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位置: 学习心理在线 > 文章中心 > 国学经典 > 《老子》说事 > 文章正文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公告
    关于近期网站无法访问的解决方法  [admin  2009年12月22日]            首届儒家教育讲稿下载  [admin  2008年12月23日]            本站荣获青岛市优秀教育网站一等奖  [admin  2007年12月4日]            www.teacherli.cn和www.teacherli.com均可访问本网站  [admin  2007年7月6日]            欢迎您参加“会员章程”讨论!  [teacherli  2006年12月18日]            “李老师工作室”会员章程  [admin  2006年12月18日]            网友您好!请您参加本站调查。详见“站内调查”栏目。  [teacherli  2007年3月12日]            请各位网友注意:本站版面扩充,增加了部分专栏,欢迎大家到此发表文章。  [admin  2007年3月8日]        
十五章  微妙玄通  深不可识         ★★★
十五章  微妙玄通  深不可识
作者:teacherli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3767 更新时间:2007/4/9 8:46:55
第十五章  微妙玄通  深不可识
 

[原文]                 [注释]

 
古之善为道者,         善,善于。
微妙玄通,深不可识。   玄,深奥,神妙。通,通达,学识渊博。
夫唯不可识,故强为之容:强,勉强,牵强。容,描述。
豫兮,若冬涉川;       豫,大象,形容迟疑慎重的样子。
犹兮,若畏四邻;        犹,一种猿类动物,形容警觉,不敢妄动。
俨兮,其若客;         俨,端庄严谨的样子。
涣兮,其若凌释;       涣,离散,形容融和可亲的样子。
凌,冰。,融解。
敦兮,其若朴;         敦,厚道。朴,未经加工的木头。
旷兮,其若谷;         旷,开朗,空阔的样子。谷,山谷。
混兮,其若浊;         混,混沌蒙昧的样子。
澹兮,其若海;         澹,淡泊沉静的样子。
兮,若无止。         ,读liú,高风,高远飘浮的样子。
孰能浊以静之徐清?     孰,谁。,徐徐,慢慢地。
孰能安以动之徐生?
保此道者,不欲盈。     盈,满,圆满。不欲盈,不追求圆满。
夫唯不盈,故能蔽而新成。 敝,坏,破旧。
 

[释文]

古时善于行道的人,精妙通达,知识渊博,城府很深,让人难以捉摸得透。正因为难以捉摸和了解,所以,这里只能勉强地来描述这种人的样子了:
小心谨慎啊,就像大象冬天涉足冰川一样;
警觉戒备啊,就像犹猢提防自己四周的邻居一样;
严谨端庄啊,就像一位到别人家拜访的客人一样;
融和宽容啊,就像春天融化松解的冰凌一样;
淳朴敦厚啊,就像未经雕琢加工的木材一样;
明亮开阔啊,就像那空旷的山谷一样;
浑然一体啊,就像那混浊的江水;
淡泊宁静啊,就像那湛深的大海;
飘逸无束啊,就像那飘浮的高风。
有谁能用沉静的方法让混浊的水慢慢地变清?
又有谁能在安宁中运动起来,让生机蓬勃发达起来?
能够做到这些的人,从来不追求圆满。
只有不追求圆满,才能使自己在不断静与动、旧与新的变换中去故更新,不断发展。
 
[解释]
 
本章是在十四章讲道的具体形象“视之不见,听之不闻,搏之不得,不皎不昧,无状无物”的基础上,重点描述了善于为道的人的形象和特点。
老子用“古”之人,是和大多数的学者一样,假托“古人”,推崇前代贤人,以描述真正理解客观规律的人的所作所为。和“道”同样,善于为道的人,也是城府很深的,难以直接描述。所以,老子只好说勉强地进行描述这种人的形象。
老子连用了九个形容词,十分感叹地赞赏善于遵行自然规律的人的形象和所作所为。这九个形容词可以分为三个方面:
一是人的内心状态:豫兮,犹兮。为人处事,小心谨慎,不妄为。
二是人的外表状态:俨兮,焕兮,敦兮,旷兮。客客气气,敦厚老实,豁达宽容,不与人计较。
三是人的处事态度:混兮,澹兮,飗兮。深思熟虑,全面周到,同时又淡于名利,不计得失。
老子最后作了总结:善于处理按照规律来办事的人,就是那种能够在复杂的环境中求得静心,找到自己,在绝境之中求得生存,谋求发展。这种人的最大特点就是:不追求圆满。
 
