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李老师:
我是一名中学的教师。说来惭愧,我大专学习的是物理专业,并且在毕业之后教了9年的物理,今年学校不再安排我教物理了,而是安排我教《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反思一番,都是自己的素养方面还没有得到良好的提升。在内心的深处,我也是要求自己要进步的,并且也付出自己的努力,可是就是没有得到实效。我服从组织的安排。但在思考自己的人生之路时,我有很强烈的受挫感。当然了,在目前的情况下,我在学生的面前表现出的也是一种乐观的状态。但心里头就是很虚。如果我能够开发出这门课程,我想应当也是很有前途的。
我在想一个人的知,情,意是紧密相连的,互为影响的。但这种情绪已经在影响着我的对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32岁的我,在今天是显得那样的失落。
尊敬的李老师,恳请您帮助我提些思考的方向。谢谢。
wwy 2010-9-25
wwy:您好!
情绪是可以自己控制的,就像你“在学生的面前表现出的也是一种乐观的状态”,虽然“心里头就是很虚”。这就是一种自我情绪的控制,虽然还不是一种很好的控制方式。起码你在控制自己的情绪。
最好的情绪控制方法,就是把事情做好。你想一想,你是为什么情绪不好的?工作不出色?领导没瞧得起?课排得不顺心?其实都是一个原因,就是自己的工作行为不够理想,或者是因为教学的效果不够理想,或者是没有得到领导的认可,总的来说,都是因为自己的行为不够理想。应该说,是行为导致结果,结果导致情绪。好的行为会导致好的结果,好的结果会导致好的情绪;反过来说,行为不够好,必然导致不理想的结果,不理想的结果就必然导致不良的情绪。人人都是这样的,仅仅靠“装出一种乐观的状态”,是解决不了问题的。因为仅仅是“装乐观”,其行为不改变,行为不改变,结果也不会改变,结果不改变,你的心里就一直会有一种不快乐的观感,谁也不会看着自己不理想的结果而有一个好心情的。
如果你“表现出的也是一种乐观的状态”,不仅仅是在面容上,也不是仅仅表现在“学生的面前”,而这种“乐观的状态”也体现在你的教学研究上,体现在对学生的具体辅导上,体现在加快工作行为的速度或效率上,它必然会导致你的现状的改变,等你的现状改变了,就会出现真正的“乐观的状态”。
不如说,我们首先要理解“自己说了不算的事不要去想,想也没有用;多做自己说了算的事情下功夫”。领导评价自己的工作,安排自己教课,这都是自己说了不算的事,那是领导的事情,我们自己说了算的事情是什么?就是自己该如何做好领导布置的事情。我刚当教师的时候,是教数学,后来因为学校缺少语文教师,领导又安排我教语文,几年后,自己在语文方面稍有成就感,又因为同乡镇里的另外一个学校缺少英语教师,而我又正在自学英语,所以又安排我教英语。教了八年英语后,又因为调到高中教学,而且我自学学历史中文专科和本科,所以我又改回教语文。改来改去,我都是欣然接受,我也都把这改动当成了自己学习、提升自己、考验自己能力的机会,不会就学,不懂就问,关键靠自己努力钻研,最后竟弄得自己成了一个“全科教师”,这也成就了我现在进行学习心理的研究的基础,你在我给学生和老师解答问题中可以看出,几乎涉及到了各个学科,虽然不精,但最不太外行。这一点造就了我的学习能力和科研能力。如果在领导不断变动我的任课时,我也不够乐观的话,可能只有沉落下去了。
高中学生学的那点东西,不用说我们以前读书时都学过,就是没有学,我们现在开始学习和研究,也要比学生快得多,不用说我们手里有的是资料,比学生更多是我们的时间。学生一天要学习八九门课程,而我们只是学习和研究这一门课程;学生一天要应付那么多学科老师的功课,而我们只需要今天的一节课。如果连我们自己都感到学习这门课很困难,那么,我们还有资格来当老师,教学生学习吗?
再者,越是别人不能上或者不愿意上的课,越是能够出彩。你想一想,万花丛中再开放一朵花,谁能看得见?如果是万绿丛中一枝独秀,那才叫出彩呢。《综合实践活动》课,虽然牵扯的范围比较广泛,但大都是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内容,能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紧密相连,上好了最容易得到学生的青睐。理综、文综课,是一张卷子三个老师来上,高考拿出成绩还不知道是谁的成绩,而《综合实践活动》好多内容,高考却是一张卷子,你有真功夫,学生考出成绩,谁都看得见。
所以,关键问题在于你如何研究、把握和上好这门课。
上好一门课,首先要明确这门课的课程标准是什么。其中,有具体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尤其是那些具体的要求和标准,只要明确了具体的标准,引导学生集中精力、心无旁骛,这问题还是容易解决的。
第二要明确这门功课的特点,根据其特点来设计自己的教学方式。所有的教学方式都是围绕实现课程标准来进行的,但《综合实践活动》考试要求都是平时学生常见而且比较浅显的基本常识,不需要动多大脑筋,只要有过经历,就有印象,有印象,就能答对题。我们可以根据这一点来设计我们的教学方式,增加每一节的教学内容,而且要让学生亲身历练,而不是死记硬背,也不是反复琢磨,苦思冥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