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微妙玄通 深不可识
[原文] [注释] 古之善为道者, 善,善于。 微妙玄通,深不可识。 玄,深奥,神妙。通,通达,学识渊博。 夫唯不可识,故强为之容:强,勉强,牵强。容,描述。 豫兮,若冬涉川; 豫,大象,形容迟疑慎重的样子。 犹兮,若畏四邻; 犹,一种猿类动物,形容警觉,不敢妄动。 俨兮,其若客; 俨,端庄严谨的样子。 涣兮,其若凌释; 涣,离散,形容融和可亲的样子。 凌,冰。释,融解。 敦兮,其若朴; 敦,厚道。朴,未经加工的木头。 旷兮,其若谷; 旷,开朗,空阔的样子。谷,山谷。 混兮,其若浊; 混,混沌蒙昧的样子。 澹兮,其若海; 澹,淡泊沉静的样子。 飂兮,若无止。 飂,读liú,高风,高远飘浮的样子。 孰能浊以静之徐清? 孰,谁。徐,徐徐,慢慢地。 孰能安以动之徐生? 保此道者,不欲盈。 盈,满,圆满。不欲盈,不追求圆满。 夫唯不盈,故能蔽而新成。 敝,坏,破旧。
[释文] 古时善于行道的人,精妙通达,知识渊博,城府很深,让人难以捉摸得透。正因为难以捉摸和了解,所以,这里只能勉强地来描述这种人的样子了: 小心谨慎啊,就像大象冬天涉足冰川一样; 警觉戒备啊,就像犹猢提防自己四周的邻居一样; 严谨端庄啊,就像一位到别人家拜访的客人一样; 融和宽容啊,就像春天融化松解的冰凌一样; 淳朴敦厚啊,就像未经雕琢加工的木材一样; 明亮开阔啊,就像那空旷的山谷一样; 浑然一体啊,就像那混浊的江水; 淡泊宁静啊,就像那湛深的大海; 飘逸无束啊,就像那飘浮的高风。 有谁能用沉静的方法让混浊的水慢慢地变清? 又有谁能在安宁中运动起来,让生机蓬勃发达起来? 能够做到这些的人,从来不追求圆满。 只有不追求圆满,才能使自己在不断静与动、旧与新的变换中去故更新,不断发展。 [解释] 本章是在十四章讲道的具体形象“视之不见,听之不闻,搏之不得,不皎不昧,无状无物”的基础上,重点描述了善于为道的人的形象和特点。 老子用“古”之人,是和大多数的学者一样,假托“古人”,推崇前代贤人,以描述真正理解客观规律的人的所作所为。和“道”同样,善于为道的人,也是城府很深的,难以直接描述。所以,老子只好说勉强地进行描述这种人的形象。 老子连用了九个形容词,十分感叹地赞赏善于遵行自然规律的人的形象和所作所为。这九个形容词可以分为三个方面: 一是人的内心状态:豫兮,犹兮。为人处事,小心谨慎,不妄为。 二是人的外表状态:俨兮,焕兮,敦兮,旷兮。客客气气,敦厚老实,豁达宽容,不与人计较。 三是人的处事态度:混兮,澹兮,飗兮。深思熟虑,全面周到,同时又淡于名利,不计得失。 老子最后作了总结:善于处理按照规律来办事的人,就是那种能够在复杂的环境中求得静心,找到自己,在绝境之中求得生存,谋求发展。这种人的最大特点就是:不追求圆满。 [主旨] 动中求静,静中求生,归于自然,不追圆满。这是善于为人处事的最基本原则。 [要义]
1、为人沉静不张扬。
老子讲的“善为道之士”,其实,为人沉静,不张扬,这就是做人的第一个标准。
做人,首先要慎重,对事物,对外部环境要有一种戒惕心理,不能轻易做出决定,随意答应,盲目蛮干。
同时,也要注重自己的外表,要有一定的威仪。威仪不仅是对他人的尊重,更是对自己形象的负责。
对待他人更应该融和、敦厚、淳朴、宽容。这是处理自己与外部关系最关键的方法。要想得到他人的尊重,要想得到一个融和宽容的环境,其实,关键就是自己要有融和宽容的对待他人的态度。
对待事情,也要豁达,恬静和飘逸。拿得起,放得下,才能使自己的心情不烦不累。
2、不自满,去故更新。
“不欲盈”,就是不自满,共有两层意思:
一是不追求圆满。凡事做到八成即可。任何事情都很难做事尽善尽美,追求尽善尽美,其实就是和自己过不去。同时,十全十美的心理往往就会影响后面更多的事情。
二是不自我满足。凡事不能自以为是,自我满足。一旦满足,人就会“安而不生”,就会养尊处优,以至于被社会淘汰。不自满,才能不断地自我更新,寻求新发展的出路。
