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较快地提高数学水平?
大家好!
我是读理科,数学是我的弱项,我常为数学感到迷惘,请大家给我一点指导。上课是听了,就是半懂半不懂,一到考试就犯傻。
杨清
杨清同学:您好!
数学,是一门理性思维能力要求最高的学科,它体现的是人类逻辑思维和辩证思维的规律和法则,所以,它也是学习和研究自然科学的基本思维工具,是理科的最基础的学科。所以,古希腊以促进哲学发展为目的的柏拉图学园大门口就树了一块牌子:不懂数学者不得入内。
从上面的这一数学学科的性质特点来看,你“常为数学而感到迷茫”是很正常的,说明我们的思维能力就是不够,所以,学习数学才有必要。因为,数学就是一门可以让你由不聪明变得聪明,由聪明变得更加聪明的学科。
数学并不是能够听懂就可以。数学训练的是一种思维意识和思维能力,更是一种思维的程序和方法,数学不是一门知道了就可以的自然常识学科。所以,在能够听懂的基础上更多的是要求反复练习,寻找规律,形成能力。我们可以在反复练习中体会思维的程序和规律,更需要再反复的练习中巩固和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其实,数学考试,就是考察你的思维能力,听的都是半懂不懂,到考试当然就要犯傻了。
我们不少同学在学习中形成一种误区,认为老师讲课,就是为了让你知道;自己学习也就是为了自己知道;知道了,就是学会了。其实,知道了,只是一种认知水平,而学习的要求更多地还是在能力要求上。就是说,考试要考查的,不仅仅是你是否知道什么,而是你能够做什么。比如,小学数学的加减乘除,那就不是仅仅知道了加减乘除的法则就可以做出来的;初中的列方程,也不是知识知道了列方程的方法和步骤就可以列得出来的;几何证明,也不是知道了几何的有关性质定理就可以进行证明的;更不用说高中的解析几何,仅仅记住几个公式和法则,是什么问题也不能解决的,要的都是你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
根据以上的分析,我想,你更应该在听课中注重理解能力的培养,注重老师讲课的思维线路,注重自己在思维上的缺陷与不足。对自己感到迷茫的知识,不仅要要想办法知道它是什么,更要知道它是为什么。
再者,即使掌握了思维的规律和法则,知道了知识的为什么,明确了求解的程序和方法,也不能形成自己的能力,更要注重反复练习,而且要在不同的变式中进行反复练习,形成思维的基本概念和规律以及习惯,才能最终形成自己的数学能力。
这里,我选摘一位著名的中学数学教师孙维刚老师的两段话:
“通过学习数学知识来学习思考,学会分析和解决问题,培养和提高自己的能力,发展和完善自己的素质,把自己变得更加聪明,实现了这个目标后,无论是继续学习,还是指导实践,都会干出突出的成就。”这一段讲的学习数学的目的就是提高思维能力。
“就学习数学而言,要掌握以下几个方面:学习任何知识,都要从系统的角度出发,着眼于知识的联系和规律,发掘其本质,注意数学思想的渗透和哲理观点的升华;为此,要经常进行总结,善于比较和区别,学习知识要总结,做题也要经常总结,一题多解,多解归一,多题归一,有所发现,有所创新,有所前进;从而,在主动学习中,实现扎实掌握知识,提高自己能力,完善自己素质的目标。”这里就是谈如何提高数学成绩的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