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树立学生的学习自信心?
李老师: 您好! 在学生每次测验和考试后,他们总是对考得不好感到情绪很低落。请问有什么好的方法来鼓励学生尽快从低落的情绪中发奋学习!
重出江湖
重出江湖:您好!
你说得很对,考得不好,情绪就应该很低落,不仅学生很看重考试成绩,而且他们所有的劳动成果也就是体现在考试成绩上。没有成绩却能高兴起来,那就怪了。也就是说,学生的学习自信心,实际上就是建立在学习的成就感上,学得好,就有自信,学不好就不会有自信,如果没有学好还有自信的话,那只能是一种狂妄。
由此看来,要想让学生有自信,首先要让学生有成就感,尤其要在学习上有成就感。那么如何在学生情绪低落的状态下让学生有成就感,让学生重新树立自信呢?
情绪低落其实不影响学习。不必神奇头十足,才能学习;埋下头来,也才能扎扎实实地学习。这一点一定要让学生明白,不要以为考得不好,情绪不好,就自然地消极应付学习。情绪不好,打掉的是傲气,明白的是实力,抚平的是燥气,剩下的应该是骨气与鼓气。只有老老实实,夹起尾巴来,才是做学问的姿态和精神。
再者,恢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关键要从引领学生分析自己的学习问题入手。无为的消极情绪,往往都是因为前途渺茫,而不是现状不良。只要学生能够看清自己的努力方向,知道如何解决面前的问题,学生就会鼓起勇气。大多的时候,也的确有不少的老师,在学生考得不理想情况下,只是尽着自己最大的力量去批评和责备学生。这样好像既能让学生感到羞辱,也能推脱了老师的责任,其实这是极端无能和极端不负责任的做法。
我们想一想,一匹拉车的马,如果走错了路,驾车的人只是狠命地用鞭子抽打马,这匹马不是乱蹦,就是无奈的呆站在那里,它不会直接奔向正确的道路的。它需要的就是知道自己错在了哪里,后面应该往哪里走。学生也是一样,谁不想考得更好一些?考砸了,一定有考砸得原因,或者平时用力少了,没有更多的练习和背诵,没有深入的理解与掌握,或者学习的方法不对路子,或在知识的理解上有一定的误区。学生没有考好,一定是在学习上有这或者那样的问题,这些问题只是笼统地说没有努力,缺少下功夫,是不解决问题的,就是让学生自己去想,也是很难想出来的,尤其是体现在考卷上的具体问题,大多数学生只是知道错了哪些,正确答案如何。如果追究到具体的思维、判断、记忆、理解等学习和应考上的问题,可能他们大多数是没有这个能力的,尤其是差生。这就需要我们老师给以帮助和引导。
我在辅导学生的过程中发现,考试再差的学生,情绪再消极的学生,只要老师能够帮助学生分析出具体的学习问题,并且针对问题找出具体的解决方法,指出他的学习方向,他的情绪都会马上转变的。就像走在迷宫里处处碰壁的人,忽然间得到启示,知道了迷宫的出口,他的情绪一定会豁然开朗,他也一定会抓紧时间奔向出口。我们当老师的都是读过中学的,甚至都读过了大学,学习上的迷宫,我们走了不少,也最终走了出来,我们完全应该在学生进入迷宫的时候,帮助他们分析问题所在,方法所在。任何一个学生,只要他看到了方向,有了具体的方法,他一定不会在乎眼前的困难,而是奋起直追。其实,我们当老师的责任也不就是这一点吗?
当然,学生的学习情绪,往往不仅是学习上的,更重要的可能还是非智力因素方面的,比如,学习目标的确立、学习志向的树立、学习观念与态度的端正,学习习惯的养成,学习毅力和耐挫力的锻炼,都是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行为和学习成效。那么,在班主任工作,可能应该更多地从这些方面来帮助学生分析问题,帮助学生寻找获得这些非智力因素的渠道与方法,解决学生现存的非智力因素问题。也就是说,恢复学生的情绪可以从非学习行为到学习行为,从简单的自控行为到复杂的自控学习行为。
这样看来,在学生考试后情绪底落的时候,不是想办法树立他们的信心,而是帮助他们分析问题所在,帮助他们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确定学习的正确方向,这样,不仅可以解决学生学习成绩的问题,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