一种男女性别上的胡来,只是在追求一种性别感觉上的满足,看到人家有了心上人,自己也就非要找上一个;看到人家出双入对,自己也就要搂搂抱抱,在校园里很不雅观,但是他们却不以为然,甚至还生怕别人不知道,一定要闹得满城风雨才好,而且会换了一个又一个。因为只有那样,才能找到他们需要的那种感觉。

这样的学生,首先说,问题不是出在情感上,也不是出在自我控制力上,而是个人的行为品质没有得到很好的教育和修养,问题在于前期的家庭教育和小学、初中的人品教育上。对这样的学生来说,无所谓什么高考,高考对他们来说也不重要,而且他们也很难考得上,即使考得上,将来也很难有出息。

还有一种学生,平时不见得有多坏,甚至老实得很,学习也不错,就在遇到男女情感问题时,就把持不住自己了,“情”令智昏,一意孤行,甚至谁的劝说也听不进去,陷进情感漩涡。这样的学生有两种可能,一是自我控制力比较薄弱;一种是心理素质较低。这两种情况都对学习影响很大,会导致学习成绩急剧下滑,因为他们的心思已经不在学习上了,而是放在了情感上。一般来说,作为高中生,已经不应该这样的不理智了,因为高中的教育教学,就是训练学生理性思维能力的,几乎所有的课程都对学生的客观和理性思考问题有所帮助的。

自我控制力比较薄弱的学生,往往表现得是脾气暴躁,思想简单,容易走极端。我们会发现他与平时特别不一样,变化很大,像是中邪了。这样的学生,其实在平时,在其它的事情处理中也会表现出情绪忽高忽低的倾向。这也是最难处理的一部分学生。一旦处理不好,就一定会耽误学业和高考,甚至影响整整一生。对这样的学生关键就是理想教育。在学生能够平心静气的情况下,让他们自己平衡自己的得与失,甚至可以让学生就利用这样的事情来锻炼自己的自我控制能力,重塑自我形象。

心理素质较低的学生,往往表现得是沉默寡言,猜忌忧郁,疑神疑鬼,很小一点事情,就会搅得她心神不宁,焦躁不安。对这样的学生需要的是切实地心理辅导,调理理性情绪,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正确面对情感纠葛。

情感的纠葛,往往就是自信不足的一种表现。尤其在男女情感的纠葛中,之所以会影响工作和学习,往往就是一方担心对方不接纳自己,或者会疏远自己。缺乏自信,就会整天想着如何取得对方的欢心,如何保持关系紧密,甚至还要做出一些相应的行动,这一定就会影响学习、思考和工作的时间;如果自己很自信的话,不仅不会担心对方与自己的接纳和保持情谊的关系,而且也不会为对方疏远自己而担心和焦虑。《红楼梦》中的林黛玉就是因为自己无父无母,无人能替自己说话,不如薛宝钗的人缘和家庭实力强,所以只有整天抑郁伤心,以至于忧闷而死。即使是已经结婚的夫妻,如果在情感方面过于关注往往也是因为一方失去了情感的自信,才会闹得疑神疑鬼,扑风捉影,以至于影响了正常的工作。一些为情而坠于迷雾之中的高中生,往往也就是因为缺乏自信,而整天徘徊在感情的漩涡之中。解决这一问题,也只有靠努力学习,不断充实提高自我能力,塑造自我形象入手。自身的实力强了,就会有一种“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的感觉,也就不会对情感问题耿耿于怀了。

高中学生更重视的是自我形象,我们完全可以借助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教给学生如何树立自己的良好形象,给自己钟爱的人和周围的任何一个人一个良好的印象。我们可以从提高学习能力入手,也可以从树立良好的品德形象入手,也可以从塑造优秀的人格魅力入手,指导学生正确面对情感纠葛,面对自己的人生历程,面对自己的人生理想和目标,确立一个胸怀大志,脚踏实地,品格坚定的高中生形象。

孔子《论语》中就告诫世人:“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其中“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就是说人在青春年少之时,自身实力还不够强,应该重在充实自我,不要轻易在男女关系上下功夫。

