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前浮躁心理如何辅导?
李老师:你好
这是我第一次来到这里,也阅读了您的好多案例,感觉很受启发,在有些地方,我也有和他们一样的困惑,我是第一年教高三,而且带班主任,带的是文科中的普通班级,学生底子薄弱,特别是在数学上,也许因为班主任效应,学生成绩进步很大,而且对数学已由恐惧厌烦变成了喜欢,好多学生都不愿放弃一节数学课,这是很欣慰的事,但是面对高考一天天逼近,学生出现了烦躁自暴自弃的现象,前不久因为看到他们不认真学习,我在班级发了火,后来又通过开班会课互相沟通,问题有一点转机。但面对他们的这种现象,如何转变他们的学习态度,如何让他们充分利用好时间,如何更好的管理好班级,如何进行后期的心理辅导,谢谢李老师,请李老师给与帮助,谢谢。
Bestfenping
Bestfenping:您好!
学生面临高考,而且只有两个多月了,出现烦躁的现象,很正常,但也不是必然。
“很正常”,说明学生大多会在这个特定的时间出现这样的现象。因为,离者高考只有两个月的时间,不少学生这个时候会从自己的平时考试和训练中看到自己的很多不足;可能更多的是离着自己的期望目标还比较远,或者成绩忽高忽低,很不稳定,无法预测未来高考是否能够实现自己的理想;或者在前段时间尽管出了很多力,但成绩仍然没有起色,没有很大的改观,自己也会有些着急。当然,就会出现心理浮躁的现象。
说“不是必然”,原因就在于也有些学生,这个时候会感觉到自己的问题并不很多,离自己的目标并不很遥远,剩下的两个多月,足以解决问题,知道自己应该做的是什么,也知道自己应该如何做,心里踏实多了,所以,也就会没有烦躁的现象。
这样看来,如何解决高考前的浮躁心理,关键在于学生是否能够踏踏实实地利用好最后的两个月,实现自己的切实目标。
高考是一个非常理性的事情,来不得半点情绪和骚动,不能仅凭个人的意愿和情绪来左右最后的复习。作为班主任和任课教师,我们应该在这个时候引导学生做好以下三件事:
1、引导学生分析自己学习问题所在,尤其是要找出自己应该并且能够解决的具体问题。
现在离高考虽然只有两个月了,但两个月也可以解决很多具体问题的。如果能够有针对性地解决学生现在仍然存在的各学科的具体问题,这就是对学生最大的鼓舞和促进。
学生在平时的进步再大,也还会碰到一些自己遇到过却并没有解决或者就是从来没有遇到过的问题,而高考的成绩往往就决定于学生是否能够在这些方面有多少突破,突破的越多,提高得就会越高;如果这时候知识知道自己不行,却不知道自己具体问题所在,只是靠努力去提高,往往收效甚微,就很容易让学生安下心来认真学习。
对学生最有指导作用的不仅是要找出具体问题,而是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帮助学生找出他能够并且应该解决的问题。
并不是所有的学生都需要解决所有的问题。优秀的学生可能要解决的是较为高难度的综合性复杂的题目;而基础较差的学生,可能重点还是应该放在基础性的问题上,最起码要保证基础题少失分。这一点不是靠老师在整堂课上统一讲评卷子所能解决的,需要老师分批分类、甚至需要进行个别的辅导。
2、引导学生明确这个阶段应该做的事情和做事情的具体方法。
现在学生都已经进入了二轮复习,二轮复习有其不同于一轮复习和三轮复习的特点,但,仅仅明确二轮复习的原则和方法还不行,必须根据学生存在的具体问题,确定具体的解决方法。这样一来,可能一个班级的学生就会有很多种不同的学习方式和方法,需要老师根据学生的实际进行指导。
指导的关键就是有效性,有效性的关键就是根据学生的具体问题提出具体的解决方法,老师要跟踪学生一段时间,总结和评价学生问题解决的具体情况,并给与及时的帮助和调整。
3、引导学生明确自己的切实的高考目标。
高考的目标,在这个时候更能发挥其负面作用,也就是说,复习到最后,就不应该有什么高考的目标了,而应该尽其所能,尽力而为,随其自然,不计后果。如果一定要有一个目标的话,最好结合学生的具体实际情况,确定具体解决问题的目标,看看最后的两个月里能够解决哪些问题,能够解决到什么样的程度和水平,而不是要考多少分数。
定学生的学习情绪,最好的方法就是让学生有事可做,有事能做,学生只要忙起来,而且忙的都是应该做而且有效的事情,那么对学生的成绩提高就一定有效,学生的情绪就会稳定下来。因为,情绪是受成绩影响的,成绩是受学习行为影响的,没有积极的学习行为,就不可能有良好的学习成绩,没有成绩,说什么也不会有好的情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