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问题”孩子的急切心情
开学已经第二个周了,面对浩嘉的成长,我的内心有了些许欣慰。
开学的第一天,放午学的时候,浩嘉来到我跟前,着急地对我说:“老师,我没有违犯纪律,可是有好多同学们还是说我违犯纪律了。”面对他的急切,我有些莫名其妙,我说:“放学了,这件事情下午来处理,好吗?”
中午,我了解到第三节课上音乐课,可能老师让同学提名以前特别不守纪律学生的名单,浩嘉得票很多,所以着急地找我了。
我像在茫茫的黑夜中行船,突然看到了灯塔。心中顿时充满了光明和希望。我为什么会有这种感受呢?
从一年级起李浩嘉就是一个颇让老师头疼的孩子,老师管得严了,就会哭闹不止,甚至又踢又打;对于同学,只要稍有不如意,就会拳打脚踢,过后还要跟老师告状:某某同学怎么怎么我了!老师找他的家长,奶奶来了,找的次数多了,奶奶也不干了:“我们把孩子交给你们,你们怎么教育不好?!”
李浩嘉从小因为父母离异,而跟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奶奶爷爷生活并不宽裕,因孩子的加入,矛盾更多了些,相处也并不和谐。老人恨铁不成钢,对孩子的教育有些粗鲁,不如意,有时会打他。浩嘉与同龄人比起来,身材更加矮小些,瘦弱些。
细分析,这个孩子从小没有父母之爱的呵护,爷爷、奶奶也缺少耐心、细致的引导,他学到的是对自己情绪的无克制,甚至“动手”解决问题。他是特别需要爱的孩子,就像一棵久旱的小苗,渴盼甘露的滋润。
四年级,我接了浩嘉所在的班级。也开始了我对他的积极关注。
一 创造表扬他的机会
早晨一到校,讲台前有些废纸片,我就对浩嘉说:“浩嘉,拿把笤帚把这儿清扫一下。”他很迅速地跑去拿笤帚清扫。当我再转身看的时候,已经扫完了。我看到地面是干净了些,还有几片。“再扫扫,好吗?”他又很痛快地接受了。等他扫完回去,我再看时,还有两三片小纸。稍稍过了一会儿,我又走到他的跟前说:“看,那儿又有几片小纸,把它们扫得一片不留,可以吗?”他又很快地跑去扫了。这回,我看到讲台被他清扫得干干净净了。
第一节课,我跟新学生交流我的观察所得,首先讲到了浩嘉:“张老师看到了李浩嘉同学到了四年级长大了,瞧,他坐得多端正啊!”听了我的话,他不自觉地略微调整了一下自己的坐姿。“不止这些,今天早晨,他耐心地清扫了讲台的周围三次,看,现在这儿多干净啊!”再看浩嘉都有些不好意思了。
“老师这儿有一块儿橡皮,我要送给他。”结果,他直说:“不要,不要。”
“收下吧,这是张老师奖励你的成长而送给你的。”他才不好意思地收下了。
课堂上,我让他起来口述我讲的坐姿要求:目光平视前方,腰板直,两臂交叠,两腿自然弯曲,与肩同宽。他在我的提示和鼓励下,第三遍他自己能全部说出来,并且声音也大了许多。
二 交流中约法三章
课间,上完操我特意找了个空地,手搭在他的双肩上,跟他交谈起来:“假期去哪儿玩了?”“没去。”“一直跟奶奶在家?”“恩。”“爸爸、妈妈有没有来?”“没有。”“他们有自己的事要做,可能没有空闲,那么自己要管好自己。张老师今天已经喜欢上你了。因为你长大了。”他不好意思了,目光一直没有和我的目光相接。我捧起他的头:“看着张老师的眼睛,好吗?”他抬起了犹疑的目光,有很快闪开了。我继续鼓励他看着我讲话。
“咱们俩来个约定,好吗?……既然长大了,就要对老师有礼貌,不能对老师大喊大叫,好吗?打人是最没有本事的行为,遇到同学欺负你,我不会原谅他,但也不允许你去打同学,用嘴巴解决不了,可以找老师帮助解决,好吗?课堂上,要像今天一样,开始不会不要紧,但要努力去学习,直到会了为止。我会堂堂课叫你起来展示自己学习的成果的,一遍不行,两遍,两遍不行,三遍。所以要努力学会。”他点点头。
“你违犯纪律了,张老师也会让你写明心篇(学生做错了事,写清楚:做了什么事,错在哪里,今后打算如何做?)能做到吗?”
