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一个月没有上学了,怎么办?
李老师您好!
我的孩子现在刚上初一,是个男孩,其中考试考的不太好,遭到老师的挖苦,结果现在一个月没去上学了.我们也去看过心理医生,也没起到作用.孩子性格方面蛋小,内项还要强,做事烦躁,烦躁的时候甚至有自虐倾向.他现在还想上学,可是走到教室门口就瞎得脸色蜡黄了,我们家长很焦急,肯请李老师给予指点
焦急的家长
这位家长:您好!
孩子的主要问题是耐挫能力太低,仅仅是期中考试考得不好,遭到老师的挖苦,就可以不上学了,这与胆小、内向没有关系。
再者,因为没考好,受了老师的挖苦,就不上学了,也说明了孩子对上学的真正意义有误区,他可能会认为,上中学了,学习的目的就是为了争取一个好成绩,将来能够考上好的高中,为将来上大学做准备。如果在这一点上已经证明自己不行了,那么,上学就显得毫无意义了,为什么还要上学呢?烦躁,往往就是自己的期望不能实现引起的。
这首先是一个观念性的问题,而且是一个很有普遍性的问题。很多家长教育孩子,送孩子上学,只有一个目的,就是通过学习来与他的同龄人进行竞争,通过学习成绩来取得耀人的上大学的资格,眼睛只是盯在了考试成绩和升学上。这样一来,上学的意义就小得可怜,而且渺茫,孩子需要通过三年的初中,再加上三年的高中以后,才能辨明分晓,所以,就会学习中就会显得疲惫、无望,在一次小小的挫折之下,就会退缩,就会放弃。
其实,任何一件事情,往往都是有很多意义的,关键要看我们的思想观念是否到位。比如送孩子上学,除了争取一个好成绩之外,还有积累人生必须的基础知识,还有锻炼和培养相应的智力素质,比如通过背诵培养记忆力,通过听课、阅读,培养注意力,通过解答练习题,训练思维能力,通过写作,培养语言能力的想象能力,更不用说学校里还开有很多的其他课程,这都是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所必须的,即使考不上大学,这些相应的能力得到了培养,我们也应该感觉值了。如果能够确立很多个学习意义,可能孩子在上学的过程中,在上学的每一天,都会有成就感,成功感,都会感到所有收获,他就不会仅仅为一次的考试失利,老师的一次挖苦而放弃自己期望的上学。
引导孩子充分挖掘做一件事情的多个目的,是引导孩子正视现实,面对困难最好的方法。我们可以让孩子好好想一想,上学只是为了考试成绩吗?上学的收获只有考试成绩吗?上学只有老师的肯定才是有用的吗?老师的批评与挖苦只是让自己感到羞愧和脸红吗?再没有别的好处了吗?
如果能够充分地理解上学的意义,那么,这一次考试的失利,本身就是一个很好的挫折锻炼机会,尤其是老师的讽刺和挖苦,更是锻炼自己耐挫和接受打击的能力的最好机会。我们谁能说将来参加社会工作时不会遇到专爱讽刺挖苦人的老板和上司,何不接着现在的考试失利和老师的挖苦,来锻炼和考验一下自己的这方面的能力呢?
其实,关键还是在我们家长的观念上,如果我们家长的观念改变了,和孩子的交谈当中,孩子也会受到我们的影响,孩子理解学习的意义和面对困难的信心也就有了。家长就好像一个部队的将军,孩子就是这个部队的士兵,如果将军的想法、指挥以及信念是错误的,那么,士兵的也就不会充满信心的参加战斗,更不会在战斗中找到胜利的感觉。
孩子还想着上学,这就很好,说明孩子还是有信心学习的;据猜想,你的孩子可能从小学就比较听话,而且受家长关于考大学的观念影响很大。那么,就从改变我们家长的观念入手,和孩子认真讨论上学的多种意义,讨论困难对自己的意义,我想孩子会接受的,因为,孩子是在成长当中。
如果不能很快地解决问题的话,最好找学校的心理老师再做几次专门的心理辅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