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位置: 学习心理在线 > 文章中心 > 教师心得 > 教学论坛 > 文章正文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公告
    关于近期网站无法访问的解决方法  [admin  2009年12月22日]            首届儒家教育讲稿下载  [admin  2008年12月23日]            本站荣获青岛市优秀教育网站一等奖  [admin  2007年12月4日]            www.teacherli.cn和www.teacherli.com均可访问本网站  [admin  2007年7月6日]            欢迎您参加“会员章程”讨论!  [teacherli  2006年12月18日]            “李老师工作室”会员章程  [admin  2006年12月18日]            网友您好!请您参加本站调查。详见“站内调查”栏目。  [teacherli  2007年3月12日]            请各位网友注意:本站版面扩充,增加了部分专栏,欢迎大家到此发表文章。  [admin  2007年3月8日]        
用心理教育的方法培养学生的道德行为         
用心理教育的方法培养学生的道德行为
作者:张淑娟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3648 更新时间:2007/1/10 20:48:57

 

 

用心理教育的方法培养学生的道德行为

 

道德存在于儿童的生活中。我曾听过一个故事,让我深有感触。

讲一个外国的小男孩七岁的时候,看到中国的长白山的一幅图画,他觉得长白山太美了,决心自己攒钱到长白山旅游。十七岁的时候,他攒够了钱来到了长白山,他沿着山路往上攀登。一会儿,他又跑下来了,他来到小卖部前,买了两个大方便袋,边走边捡路上的塑料瓶,垃圾袋等游人扔掉的废品。有人问他为什么这么做,他说:“我是自然的孩子。”

这个故事让我感受到在小男孩的身上已经形成的真正的生活道德,一种良好的行为习惯,道德最终展现于生活,道德行为在生活中得到强化。

如何让我们的学生将道德植根于生活,在生活中展现道德行为?不是靠外界的逼迫,是一种发自内心的、自然流露的美好行为?我在思考,也在探索。也得到了几点体会。

 

规范由学生制定,教师适时补充

 

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往往是建立在正确的认知基础上的,不良的行为习惯往往是建立在错误的认知基础上的。而规范是用来约束学生的,对学生形成好的行为习惯起着制约的作用。但规范如果是教师强加给学生的,学生心理接受的程度是低的。天天背规范,有时无异于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

如何让学生对规范建立正确认知,从心底接受它们?笔者从实际的工作中发现,规范如果是学生自己制定的,学生就会从心底里接受它,并愿意遵守它。所以开学初的班会课,我往往引导学生讨论制定本班的一些行为规范,从学习、卫生、纪律等方面展开,由粗到细。在此过程中,教师转换教育者的角色,努力营造一种平等、和谐的气氛,引导学生畅所欲言。如谈到纪律的时候,有学生高声提出:“毛泽东主席说,纪律是革命的保证。我要说,纪律是学习的保障。”学生竟能引经据典,谈纪律的重要性!进一步细化,“纪律都包括哪些?”学生纷纷发言,提到“不能大声喧哗”。为什么呢?学生发言得出:因为影响别人。

对于学生的讨论结果,教师适时补充:听力故事。一工人工作在嘈杂的车间,有一次去医院医治耳朵,医生不慎在他的一耳中遗留一棉球,在他年事很高的时候又到医院医治耳朵,医生发现了他耳朵中的棉球,将其取出,对他的两耳听力分别做了测试,结果发现:塞有棉球的耳朵听力远远高于不塞棉球的耳朵听力。

通过故事让学生更进一步了解了噪音对身体造成的危害。接下来讨论“如何消除大声喧哗”就顺理成章了。学生纷纷提议:交谈尽量到外面;在教室与同学交谈声音要适中。学生在讨论中建立了正确的认知,也就形成了规范意识。

在学生的讨论中教师的适时参与,有时是对学生观点的深化,有时是对学生观点的补充,使之认识更加深刻全面。

在讨论的过程中,规范也形成了。这个规范是学生自己制定的,教师是一个参与者,是一个引导学生的认知水平更上一层楼的合作者。自己制定的规范学生从心里能够接受,因为它们不是教师大讲特讲强加给学生的,是他们自己制定来管理自己的,使自己得到更好的发展的,所以他们能自觉地遵守。

 

二 设立阶段性奋斗目标

 

