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位置: 学习心理在线 > 文章中心 > 复习应考 > 复习策略 > 文章正文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公告
    关于近期网站无法访问的解决方法  [admin  2009年12月22日]            首届儒家教育讲稿下载  [admin  2008年12月23日]            本站荣获青岛市优秀教育网站一等奖  [admin  2007年12月4日]            www.teacherli.cn和www.teacherli.com均可访问本网站  [admin  2007年7月6日]            欢迎您参加“会员章程”讨论!  [teacherli  2006年12月18日]            “李老师工作室”会员章程  [admin  2006年12月18日]            网友您好!请您参加本站调查。详见“站内调查”栏目。  [teacherli  2007年3月12日]            请各位网友注意:本站版面扩充,增加了部分专栏,欢迎大家到此发表文章。  [admin  2007年3月8日]        
考前的复习策略         ★★★
考前的复习策略
作者:teacherli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4185 更新时间:2006/10/24 21:16:15

考前的复习策略

 

有的同学说:“学习关键在平时,只要不是升学考试,这些期中、期末,还有月考,都无所谓,不必去刻意努力复习,这样考出来的才是我的真实成绩。”其实这里面有

误区,应该引起重视

上面的话乍听起来好像有道理,强调平时学习,这是对的,但忽视了复习,却是一个很严重的学习误区。

复习就是为了考试吗?复习不是对学过内容的简单重复,更不是仅仅为了应付考试。复习是学习中的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

首先说,任何学习都是需要重复的,只有在重复中才能对知识不断加深印象,深入理解,灵活运用,谁也不能指望过目不忘。

再者,当学习到了一定阶段,知识内容不断增加,我们就需要回过头来进行清理和整合,弄清学过知识之间的结构和关系,形成自己头脑中的认知结构。

另外,我们也应该通过回顾、认知建构、做习题等方式来找出和弥补我们学习的遗漏和不足,使自己的知识体系更加完善和更加牢固。

总的来说,复习不是可有可无的,它不是专为考试而进行的,它是整个高中学习的一个个阶段总结,它也是为将来的高考冲刺铺好的一层层坚实的台阶。

那么,如何能够铺好这一层层的台阶呢?其实首先应

 

理清知识结构

 

复习的主要任务是:巩固记忆,查漏补缺,系统知识,形成结构,强化技能。但我们首先应该做的是:理清已经学过的知识结构和网络,只有理清已学过的知识结构,才能为巩固记忆找到线索,也才能为查漏补缺找到依托,也才能为练好技能找到知识的出发点和目的地。

要做到理清结构,最好做到如下几点:

1.先不看课本,通过回想,看看能够记起多少学过的内容,并把他们写下来。最好是按照课本的结构(即目录顺序)来进行。如果是学了一册书,就应该把这一册书目录中的章、节、目,甚至每一条目下的重点内容,都尽量多地排列出来,看看自己能够记住的到底有多少。

2.看看课本,把自己没有记起来的补上。要想想为什么这些没有记得住。看看他们与记住的知识之间的前后联系,找到它们的恰当位置和理由,尽量把它们记住。

3.跟老师复习完一部分内容时,一定要自己列出本章的知识结构图。

第一,一定要自己列,即使老师给列出来了,也要自己再独立的列出来。

第二,要理清各知识点之间的关系和层次。

第三,形成自己对知识的说法和解释。

知识结构不等于课本结构,也不是认知结构。知识结构是知识体系中有关概念、规律及方法的层次和关系。课本结构是编者为了讲解方便而编排的一种知识顺序。认知结构是你自己对知识层次和关系的一种理解。

掌握了课本结构才能弄清知识结构,真正理解了知识结构,才能正确的形成我们头脑中的认知结构,认知结构是我们对知识学习的最后结果。

我们不能把课本结构或者老师的讲解顺序当作知识结构来死记,那样学的知识会给我们造成越来越大的负担。把学过的知识融合到自己的认知结构中,变成了自己的认识,会产生一种力量感,不仅记得牢,而且有利于以后的继续学习,就像馒头吃到肚子里,不是增加了你的负担,而是变成你的活动能量。

4.一个学科全部复习完,就要把这一学科复习的全部内容进行归类和形成以整体的结构和网络。

真正理清了知识结构,就会做到:胸中一本书,脑中一棵树,考试解答题,运用尽自如。

理清结构,并不是复习的全部内容,它只是为复习、巩固、记忆、练习和应考提供了有力的线索,复习的第二项内容是

查漏补缺

理清了知识结构,就很容易看出自己的知识缺漏,为复习找到自己的学习重点。这也是为将来高考打好坚实台阶的最佳机会。

复习与学习新课的最大不同点:就是每个同学对知识内容掌握的多少不一样了,同样内容掌握的熟练程度也不同了。但老师领着大家复习时,却无法一一照顾到,只能给大家规划一个大体的程序和内容。这样,我们只有靠自己来明确自己的复习重点,也就是找到自己的知识漏缺,进行充分而有效的学习。

查漏补缺应做到:

1.根据知识结构图来找出和分析自己的不足。重点是看看哪些知识点掌握得不够,哪些概念没有真正理解,哪些规律和方法没有真正掌握。找出后要重点解决。

2.通过做习题和老师的提问来找出自己的不足。有时自己以为已经掌握了,可当老师提及某项知识时,自己并不能很流畅的回答,做练习时,不能很准确地解决,就说明这方面有缺陷,要重点理解和强化练习。

