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位置: 学习心理在线 > 文章中心 > 教师心得 > 教学论坛 > 文章正文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公告
    关于近期网站无法访问的解决方法  [admin  2009年12月22日]            首届儒家教育讲稿下载  [admin  2008年12月23日]            本站荣获青岛市优秀教育网站一等奖  [admin  2007年12月4日]            www.teacherli.cn和www.teacherli.com均可访问本网站  [admin  2007年7月6日]            欢迎您参加“会员章程”讨论!  [teacherli  2006年12月18日]            “李老师工作室”会员章程  [admin  2006年12月18日]            网友您好!请您参加本站调查。详见“站内调查”栏目。  [teacherli  2007年3月12日]            请各位网友注意:本站版面扩充,增加了部分专栏,欢迎大家到此发表文章。  [admin  2007年3月8日]        
阅读是技能的展现,也是人格魅力的展示         
阅读是技能的展现,也是人格魅力的展示
作者:Haoshiduomo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2676 更新时间:2007/10/26 23:14:56

 

阅读是技能的展现,也是人格魅力的展示

 

    有不少的家长朋友反映孩子阅读能力太低,请教怎样才能提高孩子的阅读水平。

我在沉思之余想到:阅读仅仅是技能的展现吗?我的回答是否定的。阅读不仅是技能的展现,也是人格魅力的展示。

阅读与做人真的有关系吗?回答是肯定的。

我的四年级的学生曾经在读过短文《亲亲那个小姐姐》(后附短文)之后,做阅读题,其中有一个题目是这样的:

如果你就是那个姐姐,看到哭得伤心的小孩,此时心里会想  

                                                         

学生大多填写了如下的答案:那位妈妈会不会痛骂我一顿呢?

我觉得这样的回答仅仅是在担心自己,是自私的情感展现。我引导学生继续想开去:“作为一个工作人员,看到‘饱受惊吓的四岁小孩已经哭得筋疲力尽’,你不觉得他很可怜吗?你不同情他吗?怀着这种情感你会想什么呢?”

学生想到:他太可怜了,就是因为我的工作疏忽。我怎么那么粗心呢?怎么就把他给留在了网球场呢?……

这些想象的展开是自责情感的体现,做错了一件事,责备自己的失误,让自己心痛,痛彻心扉,是责任心的体现。同情对方的遭遇,这更是一种感情的升华。

我继续引导学生想开去:“做错了事情,应不应该受到惩罚呢?如果真的面对妈妈的痛骂,你会想什么呢?”

学生想到:我太疏忽了,我该骂。骂我一顿也好,免得以后再出类似的差错……

这些想象也是责任心的体现,而且敢于承担不好的后果,杜绝以后重演差错。这是一种勇敢,这更是心理的一种新的成长。

如果学生在想象中,能体现自责,同情,接受惩罚,引以为戒等情感,那么他的阅读水平就很高了。这种阅读水平的高不仅仅是技能的高。这是学生人格魅力的展示。这种人格魅力如何得来,其实它应该来自学生的日常生活,如果在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孩子身边的人总能引导学生在做事中做人,其实文章中的那位妈妈就是一位了不起的妈妈,她言传身教的是孩子如何做人。如果人人都能如此引导,那么孩子阅读水平的提高技能在其次,而人格魅力却是重要的因素了。

所以阅读能力的提高,基础是要会做人。

 

附文章:

 

亲亲那个小姐姐

 

这件事情发生在澳大利亚一个岛上的度假村,那时我在那里担任翻译。

有一天,我在大厅里,突然看见一个满脸歉意的工作人员,正在安慰一个大约4岁的小孩,饱受惊吓的小孩已经哭得筋疲力尽。问明原因之后,我才知道,原来那天小孩特别多,这个工作人员一时疏忽,在儿童的网球课结束后,少算一个,将这个小孩留在了网球场。

等她发现人数不对时,才赶快跑到网球场,将那个小孩带回来。小孩因为一个人在偏远的网球场,受到惊吓,哭得十分伤心。

不久,孩子的妈妈来了,看见了自己哭得惨兮兮的小孩。

如果你是这个妈妈,你会怎么做?是痛骂那个工作人员一顿,还是直接向主管提出抗议,或是很生气地将小孩带离,再也不参加“儿童俱乐部”了?

都不是!

我亲眼看见那个妈妈,蹲下来安慰自己4岁的小孩,并且很理性地告诉他:“已经没事了,那个小姐姐因为找不到你而非常紧张,并且十分难过,她不是故意的,现在你必须亲亲那个小姐姐的脸颊,安慰她一下。”

当时我看见那个4岁的小孩踮起脚尖,亲了亲蹲在身旁的工作人员的脸颊,并且轻轻地告诉她:“不要害怕,已经没事了。”

只有这样的教育,才能培养出宽容、体贴的孩子。

 

文章录入:张淑娟    责任编辑:admin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字体: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栏 目  导  航

           网站地图

    栏目名称

     目     录

    网站介绍

    创办者风采

    版主介绍

    专栏介绍

    学习情感  学习动机

    学习意义

    情绪调节

    学习归因

    学习方法

    阅读

    理解

    记忆

    分析

    计算

    运用 

    自我管理

    学习计划

    时间安排

    自我反馈

    监测调控 

    学生人际

    友伴关系

    师生关系

    亲子关系

    异性关系

    社会关系 

    教学论坛 教学论坛 

    复习应考

    复习策略

    应考心态

    应考技巧 

    家教探究  行为教育

    品德教育

    情感教育

    智力教育 

    国学经典

    《学记》探究

    《老子》说事

    《论语》为人

    专家讲座 

    西方精粹  流派观点介绍

    专家讲座摘要

    书信往来

    学生来信及回复

    家长来信及回复

    教师来信及回复

    书目介绍

    工作室新书介绍

    心理学书籍介绍   


    网站访问量统计


    自2007-12-12 17:00开始统计

     本站声明:
    本站的少部分资料,文章,教程来自网上收集,其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如果有任何侵犯您权益的地方,请联系我们,我们将马上进行整理,本站所有资料仅供参考,谢谢。管理员联系方法---邮箱:shandonglaixi@sina.com。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文章
    第一次班会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