规范制定了,如果一任学生自己去照着做,没有任何的强化管理,成效不会很大。

我根据学生制定的规范将其分成一个个分散的小目标,展开竞赛活动。如针对课间喧哗,我号召大家“争当文明小队员”;针对卫生情况,我号召大家“争当环保小卫士”等。所以,我们班的墙报上的“文明小队员”“环保小卫士”“小书法家”“课堂专心听讲小队员”“爱心小队员”“优秀合作小伙伴”“小灵通”等喜报成了我们教室里的一大景观。并且,这些喜报是开放的,阶段性活动过后,喜报上的队员仍在增加,有值日班长推荐的,有自荐的(本着只要有进步就通过的原则)

阶段性的竞赛活动,持续的时间短,学生容易坚持遵守规范,容易成功。在成功面前会激励他们继续努力取得下一次的成功。即使一次不成功,今后还有机会。在一次次的活动中,激发学生不断完善自己,使自己逐渐成长为一个有着良好的行为习惯的人。

 

三 抓住身边小事进行随机教育

 

好习惯没有形成的时候,学生就要经常地犯错误。学生犯错误,教师就要对其进行教育,如何教育?靠教师喋喋不休地讲遵守规范如何有好处,不遵守规范会带来如何不好的后果,有时候效果不见得很好。心理辅导课里运用的“空椅子表演”是我在教育学生时经常运用的方法。

比如有一天早读时,有学生说话,还有的学生做昨天晚上的家庭作业,在检查作业时还发现有的学生没有做家庭作业。早读结束,我在讲台上放了一条小板凳,然后对同学说:假如你是语文老师,某某同学现在就坐在上面,你如何对他说呢?学生自告奋勇上讲台当老师,说得头头是道。有学生说:“某某同学,有一句话说得好‘一年之季在于春,一日之季在于晨’,早晨你为什么不读书而说话,浪费了这美好的时光呢?读书能让我们学到多少知识啊。说话还影响了小组的荣誉,难道你不珍惜小组的荣誉吗?……”犯此错误的同学听着同学们的谈话内容,都低下了头。让犯错误的同学自己上讲台当老师的时候,说着说着,有的同学汗都冒出来了。这说明他们的内心为自己的做法感到羞愧。

这种结合心理辅导方法的教育,往往能让学生的内心进行自我反省,从而以后进行自我约束,这往往是老师的说教所达不到的。

 

四 充分利用暗示的作用,提高自我控制能力

 

学生在好习惯的形成过程中,如果能在正确认知的基础上,个人自觉调整其自身行为,也就是个人能够自我控制自己的行为,这是最关键的。笔者运用自我暗示和他人暗示的方法提高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

(一)学会自我暗示,达到自我教育的目的

学期初,学生都会准备好一个精美的20几页的小本子,我们称其为“评价本”。某一个阶段课的开始,我引导学生围绕课堂的准备、课堂上将如何学习写上几句话,如“我已准备好了上课的书、本”“我知道老师上一节课讲了……”“我猜想老师本节课会讲……”“本节课我准备认真听讲,大胆发言。”课前的暗示,激励学生本节课要有好的行为表现。即将下课,我引导学生对本节课的行为表现进行评价。引导学生反省自我,进行自我肯定或自我否定,从而达到自我教育的目的。

(二)运用他人暗示,施加外部力量

一个星期结束,在班会课上,我会引导学生小组成员之间进行评价,这一评价大多是根据在合作学习过程中、课间纪律、参加活动等个人的表现进行的,先肯定好的方面,再指出改进的方向。如有的学生说:“你能积极参加小组交流,如果能不随便说话,我们会更喜欢你。”有的学生说:“你愿意听别人的发言,如果你能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就好了。”……学生的感受是真实的,在合作中,学生表现是好还是坏,都会有真实的反映。表现好的说明他们的行为习惯他人比较赞赏,在他人的积极的暗示中,会强化他们的好行为;表现不好的说明他们的行为习惯别人接受不了,在他人的暗示中,会不断地去完善自我,发展自我。

家长积极参与评价,拓展、延伸学校教育的效果。对于学生在家中的表现,家长会在评价本上适时地进行评价。我在学期初就向家长汇报本学期的教育教学的计划、教育目标、管理措施等,并与家长达成协议,多肯定、表扬,委婉提出批评。以便充分利用家庭教育的力量,对学校的教育效果进行拓展、延伸。

 

五、关注学生的优点

 

学生是一个成长的个体,在成长的过程中总要表现出这样那样的问题,有的学生问题多些,有的学生问题少些。而问题的反面就是好的行为,就是优点。那么作为教师是关注优点,还是关注缺点?

