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来人谈“生恋”
都是从学校上学那个时候过来的人了!其实对这个感情这东西还是根本看不透!虽然经历过好多次,都说在学校搞那个会影响学习!我看不见得,并不是每一个人都会只想着那个而忘了学习!当然,能影响到学习的毕竟还是占了大多数!其实想把在上学时搞对象的那种精力幻化成学习的动力也很简单!这可是要看个人的哟!好好想想 如果现在不好好学习将来怎么养活起全家!养不起个家就没资格谈婚论嫁!21世纪是一个高科技的社会!没知识没文化就跟一个要饭的没啥两样!低知识低文化的很难在社会上立足!只有那些高文化水平高素质的人才才能永久立足于这个社会而不倒!还有要对生活充满信心!要有勇往直前的那种精神!总是畏畏缩缩永远成就不了大事!
我认为作为现代社会的主人公我们应该敢爱敢恨!勇往直前,为什么不能拿出改革开放以前的那种刻苦的精神来呢!中国永远屹立于世界而不倒!中国人更是全世界各民族的榜样啊!!
无名
无名:您好!
很赞成你的观点:畏畏缩缩成就不了大事,敢爱敢恨才是真情,刻苦努力才有资格谈婚论嫁,现代社会没有文化就得让人笑话。
恋爱,不是想恋就能恋的,也不是想不恋就能不恋的,这是一个人的心理成长的自然过程和现象。人在小的时候,根本就没有性别意识,分不出男女有什么区别;即使到了小学阶段,也只不过只是知道男女的外表特征的区别;到了初中阶段,有了一定得性别意识,有了探求异性的心理,即使有好感,也只是一般得性别识别追求,还没有达到“互恋”的成分;到了一定的年龄,不一定就是高中,有的人可能更晚一些,就会产生寻找“意中人”的感觉,这是为将来的“谈婚论嫁”和“成家立业”打基础的。这一条心理发展的必然之路,并不是随着个人的意志而转移的。
高中阶段有一个特殊性,不仅仅是“意中人”意识形成和追求的关键期,也是个人知识与能力的成长的关键期,如果没有高考的愿望,或者就是初中毕业后回家务农做工了,那么,寻找“意中人”,可能就会成为一个人的主要任务了;如果期望自己继续深造,赶上社会进化的步伐,寻找“意中人”和提高自身素质,这两者之间就需要一定协调能力和意识。学习,对于一个人来说,最重要的意义不是知识的积累,也不是能力的提高,可能更重要的还是个人的进化。当个人进化跟不上社会进化的时候,一般就要被打入社会的底层。
其实,无名说得很对,真正的“恋爱”是不影响学习,因为,寻求“意中人”,并不是需要整天和“意中人”厮混在一起,只是心到而已,所谓“心有灵犀一点通”,就是这个意思。没有“灵犀”,也不会想,即使想得再多也是枉然。学习,需要实实在在的学习行为,在老师的讲课、自己的练习当中,甚至还会有促进作用,学习本身就是自我能力表现的一个机会。恋爱,是为了找一的志同道合的“同行者”,就如同我们赶长途要找一个能够说得上话,而且能够一起走到终点的同路人,我们不会“同行”而耽误赶路,如果就是走不到一起的话,也不能耽误自己的赶路,尽管有时候也会有的恋人只顾交流而忘记了赶路。
大多因谈恋爱影响学习的同学,往往并不是因为谈恋爱,或者是在“乱爱”,因为没有真正的“情意”所在,所以朝三暮四,就必然浪费不少的精力;或者是在“自恋”,是因为学习上没有成就而找不到“自我”的感觉,就在异性关系上下功夫,好像是因为恋爱影响了学习,本质却是因为学习而导致了“恋爱”。只要珍惜异性真情,只要遵守学习规矩,不仅耽误不了学习,而且确有促进作用,根本关键在于这是心理发展的必然。
国家、社会,需要的人材,各种各样,各个层次,都是人材,如果只是想作为一个得过且过的人材,那么,耽误一点学业,早早把握“意中人”不见得不是对策,尽管不是上策;如果真是不服输,真是想做“人上人”,就不必早早确定“意中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