[主旨]
 
     动中求静,静中求生,归于自然,不追圆满。这是善于为人处事的最基本原则。
 
[要义]

 

1、为人沉静不张扬。

老子讲的“善为道之士”,其实,为人沉静,不张扬,这就是做人的第一个标准。

做人,首先要慎重,对事物,对外部环境要有一种戒惕心理,不能轻易做出决定,随意答应,盲目蛮干。

同时,也要注重自己的外表,要有一定的威仪。威仪不仅是对他人的尊重,更是对自己形象的负责。

对待他人更应该融和、敦厚、淳朴、宽容。这是处理自己与外部关系最关键的方法。要想得到他人的尊重,要想得到一个融和宽容的环境,其实,关键就是自己要有融和宽容的对待他人的态度。

对待事情,也要豁达,恬静和飘逸。拿得起,放得下,才能使自己的心情不烦不累。

 

2、不自满,去故更新。

“不欲盈”,就是不自满,共有两层意思:

一是不追求圆满。凡事做到八成即可。任何事情都很难做事尽善尽美,追求尽善尽美,其实就是和自己过不去。同时,十全十美的心理往往就会影响后面更多的事情。

二是不自我满足。凡事不能自以为是,自我满足。一旦满足,人就会“安而不生”,就会养尊处优,以至于被社会淘汰。不自满,才能不断地自我更新,寻求新发展的出路。

 

3、浊中求静而达清,定中变动而谋生。

    人类社会时刻处于一种动静不定生死交替的过程之中。适应这一社会环境的唯一能力就是“浊中求静”,“安中求生”,不随波逐流,明白是非,找到自己,而至于“达清”和“徐生”;同时,也要能够在成功的背景下,急流勇退,在满足的状态中,找到自己发展的新路。

 

[故事]

一袋烂苹果

 

 村子里有一对清贫的老夫妇,他们家里唯一值钱的就是东西就是一匹老马。他们已经没有什么事情需要这匹马了,反而还需要用很多草料来喂养它,成了他们生活中的负担。

 一天,老夫妇俩商量后决定把马牵到集市上换一些更有用的东西来,于是老头儿便牵着马出门了。

 到了集市上,老头儿想给老太太带回一个惊喜:他先用马换了一头母牛,因为母牛比马用料少,而且还可以挤牛奶喝;后来又用母牛换成了奶羊,因为老头知道他的太太更喜欢喝羊奶,而且羊吃草更少一些;后来又用奶羊换成了一只肥鹅,因为肥鹅能下蛋还不用喂草;后来又用肥鹅换了一只母鸡,因为母鸡下蛋比肥鹅还多;最后,他又用母鸡换了一口袋烂苹果,因为,他和老太太都喜欢吃苹果馅饼。

 在回家的路上,老头儿背着一袋子烂苹果来到一家酒馆里休息,遇见两个英国商人,他们听了老头儿换东西的经过,哈哈大笑,认为老头儿回家后一定会被老太太臭骂一顿的。老头儿坚信自己不会挨骂,于是两个英国商人就用一锭金币与老头儿打赌。

 老头儿回到家,老太婆非常高兴地听着老头儿述说他在集市上换东西的经过。

 老头儿说自己用老马换了一头母牛,老太婆说:“太好了,我们有牛奶喝了。”

 老头儿接着说他又换成了奶羊,老太婆说:“哦,羊奶更好喝啊。”

 老头儿又说他用奶羊换成了一只肥鹅,老太太说:“天啊,鹅毛很漂亮啊。”

 老头儿说他后来又换成了一只母鸡,老太婆说:“从今往后我们就有鸡蛋吃了。”

