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孩女孩的故事
李老师:您好!
这里有一个男孩女孩的故事:
刚来高中时,男孩便被女孩吸引了,女孩很漂亮,男孩以后上自习课,便经常想自己与女孩怎样怎样,养成了上自习课胡思乱想的习惯。但男孩很害羞,一直只是默默地关心着女孩。男孩与女孩是前后位,相处一直很融洽,就这样过了两年多,有一天,男孩鬼使神差地对女孩说:“我喜欢你。”女孩什么话也没说地走了,男孩与女孩没说话一段时间。但以后又恢复了原来的关系,男孩经常跟女孩一块走。女孩有一天地给男孩一张纸条,上面写着:“其实我真的很讨厌你,不要再跟着我了。”男孩很郁闷。
那男孩与女孩以后该怎么样相处呢?
同学:您好!
这一段男孩与女孩的故事很正常,没有什么离奇的地方。到了高中生这样的年龄,很自然就会产生这样的异性之间倾慕的感情,但并不是倾慕就必须是相互的,由于情感的羞涩,吐露情感的不方便,就会有相当长一段时间的单恋,单恋到一定的程度,就会有一方要鼓足勇气向对方倾吐自己的感情。只要情感一旦明确,就会有两种结果:或者对方接受,或者对方不接受。接受了,当然两厢情愿,可以继续交往下去;不接受,就一定会引起自己的挫折感,郁闷也就是必然的。这就是生活提供给我们的一次情感挫折,这不仅可以提高我们判断情感的智力水平,也可以磨练我们的情感意志。
其实,高中生这个阶段,作为一个成长中的男孩或者女孩,都会经常闯入情感的误区,就像我们在学习一种新的比较复杂的知识时,开始往往也并不是一次性成功,一次就把复杂的知识理解透彻,往往需要经过一些“试误”。试误是一种盲目的尝试与错误的渐进学习过程,是人类最基础、最原始的学习方式,也是一种运用最简单、最多的方式。可以说,小学生低年级学习和青年人的情感学习大都是在不断地试误中进行和巩固的。
故事中的男孩,就有三次进入误区:一次是因为他自己长期的单恋以及女孩的没有表示反感的交往,导致自己以为是女孩愿意接受自己的“喜欢”,所以才会勇敢地摆出自己的情感:“我喜欢你”;第二次进入误区是在女孩没有回答而且停止了一段时间说话以后恢复了关系,以为这是女孩愿意接受了自己的情感,所以就经常跟在女孩的身旁;第三次进入误区是接到女孩的纸条,看着“其实我真的很讨厌你,不要再跟着我了。”男孩心中对其中的“我真的很讨厌你”信以为真,认为自己不仅没有追到理想的情感,而且得罪了女孩,其实,女孩的真正意思只是“不要再跟着我了”,不希望与男孩确定这种恋爱的关系。
其实,故事中的这位女孩的确是很不错的。对男孩懵懂地追求,并没有表示出激烈的反感,虽然不愿意接受,但也没有出口伤人,在停顿了一段时间的交往后,仍旧与男孩恢复了同学间的交往,甚至在男孩继续追随的情况下,也没有大肆张扬,给不知趣的男孩以难堪,而只是很理性地给了男孩一张纸条,告诫他不要一直跟着。这是多么地纯真与可爱呢。
有人可以追求,是一种幸福;能够被人追求,也是一种幸福,这就是男孩女孩故事的核心。其实,异性之间的情感也就是在这样的不断试误中逐渐成熟起来的,这为将来的情感发展和建立打下了良好的经验基础。
以后怎样相处呢?其实也很容易:
第一,学会放弃。
在情感学习的试误过程中,当发现自己确实进入了误区,就要及时地放弃,免得自己陷入情感漩涡,这是一种最明智的选择。我们只要知道自己是在成长的一种试误阶段,就会很容易放弃,这既不上自己的自尊和面子,也不影响双方的同学关系。俗话说,有舍才能有得,大概也是这个道理。
第二,将关系回归到原来的同学关系就可以了。
男女朋友关系,只是同学关系的进步,当这种关系并没有得到相应的结果的时候,不应该化友为敌,而应该回归到原来的关系,仍然保持同学的相互的交流与学习,不也是很不错的吗?
第三,建立更宽的人际交流环境。
其实,高中生不仅是集中力量加强知识与能力学习的关键期,也是情感培养最佳期。情感培养不只是建立异性感情,更重要的就是学会寻找感情、辨别感情和放弃感情,这些都是情感能力的具体表现,当这些能力越来越成熟的时候,就是为将来,建立理想的感情就容易得多了。而高中阶段,更多的还是有大量同龄人和同层次的人在一起,而且还都有着升入大学的追求,也就是说,还有更大更宽的人际交流空间在等着自己,为什么要一定牺牲在这一段感情上呢?
第四,努力充实自己。
感情是主观地,也是务虚的,但是,真实地感情还是建立在相互之间的实力上的,实力不相当,将来发展起来就很难,有其自身的实力不足,就会给自己埋下很多顾虑。反过来说,如果自己有足够的实力,那么,就不用担心找不到自己的“梦中情人”。
第五,主动跟女孩道个歉,表达自己的歉意。
能够主动道歉的人,才会体会到自信和勇气,才会很坦然地面对尴尬的情感局面。如果感到自己伤害了女同学的情感,就主动地向女孩道个歉,说声“对不起”;如果感到女孩的拒绝上孩子自己,也最好表现出一点大度的姿态,还是说声“对不起”,这对以后继续保持同学关系都是很有利的。
以上的五个方面,都是男孩可以做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