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老师,我是青岛二中的学生。昨天听了您的讲座深受鼓舞,但还有些困惑想向您请教。我平时比较注意学习的回顾总结也经常看书,但总感觉效果不明显。每次看书用去的时间非常长,但是遇到具体题目还是方法不灵活,应该怎么办呢?
阳光里的香气
阳光里的香气:您好!
看书时间长,只能说明你在看书上使用了不少时间,但不能说明你会看书了,或者看进去了,或者说能够真正的有所收获。读书,古人有个说法,书读千遍,其义自见。这个说法是在不需要讲效率的前提下才成立的。读千遍,我们现在哪有那么多的时间?如果不讲究方法,又读不上“千遍”,我们当然就很难读出其中的滋味,更难活学活用了。
看书善于回顾总结,这很好。如果看书当中,能够像在语文老师的阅读理解课上那样,不仅弄清文章段落大意,而且能够咬文嚼字,理解文章所讲的要点、关键,可能灵活运用其中的方法就不难了。
比如,一节数学课,就像一篇语文课文。我们读的时候,首先要弄清楚本节主要讲的是什么,这从标题就可以看出来;
然后看看本节引出了哪些新的概念,这些概念是在什么样的背景下引出的,与原来相类似的概念有哪些区别与不同,它们的本质特征是什么;
概念之下组合成了什么样的规律,这些规律是以什么样的形式表达的,是公式、法则、好事性质、定理,它们概括了哪些概念之间的关系,这些规律的适用范围,也就是它们的“定义域”如何;
公式法则之后的例题,实际上就是告诉我们刚学过的概念、规律的运用与方法。如果有三个例题,就说明有三种不同的方法、变式,或者不同的角度。认真弄清每一个例题所适用的情况,以及解决问题的过程、方法与特点,弄清例题与例题之间的关系,可能就是读这一部分例题的主要任务;
课后习题,其实也可以读出“味道”,这些习题都是从课本的哪里引出来的,需要练习、熟练、印证和巩固的是什么,和以前学过的知识又有哪些练习,需要的掌握的有哪些方法与技巧。
如果这些都读明白了,你就算是读透了,但是还需要自己亲自动手做一做,尤其是方法和技能性的内容,更需要反复练习,直到熟练为止。如果还有时间的话,可以再找一些相关习题做一做,看看自己是否真正领会了课本所讲内容。
语文老师的阅读理解,其实就是我们读其他课本的方法,但需要动手做一做,这是语文阅读理解中所没有的。要想灵活的掌握知识和技能,透彻的读书是前提,而反复多做,也是必不可少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