 最后老头儿指着地上的一口袋烂苹果说,他又把母鸡换成了这袋烂苹果,老太婆一点生气的意思都没有,她说:“那我们今晚上就可做苹果馅饼吃吧。”

就这样,待在门外偷听的两个英国商人输掉了一代金币。这对老夫妇仍然过得很舒心。

 

水的启示

 

有一个人在社会上总是很落魄,不得意,便有人向他推荐去找智者。

他找到智者,提出了他的困惑。智者沉思良久,黯然舀起一瓢水,问:“这水是什么形状?”这人摇头:“水哪有什么形状?”智者不答,只是把水倒入杯子,这人恍然大悟似的说:“我知道了,水的形状像杯子。”智者没有回答,又把杯子中的水倒入旁边的花瓶,这人又说:“我又知道了,水的形状像花瓶。”智者摇头,轻轻提起花瓶,把水轻轻倒入一个盛满沙土的盆。清清的水便一下溶入沙土,不见了。

这人陷入了沉思。

智者俯身抓起一把沙土,叹道:“看,水就这么消逝了,这也是一生!”

这个人对智者的话咀嚼良久,高兴地说:“我知道了,您是通过水告诉我,社会处处像一个个不同形状的容器,人应该像水一样,盛进什么容器就是什么形状。而且,人还极可能在一个容器中消逝,就像这水一样,消逝得无影无踪,而且一切无法改变!”这人说完,眼睛紧盯着智者的眼睛,他急于得到智者的肯定。

“是这样。”智者拈须,转而又说,“又不是这样!”说完,智者出门,这人随后。在屋檐下,智者蹲下身,用手在青石板的台阶上摸了一会儿,然后停住。

这人把手指伸向刚才智者手指所触之地,他感到有一个凹处。他迷惑,他不知道这本来平整的石阶上的“小窝”中藏着什么玄机。

智者说:“一到雨天,雨水就会从屋檐落下,看,这个凹处就是水落下长期打击造成的结果。

此人于是大悟:“我明白了,人可能被装入不同形状的容器,但又像这小小的水滴,可以改变着坚硬的青石板,直到打破这些形状。”

智者说:“对,这个窝还可能会变成一个洞!”

这个人答:“那么,我找到答案了!”

智者不语,只是用微笑和沉默与这个人对话。

这人离开了智者,重新回到了社会,他用行动与智者对话。这世间又多了一个充满活力的人。

我们每个人对于社会,犹似一滴水,要像水适应容器一样适应社会,又要具备滴水穿石的恒性与毅力,只有这样才能有所作为。

 

 

文章录入:teacherli    责任编辑:teacherli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字体: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栏 目  导  航

           网站地图

    栏目名称

     目     录

    网站介绍

    创办者风采

    版主介绍

    专栏介绍

    学习情感  学习动机

    学习意义

    情绪调节

    学习归因

    学习方法

    阅读

    理解

    记忆

    分析

    计算

    运用 

    自我管理

    学习计划

    时间安排

    自我反馈

    监测调控 

    学生人际

    友伴关系

    师生关系

    亲子关系

    异性关系

    社会关系 

    教学论坛 教学论坛 

    复习应考

    复习策略

    应考心态

    应考技巧 

    家教探究  行为教育

    品德教育

    情感教育

    智力教育 

    国学经典

    《学记》探究

    《老子》说事

    《论语》为人

    专家讲座 

    西方精粹  流派观点介绍

    专家讲座摘要

    书信往来

    学生来信及回复

    家长来信及回复

    教师来信及回复

    书目介绍

    工作室新书介绍

    心理学书籍介绍   


    网站访问量统计


    自2007-12-12 17:00开始统计

     本站声明:
    本站的少部分资料,文章,教程来自网上收集,其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如果有任何侵犯您权益的地方,请联系我们,我们将马上进行整理,本站所有资料仅供参考,谢谢。管理员联系方法---邮箱:shandonglaixi@sina.com。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文章
    十四章 执古之道  以御今有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