一般来说,高中学生的认识和感悟能力都是比较高的了,只要我们能够真正理解学生的情感世界,从大处着眼,从长远着想,从人品入手,而不是就事论事,不是大呼小叫,尤其不是揪着学生不放,学生谈恋爱的问题就容易解决。我辅导过的几个学生,效果还是比较理想的,因为这个时候的学生自己也特别想解决。

同时,我们一定防止和识别学生在利用“临近毕业和高考还在谈恋爱”这个说法来为自己将来“考不好”的找理由和找借口。特别是在家长、老师都在像是抓贼似的大喊特喊“不准谈恋爱”,“谈恋爱会影响学习和高考”的背景中,学生就会自觉不自觉地认为,如果自己在谈恋爱了,那么就一定会出现学习成绩下滑和高考结果不理想的“预言效应”。

所谓“预言效性”就是说,一个人在确定性的,尤其是专家权威的论断之下,就会自觉地以这种论断作为结果来观察、判断、评价和处理自己所有的事情,最终导致预言结果预期兑现。有的学生往往就是在“谈恋爱会影响高考”的论断之下,就会把自己本来没有影响的情感行为都归结为影响自己的学习了,甚至进入了怎么也摆脱不掉的情感漩涡,然后,即使得到一个很不好的高考成绩,这样也很有面子;如果他仍然考上了,他还会沾沾自喜,以为自己很聪明,很有能力。

这种问题,一是要点破,就像对待脓疮一样。不要劝导,更不要解释,只要跟学生说明,谈恋爱对学习没有影响。因为,已经都是高三了,有很多事情,需要自己去做,你根本就没有时间去想恋爱的事。上课要听课,课后要作业,还要应付很多的复习和考试,自己忙的时候,什么也顾不得想,所以也就不会影响学习和考试。

如果一定要让学生避免去想,控制不想,那么就会出“树上的猴子”的效应。“树上的猴子”效应,是来源于一个寓言故事,故事说:

村庄来了一个奇特的老人,他点燃了一把火,并且用一根棍子在碗里不停地搅拌,竟然从碗中掉出金块来,老人说这就是炼金术。村长请求老人告诉他们秘诀。老人答应了,并要求说:“不过在炼金的过程中,千万不可以想树上的猴子,否则就炼不出金块来。”

等老人走了以后,村长就开始炼金,他一直告诉自己,不要想树上的猴子,可是越不想,猴子越是不断浮现在他的脑海中。他只好把炼金的事情交给另一个人,并一再叮咛他不可想树上的猴子。就这样,全村的人都试过了,却没有一人能炼出金子,因为树上的猴子,总是会从他们心中跑出来。

“树上的猴子”效应告诉我们,越是提醒自己不要想,实际上就是暗示自己去想。

作为高三毕业的家长和老师也一定要注意这一点,否则,你的不断提醒本身就是在给学生一个“不断地去想”的暗示了,等出了问题,我们还会埋怨学生不听劝告呢?

 

文章录入:teacherli    责任编辑:teacherli 
  • 上一篇文章: 没有了

  • 下一篇文章:
  • 【字体: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栏 目  导  航

           网站地图

    栏目名称

     目     录

    网站介绍

    创办者风采

    版主介绍

    专栏介绍

    学习情感  学习动机

    学习意义

    情绪调节

    学习归因

    学习方法

    阅读

    理解

    记忆

    分析

    计算

    运用 

    自我管理

    学习计划

    时间安排

    自我反馈

    监测调控 

    学生人际

    友伴关系

    师生关系

    亲子关系

    异性关系

    社会关系 

    教学论坛 教学论坛 

    复习应考

    复习策略

    应考心态

    应考技巧 

    家教探究  行为教育

    品德教育

    情感教育

    智力教育 

    国学经典

    《学记》探究

    《老子》说事

    《论语》为人

    专家讲座 

    西方精粹  流派观点介绍

    专家讲座摘要

    书信往来

    学生来信及回复

    家长来信及回复

    教师来信及回复

    书目介绍

    工作室新书介绍

    心理学书籍介绍   


    网站访问量统计


    自2007-12-12 17:00开始统计

     本站声明:
    本站的少部分资料,文章,教程来自网上收集,其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如果有任何侵犯您权益的地方,请联系我们,我们将马上进行整理,本站所有资料仅供参考,谢谢。管理员联系方法---邮箱:shandonglaixi@sina.com。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