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位置: 学习心理在线 > 文章中心 > 学习方法 > 运用 > 文章正文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公告
    关于近期网站无法访问的解决方法  [admin  2009年12月22日]            首届儒家教育讲稿下载  [admin  2008年12月23日]            本站荣获青岛市优秀教育网站一等奖  [admin  2007年12月4日]            www.teacherli.cn和www.teacherli.com均可访问本网站  [admin  2007年7月6日]            欢迎您参加“会员章程”讨论!  [teacherli  2006年12月18日]            “李老师工作室”会员章程  [admin  2006年12月18日]            网友您好!请您参加本站调查。详见“站内调查”栏目。  [teacherli  2007年3月12日]            请各位网友注意:本站版面扩充,增加了部分专栏,欢迎大家到此发表文章。  [admin  2007年3月8日]        
如何较快地提高数学成绩?         ★★★
如何较快地提高数学成绩?
作者:teacherli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2863 更新时间:2007/10/8 15:41:22

如何较快地提高数学水平?

大家好!

我是读理科,数学是我的弱项,我常为数学感到迷惘,请大家给我一点指导。上课是听了,就是半懂半不懂,一到考试就犯傻。

杨清

 

杨清同学:您好!

     数学,是一门理性思维能力要求最高的学科,它体现的是人类逻辑思维和辩证思维的规律和法则,所以,它也是学习和研究自然科学的基本思维工具,是理科的最基础的学科。所以,古希腊以促进哲学发展为目的的柏拉图学园大门口就树了一块牌子:不懂数学者不得入内。

从上面的这一数学学科的性质特点来看,你“常为数学而感到迷茫”是很正常的,说明我们的思维能力就是不够,所以,学习数学才有必要。因为,数学就是一门可以让你由不聪明变得聪明,由聪明变得更加聪明的学科。

数学并不是能够听懂就可以。数学训练的是一种思维意识和思维能力,更是一种思维的程序和方法,数学不是一门知道了就可以的自然常识学科。所以,在能够听懂的基础上更多的是要求反复练习,寻找规律,形成能力。我们可以在反复练习中体会思维的程序和规律,更需要再反复的练习中巩固和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其实,数学考试,就是考察你的思维能力,听的都是半懂不懂,到考试当然就要犯傻了。

我们不少同学在学习中形成一种误区,认为老师讲课,就是为了让你知道;自己学习也就是为了自己知道;知道了,就是学会了。其实,知道了,只是一种认知水平,而学习的要求更多地还是在能力要求上。就是说,考试要考查的,不仅仅是你是否知道什么,而是你能够做什么。比如,小学数学的加减乘除,那就不是仅仅知道了加减乘除的法则就可以做出来的;初中的列方程,也不是知识知道了列方程的方法和步骤就可以列得出来的;几何证明,也不是知道了几何的有关性质定理就可以进行证明的;更不用说高中的解析几何,仅仅记住几个公式和法则,是什么问题也不能解决的,要的都是你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

根据以上的分析,我想,你更应该在听课中注重理解能力的培养,注重老师讲课的思维线路,注重自己在思维上的缺陷与不足。对自己感到迷茫的知识,不仅要要想办法知道它是什么,更要知道它是为什么。

再者,即使掌握了思维的规律和法则,知道了知识的为什么,明确了求解的程序和方法,也不能形成自己的能力,更要注重反复练习,而且要在不同的变式中进行反复练习,形成思维的基本概念和规律以及习惯,才能最终形成自己的数学能力。

这里,我选摘一位著名的中学数学教师孙维刚老师的两段话:

“通过学习数学知识来学习思考,学会分析和解决问题,培养和提高自己的能力,发展和完善自己的素质,把自己变得更加聪明,实现了这个目标后,无论是继续学习,还是指导实践,都会干出突出的成就。”这一段讲的学习数学的目的就是提高思维能力。

“就学习数学而言,要掌握以下几个方面:学习任何知识,都要从系统的角度出发,着眼于知识的联系和规律,发掘其本质,注意数学思想的渗透和哲理观点的升华;为此,要经常进行总结,善于比较和区别,学习知识要总结,做题也要经常总结,一题多解,多解归一,多题归一,有所发现,有所创新,有所前进;从而,在主动学习中,实现扎实掌握知识,提高自己能力,完善自己素质的目标。”这里就是谈如何提高数学成绩的方法。

   

文章录入:teacherli    责任编辑:teacherli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字体: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栏 目  导  航

           网站地图

    栏目名称

     目     录

    网站介绍

    创办者风采

    版主介绍

    专栏介绍

    学习情感  学习动机

    学习意义

    情绪调节

    学习归因

    学习方法

    阅读

    理解

    记忆

    分析

    计算

    运用 

    自我管理

    学习计划

    时间安排

    自我反馈

    监测调控 

    学生人际

    友伴关系

    师生关系

    亲子关系

    异性关系

    社会关系 

    教学论坛 教学论坛 

    复习应考

    复习策略

    应考心态

    应考技巧 

    家教探究  行为教育

    品德教育

    情感教育

    智力教育 

    国学经典

    《学记》探究

    《老子》说事

    《论语》为人

    专家讲座 

    西方精粹  流派观点介绍

    专家讲座摘要

    书信往来

    学生来信及回复

    家长来信及回复

    教师来信及回复

    书目介绍

    工作室新书介绍

    心理学书籍介绍   


    网站访问量统计


    自2007-12-12 17:00开始统计

     本站声明:
    本站的少部分资料,文章,教程来自网上收集,其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如果有任何侵犯您权益的地方,请联系我们,我们将马上进行整理,本站所有资料仅供参考,谢谢。管理员联系方法---邮箱:shandonglaixi@sina.com。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文章
    在家自学如何参加高考
    怎样轻松学历史?
    怎么学好英语
    自学高中课程,行吗
    关于高三的第一轮复习
    什么都放不开怎么办
    如何在家自学参加高考?
    考前紧张该怎么办?
    怎样才能记得牢和考得好?
    怎样学好英语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