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闹事欺负人的孩子如何教育?
我是一个新教师,也是第一次当班主任,教四年级。在我们班,有这样一个学生,喜欢去招惹和欺负同学,只有自己的理,一点亏都不肯吃的,还老爱发脾气。跟他家长联系过,得知他有多动症,并且也去医院看过,但医生的药却不能多吃,只能一星期吃一次。问过他妈妈,了解到他在家只怕他爸爸一个人,因为他爸爸会打他,其他谁的话他都不听。但是他爸爸工作很忙,很少有时间管他,可能正因为这样他就变得肆无忌惮了。
就在今天,坐在他前面的一个男同学上课时不小心摔倒,把他的课桌也推翻了。这下不得了,他马上冲上去猛踢那个男同学,嘴里还骂着脏话。(这男同学平常就是不声不响的,很老实的,也经常会被他欺负。)看见我走过去,他还不停下来,还在拳打脚踢,而那位男同学已经跟他道过歉了。阻止他以后,我就叫那男同学马上帮他把掉在地上的书都捡起来,人家已经帮他整理的整整齐齐,但他还是没解气,还想冲上去打,我只能把他推开。一会下课铃声响了,他又去把那个男同学的书和试卷也揉的皱巴巴甩在了地上,我也跟他说了同学不是故意的,并且已经替他整理好了,但他就是认准了死理,说“他还把我的桌子弄翻了”,我就问他是不是也想把人家的桌子弄翻才甘心,才觉得公平,他又不吱声,拉他就犟在那不动,后来上课铃响了,我就跟他说要上课就坐下来好好上,不想上就跟我去办公室,他这才自己坐在了位子上,由于下面不是我的课,后来我也不清楚他还有没有发脾气。
他平常课上是没一刻安宁的,老是会下来随便走动,不是拿这个的东西,就是去打打其他同学(一般都是好欺负的学生),应该说批评、表扬、和家长沟通都试过,就差打了,可他还是我行我素。课堂作业在学校几乎不做,每天都是我发短信给他妈妈后回家完成第二天带到学校的。
每天只有数学课上安分点(数学老师比较凶),难道是我和英语老师都是新老师的缘故?今天跟自己父母讨论了下,爸爸觉得这种学生就应该打,叫他怕你,他就不敢造次了。真的只能这样吗?可是我又怕这样的话他会不会更加对我有敌意,今后会不会更加难教育?
王老师
王老师:您好!
你说的这个学生,不是多动症,他的表现,只是他个人品行问题。
多动症,在任何情况下都会控制不住自己的,即使他很惧怕他的父亲,他也照样会做出那些不可理喻的举动来。如果在他惧怕的人面前,就有所收敛,说明这不是多动症,而是一种品行问题。品行的问题,是家长长期教育培养的结果。
可能这个学生现在还不会想到自己有多霸道,也不会想到自己有多大的能耐,更不会想到这是一个人的品行不良的表现,而只是一味的蛮横无礼,他只会用这样的方式来来对待他人和处理事情。因为,他的家庭教育中,可能就是不讲道理的;可能他的家庭教育中,很少给他纠正过这种欺负人的行为;更可能就是因为以前有过什么病因,而家长就迁就了孩子的劣性,随其孩子的任意妄为,他已经尝到过很多这种行为的甜头;可能在他上学以后的一任接一任老师的教育下,他就没有遇到过能够改变和纠正他的老师,所以一直延续到现在。
单单靠你自己的力量,改变这样的学生,也是无济于事的,不仅是因为这个孩子性格和习惯已经形成,难以改变,就单单孩子已经形成的错误观念与蛮横的态度,他就不会理你的茬。
我们当老师的,虽然好几个人教一个班级,同在一个办公室,而在教育学生的事情上,却往往都是在孤军奋战,相互之间没有统一的口径、步调,尤其对于这样特殊的学生,缺乏共同的协商、调整合对策,缺乏协同教育的能力;虽然我们一直沿用的都是大班教学这种形式,却没有真正理解大班教学的益处和资源。当初夸美纽斯“大教学”的创造,这不仅节省了教师和教室,更重要的是利用了“集体教育”的理念,那么多的学生在一个班级里,而学生也就是喜欢这样的集体生活,而且受制于这样的集体生活,他们也就是要从这样的集体中得到满足,这是一个很重要的互动教育资源。而我们为什么却没有利用“班级集体”这样的教育资源呢?
一个学生,尤其是品行恶劣的学生,他不会在乎一个两个老师,甚至很多个老师对他的管教,他更不会在乎一个两个同学对他的不满,但任何一个人都会很在乎自己所从属的集体对他的接纳与认可。他之所以蛮横无礼,横行霸道,原因也就在于他要用这种方式在班级集体中树立自己的权威和威信。他冲上去踢同学,骂同学,都是在表示他的存在;他在下课后还要把同学的东西扔的地上,揉碎,都是在表示自己不可忽视的力量;老师对他的格外呵护,包括个别的指责、呵斥,实际上都是在为他树立“威信”,这正是他所需要的。一个被老师当着同学面进行批评和责骂的学生,往往是感觉最得意的,因为,只有他敢和老师对着干,老师也拿他没有办法,到了这种境地,这样的学生,我们就往往束手无策了。而不在班级里,或者被老师叫到办公室里批评教育,感觉就不一样了。
其实,关键就是我们没有利用好“班级”这个“集体教育”的资源。我们想象一下,如果一个在班级中毫无地位可言,一点找不到自我感觉的学生,他在班级中还会有什么样的表现呢?
我们并不是要让学生在班级中找不到感觉,而是要让学生在班级中找不到“称王称霸”的感觉,要引导学生找到融入班集体,为班集体做贡献的成就感觉。这种感觉,必须靠合作教育的方式方法。
这里不具体谈如何进行班级的合作互动教育问题,因为,在“教学研讨”的栏目中有专门的探讨,有兴趣的话,你可以查一查看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