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老师:您好!
《学记解读》中p70中提到的“合作式学习”适合哪些年龄段的人?合作式学习的成员组成怎样较妥?适合校外的家庭学习吗?
map1994
这位家长:您好!
你作为一名家长能够提出的这一问题,很有水平,因为,合作学习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更重要的是,合作学习可以培养学生将来面对社会所需要的各种能力和素质。
合作学习,适合于任何一种年龄段的人,而且也适合任何一种人群之中。因为,人,从一出生开始,就是一种社会性的动物,而且随着成长期社会性越来越强。所谓人的社会性,就是人在群体中的竞争与合作。
母子间的哺乳行为,本身就是一种合作。孩子不吃奶,母亲的乳房会发胀;母亲会从孩子的吮吸中得到快感和成就,更不用说孩子在吮吸中会得到营养和能力,而且会逐步建立亲密的情感关系。
家庭教育本身也是一种合作,而且是一种家长与孩子共同成长的合作学习过程。家庭教育,它不是仅仅单向地父母教育孩子,我们不能把家庭教育仅仅看成是父母对孩子的训导。父母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自己也在成长,也需要并且是在完善和提高,也会从中获得成就感和荣誉感,从而使整个家庭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成长、发展与完善。建设学习型家庭,就是家庭合作学习的基本模式。
学校的教育,从小学开始,一直到中学,都需要引导和训练学生进行合作学习。而现在教育的最大问题,就是把本来应该属于合作的学习,引导成了竞争的学习。比如,考试,本来就是为了检查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而老师、家长,却把这考试的成绩拿来给孩子们排队,比较,表扬成绩高的,批评成绩低的,最终导致学生把考试理解成为了现实个人能力水平,理解成了同学间相互之间排斥、竞争的方法与途径。所以,一部分学生一听到考试就高兴,因为他们是学习优秀的,他们在考试中可以战胜其他的同学,只有通过考试才可以显示自己的优势,这部分学生在学校中只占极小一部分;而占大多数的学习差的学生就非常厌烦考试,因为,考试对他们来说,就是一场不可避免的灾难,因为,无论如何,考试的成绩中会排出高低,他们通过几次考试已经感觉到无法挽回败局,所以,只能厌学、弃学。
目前的这种教育,被称其为“应试教育”,其实并不恰当。因为“应试”并没有错误,应试不仅是学习的一个必可少的环节,而且它也是学生在未来社会中必不可少的一种素质。现在的教育,恰当的叫法,应该是“竞争教育”、“你死我活的教育”、“淘汰教育”等等。
合作教育,对于老师来说,是合作教学;对学生来说,是合作学习。在任何一个学习阶段都可以实施,只不过要根据学生的年龄、能力和心理特点来进行,甚至同样的年级,同样的科目,也要根据不同的学习内容和学习任务,来进行组织和实施不同的形式和方法的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的目的,不仅仅是让学生学得更好一些,更重要的,是对于培养学生未来的合作能力和社会意识,更有作用和意义。
合作学习的关键原则有五个:
第一是共同目标。合作成员之间有一个共同的学习目标,或者叫做学习愿景,这是启动合作的动力源,共同目标,才能激励共同努力。
第二是相互积极依赖的平等关系。合作成员之间是相互平等的,对于学习的任务是既要明确分工,又要相互负责。分工是为了高效学习,负责是为了共同提高。
第三是共同分担责任和奖励。团队取得成绩,所有成员都有资格获得奖励,团队任何一个人出现的问题和错误,团队的任何一个成员都要承担责任。这是一种合作的机制,是可以不断促进团队合作的润滑剂和持续动力。
第四是一定的合作能力和技巧。合作能力可以在合作当中不断提高,更需要老师进行不断地引导和培养,这既是合作学习的保证,也是合作学习的一项目的。
第五是定期的小组检查。小组检查主要是对本组合作学习的过程、方式、方法、分工、合作、能力等各方面进行检点和提高的环节。这一环节是提高合作能力的基本保证。
只要根据这个原则进行组织,我们在任何一种环境当中,都可以实施合作学习。关键是组织、领导者的观念、能力与方法。组织者的观念落后,不仅很难理解合作学习,甚至根本就不能组织合作学习,即使组织了也是新瓶装旧酒,是合作流于形式,甚至是学生的学习成绩更加落后。
合作学习的难以组织,不是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意识落后,而是教师的观念、方法落后,落后的教师是导致合作学习无法顺利进行的最大障碍,这也是现有学校组织合作学习的通病。
家庭中的合作学习,其实应该叫做学习型家庭的建设。这一点,也需要在以上的五项原则中进行。其实,任何一个和睦和发展的家庭,都是合作性的学习家庭。具体方法在此限于篇幅无法详谈。希望你在今后能谈一些更具体的做法和效果。
关于如何组织实施学校的合作学习,去年在全省培训中,本人用了整整十天的时间,也没有完全讲完,而且合作学习需要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和水平,更需要在实际的合作学习的组织与落实中进行不断提高和完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