他很肯定地说:“能。”
于是就发生了中午放学时他着急的事件。他的着急,让我感觉到了他渴望上进的心,让我看到了促进他健康成长的希望。
下午上第一节课,我又立刻肯定了浩嘉坐得很端正,然后对同学们说:“张老师在用眼睛仔细观察浩嘉哪儿进步了,老师感觉浩嘉长大了,除了清扫卫生,今天上午三节语文课上,他对于老师提的问题都很努力地一遍一遍地认真纠正,做出满意的回答。放学前,我还要写一份‘家校联系卡’,跟他的爷爷、奶奶汇报他这一天的进步。让他的爷爷、奶奶也高兴一下。所以希望同学们也这样来看他,不要看他的过去,少告他的状,同学们同意吗?”学生很支持。
三 些许变化
(一)主动请缨
课外活动,我整理作业架,又出现了些废纸,浩嘉马上来到我的身边说::“老师,我扫扫吧。”我高兴地说:“好啊!”他立刻拿笤帚清扫了。这回一遍就干净了。
我利用课外活动的间隙,给他写了一张家校联系卡片:
浩嘉的爷爷奶奶:
您们好!
上了四年级,我立刻感觉到浩嘉长大了。不仅能认真清扫地面,还能在课堂上努力回答问题,认真纠正,直到完全正确。
真不错!
下午,他进了教室跟我说:“老师,我奶奶说要到学校来找你,可以吗?”
“可以啊!”我说,“随时欢迎你奶奶来与老师交流对你的教育。”
(二)奶奶的真诚
我心中释然,这个“问题”孩子其实并不让人很头疼,他那“急切”的汇报,就让我感觉到了他内心中那种被人肯定的渴望,进步的渴望,是那么多么强烈。
从他的身上,我已经感觉到了,他强烈地彰显“我要成长”。成长了,家人也释然了,以前奶奶恐惧到学校,而现在奶奶主动提出到学校来联系老师了。
奶奶来了,老人对我说:“老师,他不听话就尽管揍。”我说:“我是不会揍他的,他进步得这样大,我揍他干什么。我们已经约定好了,老师不揍他,他自己严格管理好自己。您看,他昨天写的钢笔字帖,多整齐漂亮啊!”我拿着写了“优”的作业给他奶奶看,奶奶高兴地说:“在家里写字哪能赶上这个。”“昨天,爷爷看了联系卡,高兴地给他贴在墙上……”
我有些惊讶了,一张卡片,说了几句肯定的话而已,老人这么做,是多么希望自己的孙子进步啊!
(三)偶尔的积极表现
虽然浩嘉学习上自己不能持之以恒,很让我头疼,不过,他也有课堂上想积极展示自己的时候。我会及时捕捉这些机会。学习《将心比心》一课,课文最后一段话很能揭示生活的哲理:是啊,如果我们在生活中能将心比心,就会对老人生出一份尊重,对孩子增加一份关爱,就会使人与人之间多一些宽容和理解。
当读完这段话的时候,我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自己对这句话的理解。学生对“联系生活实际”不太理解,我就引导说:就是说说自己在生活中将心比心的事件,比如,有一次,我在车行道上开车前行,突然之间,一位骑电动车的阿姨插进车行道,我来了个紧急刹车,紧张之余,我没有责怪对方,而是想到,平常自己不也有时骑车进入车行道嘛,于是在心中原谅了她的违规。在我的引导之下,有的学生陆续发言,四五位同学发言之后,浩嘉竟然也高高举起了手,我看到他积极想展示自己的神情,马上给他机会,他说:“有一次,我和小哥哥踢球,哥哥把球踢到我的鼻子上,我想到我踢球时,有时也会把球踢到人家身上,于是,我没有责怪小哥哥。”他说的声音虽然不大,表达得也不太流利,但是我很高兴看到他能理解而且积极展示,对比之下,其他有些同学却落后于他,于是,我又邀请他到我跟前面向同学再说一遍,让有的同学学习学习,他来到前面,不好意思地用书挡住了自己的眼睛,我轻轻拿掉他的书,把胳膊搭在他肩上鼓励他,他又讲了两遍,同学们给以热烈的掌声……
要让浩嘉跟其他的同学齐头并进,完成同样的学习任务,不是件很容易的事,但是开学以来的努力和收获,让我对他的成长还是充满了信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