心理学研究证明:每个人在成长的过程中,都有一种证明自己能力的基本需要,他们需要一种对周围环境有所控制的感觉,需要别人对自己的认识和情感的理解和赞同,需要肯定自己的重要性和价值。所以,笔者认为教师在教育的过程中必须给学生创设一种这样的学习环境,在这个环境中让学生感到自己是个有能力的、有影响的人物。什么时候能让学生有此中感受,笔者认为是优点,好的行为表现被别人肯定的时候。

所以我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本着“关注优点”的原则,对学生进行个别教育,即使有批评也是在肯定表扬之后提出建设性意见。对学生集体进行教育的一种方法是“优点轰炸”,班会课上找出学生身上的某一方面的优点集合,特别是问题多的学生,他们更需要肯定与表扬,将写有“优点”的纸条读给他听,能增强其信心,继续努力严格要求自己。我经常参与其中写纸条,但我的纸条都是给“多问题”学生的。比如在一节找“好的卫生习惯”的班会课上,我的一张纸条是这样写的:“还记得吗,有一天中午,你提着一串葡萄,走进校园,葡萄在减少,手中的葡萄皮却在增加,最后它们都被你丢到了垃圾厢中。老师被你感动,这是一种多么自觉的卫生意识啊!其实何止这点,帮助二年级小学生冲拖把的不是也有你吗?你的身上还有许多优点,都展现在同学老师面前好吗?”这是我给本班口碑不佳的“捣蛋分子”的纸条,他看了纸条,沉默了。私下他们的四人小团体也开始行动了:积攒废纸。保护了班级的卫生不说,还有点生财有道。但更让人感动的是他“生财”是为了“请老师的客”。他最终也没有请我,但他及他的同伴的转变,与我的关注他们的优点是分不开的。

笔者发现,在形成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的过程中,如果能利用心理学的理论,遵循助人自助的原则,学生自身会去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自觉促进自己的成长和提高。学生的表现也让我坚信,只要教育得法,我们的学生也会时时在自己的行为中表现出一种美,一种发自内心的、自然流露的美好的道德。

 

 

 

 

 

 

 

 

 

 

 

 

 

 

 

 

 

 

 

 

 

 

文章录入:张淑娟    责任编辑:admin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字体: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栏 目  导  航

           网站地图

    栏目名称

     目     录

    网站介绍

    创办者风采

    版主介绍

    专栏介绍

    学习情感  学习动机

    学习意义

    情绪调节

    学习归因

    学习方法

    阅读

    理解

    记忆

    分析

    计算

    运用 

    自我管理

    学习计划

    时间安排

    自我反馈

    监测调控 

    学生人际

    友伴关系

    师生关系

    亲子关系

    异性关系

    社会关系 

    教学论坛 教学论坛 

    复习应考

    复习策略

    应考心态

    应考技巧 

    家教探究  行为教育

    品德教育

    情感教育

    智力教育 

    国学经典

    《学记》探究

    《老子》说事

    《论语》为人

    专家讲座 

    西方精粹  流派观点介绍

    专家讲座摘要

    书信往来

    学生来信及回复

    家长来信及回复

    教师来信及回复

    书目介绍

    工作室新书介绍

    心理学书籍介绍   


    网站访问量统计


    自2007-12-12 17:00开始统计

     本站声明:
    本站的少部分资料,文章,教程来自网上收集,其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如果有任何侵犯您权益的地方,请联系我们,我们将马上进行整理,本站所有资料仅供参考,谢谢。管理员联系方法---邮箱:shandonglaixi@sina.com。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文章
    是否可以自学高考?
    如何让孩子自信起来?
    我不想读书了怎么办?
    到底我该怎么想?
    我还能学好吗?
    我是应该留级?
    想跟读,是否可行?
    分班特次怎么办?
    吃苦和享受那个该在前?
    学生常见心理障碍及其克服方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