3、浊中求静而达清,定中变动而谋生。
人类社会时刻处于一种动静不定生死交替的过程之中。适应这一社会环境的唯一能力就是“浊中求静”,“安中求生”,不随波逐流,明白是非,找到自己,而至于“达清”和“徐生”;同时,也要能够在成功的背景下,急流勇退,在满足的状态中,找到自己发展的新路。
[故事]
一袋烂苹果
村子里有一对清贫的老夫妇,他们家里唯一值钱的就是东西就是一匹老马。他们已经没有什么事情需要这匹马了,反而还需要用很多草料来喂养它,成了他们生活中的负担。
一天,老夫妇俩商量后决定把马牵到集市上换一些更有用的东西来,于是老头儿便牵着马出门了。
到了集市上,老头儿想给老太太带回一个惊喜:他先用马换了一头母牛,因为母牛比马用料少,而且还可以挤牛奶喝;后来又用母牛换成了奶羊,因为老头知道他的太太更喜欢喝羊奶,而且羊吃草更少一些;后来又用奶羊换成了一只肥鹅,因为肥鹅能下蛋还不用喂草;后来又用肥鹅换了一只母鸡,因为母鸡下蛋比肥鹅还多;最后,他又用母鸡换了一口袋烂苹果,因为,他和老太太都喜欢吃苹果馅饼。
在回家的路上,老头儿背着一袋子烂苹果来到一家酒馆里休息,遇见两个英国商人,他们听了老头儿换东西的经过,哈哈大笑,认为老头儿回家后一定会被老太太臭骂一顿的。老头儿坚信自己不会挨骂,于是两个英国商人就用一锭金币与老头儿打赌。
老头儿回到家,老太婆非常高兴地听着老头儿述说他在集市上换东西的经过。
老头儿说自己用老马换了一头母牛,老太婆说:“太好了,我们有牛奶喝了。”
老头儿接着说他又换成了奶羊,老太婆说:“哦,羊奶更好喝啊。”
老头儿又说他用奶羊换成了一只肥鹅,老太太说:“天啊,鹅毛很漂亮啊。”
老头儿说他后来又换成了一只母鸡,老太婆说:“从今往后我们就有鸡蛋吃了。”
最后老头儿指着地上的一口袋烂苹果说,他又把母鸡换成了这袋烂苹果,老太婆一点生气的意思都没有,她说:“那我们今晚上就可做苹果馅饼吃吧。”
就这样,待在门外偷听的两个英国商人输掉了一代金币。这对老夫妇仍然过得很舒心。
水的启示
有一个人在社会上总是很落魄,不得意,便有人向他推荐去找智者。
他找到智者,提出了他的困惑。智者沉思良久,黯然舀起一瓢水,问:“这水是什么形状?”这人摇头:“水哪有什么形状?”智者不答,只是把水倒入杯子,这人恍然大悟似的说:“我知道了,水的形状像杯子。”智者没有回答,又把杯子中的水倒入旁边的花瓶,这人又说:“我又知道了,水的形状像花瓶。”智者摇头,轻轻提起花瓶,把水轻轻倒入一个盛满沙土的盆。清清的水便一下溶入沙土,不见了。
这人陷入了沉思。
智者俯身抓起一把沙土,叹道:“看,水就这么消逝了,这也是一生!”
这个人对智者的话咀嚼良久,高兴地说:“我知道了,您是通过水告诉我,社会处处像一个个不同形状的容器,人应该像水一样,盛进什么容器就是什么形状。而且,人还极可能在一个容器中消逝,就像这水一样,消逝得无影无踪,而且一切无法改变!”这人说完,眼睛紧盯着智者的眼睛,他急于得到智者的肯定。
“是这样。”智者拈须,转而又说,“又不是这样!”说完,智者出门,这人随后。在屋檐下,智者蹲下身,用手在青石板的台阶上摸了一会儿,然后停住。
这人把手指伸向刚才智者手指所触之地,他感到有一个凹处。他迷惑,他不知道这本来平整的石阶上的“小窝”中藏着什么玄机。
智者说:“一到雨天,雨水就会从屋檐落下,看,这个凹处就是水落下长期打击造成的结果。
此人于是大悟:“我明白了,人可能被装入不同形状的容器,但又像这小小的水滴,可以改变着坚硬的青石板,直到打破这些形状。”
智者说:“对,这个窝还可能会变成一个洞!”
这个人答:“那么,我找到答案了!”
智者不语,只是用微笑和沉默与这个人对话。
这人离开了智者,重新回到了社会,他用行动与智者对话。这世间又多了一个充满活力的人。
我们每个人对于社会,犹似一滴水,要像水适应容器一样适应社会,又要具备滴水穿石的恒性与毅力,只有这样才能有所作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