3.翻看以前的有关试卷中自己曾经错过的题目。看看自己是如何错的,是否真正会了,应如何避免再错。

真正做到查漏补缺,最重要的一条就是有针对性的

强化练习

做习题是复习中的主要内容,很多同学对多得数不清的习题难以应付,往往顾了这顾不了那,这也是一个误区。

做习题的目的就是巩固、熟练,查找问题,深化理解学过的概念、规律及方法。老师布置的习题只是为各种类型的同学提供更多可选择的强化条件,并不是每个人都多多益善。我们应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利用好这些习题。

1.选择那些自己不熟练的题目多做一些,从中找出规律性,提高这部分知识的熟练程度。

2.会做的可以利用这些题目练习做题的速度和正确率。

3.一点不会的,不要死抠,也不要放弃,而是通过看课本、查资料、问同学、问老师,明确其题目的要点和解法,来补充自己的不足。

4.做题一定要回归到课本上去。做题与例题相对照,与课本的要求相对照,与老师补充的题目相对照。不能陷于题海,盲目练习。

有不少同学说,平时欠账太多,难以应付,复习时间紧张。这里应该吸取教训是以后不能再欠账,同时这次也不要再欠了,最重要的是要自己

规划好复习时间

2004年广州高考状元程琳说:“应考少不了一份科学合理的计划。我的做法是,分阶段‘消化’,有侧重点‘强攻’,计划要切合自己的实际,注重基础知识,不要在基础薄弱的时候刻意抓偏题、怪题。其中,基础知识的积累是很关键的,对各个科目的均衡进步影响最大。”

规划复习时间的关键要明确两点,一是自己复习的总任务有多少;二是复习的时间有多少。用总任务来除以总时间,得出一个系数,就可以确定复习的速度和深度了。总的来说,复习的时间大家是一样的,任务可能不一样,这就需要根据自己的情况来规划。

具体做法如下:

1.根据得出的系数来确定自己的复习速度和深度。把时间分到每一学科,甚至具体到每一部分内容。

2.利用好上课时间。大量的复习时间都在课堂上,我们不是被动的去听和做,而是在老师讲的过程中充分利用好这些时间。如果老师讲得正好是自己需要的,就要好好听一听,如果与自己关系不大,就可以做一点自己需要做的。只不过稍微留一点心,如果有自己需要的,还要认真听一听。

3.计划好自己说了算的时间。把自己要做的事和能够掌握的时间合理安排一下,从重要的做起,从容易的做起,做到厉说厉行,尽力完成自己的计划。

4.利用好闲散时间。课前课后3分钟,是非常有效的。是规划一节课学习内容和总结一节课内容的有效方法。时间不多,作用很大,关键在于坚持。

加强时间管理不仅有利于学习任务的安排和完成,更是对一个人的自控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锻炼的好机会,每个同学都应该抓住这个机会,锻炼自己,提高自己。

时间管理固然重要,讲究复习策略,可能更有利于提高复习效率。其中很重要的一条就是:

强化记忆留在考前

有同学往往认为复习就是背诵,从复习的一开始就背,到最后不仅记不住,而且背乱了,弄混了。山东2004年高考状元张瑞同学说:“学习中我善于复习,善于总结归纳,这样不管题型怎么变化,都能抓住根本。因此学习基础打得比较牢,高中三年基本上都是年级第一名。”最好的背诵策略是:

1.先理结构,弄清关系。期末复习一般有半个月以上的时间,前期重点弄清大概和整体。

2.通过练习,理解意义。只有理解了的知识才能真正记得住。在反复的练习中,要明确意义和目的,要善于总结规律,这样理解也就深化了,知识变成了自己的东西,不用特意背诵,也容易记得住。

3.考前几天,重点背诵。考前的三到五天,是背诵的最有效期,一是通过前期的理清结构、反复练习,已经记住了大量的内容,需要背的也不多了;二是这几天背的也容易记住,容易在考试中记起。

考前复习,是一门学问,每个同学都应有自己的方法,都应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形成自己的复习策略,只要你能够在学习中、在多次的复习考试中,不断总结,不断体验,就会不断提高。

 

文章录入:teacherli    责任编辑:teacherli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字体: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栏 目  导  航

           网站地图

    栏目名称

     目     录

    网站介绍

    创办者风采

    版主介绍

    专栏介绍

    学习情感  学习动机

    学习意义

    情绪调节

    学习归因

    学习方法

    阅读

    理解

    记忆

    分析

    计算

    运用 

    自我管理

    学习计划

    时间安排

    自我反馈

    监测调控 

    学生人际

    友伴关系

    师生关系

    亲子关系

    异性关系

    社会关系 

    教学论坛 教学论坛 

    复习应考

    复习策略

    应考心态

    应考技巧 

    家教探究  行为教育

    品德教育

    情感教育

    智力教育 

    国学经典

    《学记》探究

    《老子》说事

    《论语》为人

    专家讲座 

    西方精粹  流派观点介绍

    专家讲座摘要

    书信往来

    学生来信及回复

    家长来信及回复

    教师来信及回复

    书目介绍

    工作室新书介绍

    心理学书籍介绍   


    网站访问量统计


    自2007-12-12 17:00开始统计

     本站声明:
    本站的少部分资料,文章,教程来自网上收集,其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如果有任何侵犯您权益的地方,请联系我们,我们将马上进行整理,本站所有资料仅供参考,谢谢。管理员联系方法---邮箱:shandonglaixi@sina.com。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