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常见心理障碍及其克服方法 |
|
作者:助人自助 文章来源:中国心理论坛 点击数:3859 更新时间:2007/5/29 19:20:01 |
心理障碍的表现是多方面的。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场合,不同的事情上呈现于现实生活中,对学校、集体、对个人都有害。我们认识其危害,找到克服的方法,对于加强思想素质和修养极为重要。 (一)心理异常的判断标准; 一个人生活在社会中,在一定环境中成长,他的思想,情感和由此支配的各种行为,无不同周围事物发生密切联系,他接受外界的各种信息,同时又发生与之相应的反应,这就是一个人的心理活动过程,人们就二是靠这种心理活动来认识和改造时间,也是靠这种心理活动使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自然环境之间协调地依存下来,这种心理活动就叫做正常心理或常态心理。如果人的机体受到遗传、代谢、感染、脑外伤等致病因素的影响,或周围的不良精神刺激的作用,使大脑功能发生了絮乱,心理活动就不能顺利地进行自我调节,就会使认识、感知、情感、思维、行为和意志活动出现不同程度的障碍,不但使自己的内心活动不协调而且和周围环境不相适应,由此表现出来的各种心理活动,均属心理异常。严重者可能出现精神疾病的各种症状。 如何判断心理异常呢?这是个比较复杂的问题,因为正常心理和异常心理无一明确的界限,正常人在某个时期也会有异常心理活动,精神病人哪怕是最严重时也有正常心理活动,近年来国内外不少心理学家为正确地区分正常心理和异常心理,制定了不少测验工具和量表,并应用现代化的仪器去处理数据,使心理测量有了很大进步。但是,由于人的心理活动极其复杂,简单的量表测得的结果只能是起个参考作用,判断一个人心理是否异常及异常的程度,主要还靠认真观察。 〈1〉观察心理活动与外界环境的协调性。一个人正常的心理及受它支配的情感和行为,应与外界相协调,而不应发生矛盾和冲突,他们的言谈和举止行为,应该受到正常人的理解。比如说,一个同学在班级里唱一支一般化的歌曲,可引起大家的掌声,但如果在一个会议上突然引吭高歌,就会引起人们的惊讶。我们说前者为正常心理,后者为心理异常,因为和外界环境不协调。 〈2〉观察心理活动与情感和行为的一致性。一个人的心理活动应与受它支配的情感和行为是一致的,人们常说:人逢喜事精神爽,闷来肠愁睡多;酒逢知己千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都说明这种一致性。比如一个同学面带笑容地讲述他的不幸遭遇,我们说他对痛苦的事件缺乏相应的内心体验。知觉、情感、意向不协调,也是一种异常心理。 〈3〉观察心理活动的相对稳定性。一个人受遗传素质、家庭教育、环境影响,使他们对现实有个比较稳定的态度和习惯的行为模式,这就是人的性格特点。它相对稳定,如果一个人几年来一直寡言少语,不明原因突然变得话多而爱交往,给人一种判若两人之感,这就说明心理异常了。 (二)嫉妒心理的危害及克服方法 我们常见这样的现象:一个班中几拾个人平起平坐,气愤也好,团结也好,其中某些个同学,在学习上冒尖了,工作中受到老师表扬等,于是有的就对进步者,议论纷纷,对冒尖者冷嘲热讽,成功者可能会受到一些刁难,有成绩的反而感到孤立了,这些都是嫉妒心理造成的危害。 嫉妒是一种病态心理,对人对已均无好处,它读见于有人才能但又争胜好强而心胸狭窄的人,愿做工作但又极端自私的人,想干一番事业但又不愿做多工作的人。嫉妒对象多指向与自己不相上下或稍高于自己的熟悉同学,朋友和周围的其他人。对于与自己毫不相干的人则不产生嫉妒,嫉妒里强的人一旦发现别人超过自己就会产生怨恨或愤怒情绪,这种情绪一旦成为行为,就会制造谣言、设置障碍、挑拨离间、寻机报复,以求从另一个角度上去击败对方,达到心理上的心安理得,实际上他们心理也得不到安宁。试想一人生活在世界上,接触过的同学、朋友及周围的人很多,在自己之上者也不少,如果今天嫉妒同学、明天嫉妒朋友、后天嫉妒周围的人,这样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可使自己的神经处于高度紧张状态,也就经常处于恐惧、愤怒、抑郁、焦虑、消沉、憎恨和敌意等不良情绪中。三过时期东吴大将周瑜因嫉妒而亡,死前一直处于“既生瑜何生亮”的强烈的嫉妒之中。所以嫉妒心理是阻碍别人进步,影响集体团结,最终危害自身健康的消极心理,它不但容易出现心理变态,也可产生生理功能的严重失调。 克服方法:首先要认识嫉妒心理对人对己的危害,加强道德修养,树立远大理想,培养宽大的胸怀和气度,加强意志力的锻炼,提倡在平等的基础是竞争,互相帮助共同进步,提倡你追我赶争上游的拼搏精神,坚决克服阻碍别人前进的坏毛病。同时也要树立正确的目标,为实现这个目标而努力奋斗。这样就必须把全部精力注入学习和工作之中,因而不就无空余时间嫉妒别人。当经过努力取得成绩时,进行一个换位思考,体会一下被嫉妒的感受,享受一个取得成绩的乐趣,对克服过去嫉妒心理非常有效。即使自己暂时取得不里突出成绩,也应认识到一个人不可能在任何方面都胜过别人,承认自己的不足,也看到别人的长处,学习别人的经验,发展自己,就有可能超过别人。同时可体会到经过努力取得成绩的愉快心理要比嫉妒别人的恐惧、焦虑、憎恨心理舒服得多。 (三)逆反心理的危害及克服方法 假如一本书的前言中写道:请你切勿首先翻看到本书第10页。肯定地说,大多数同学会首先翻开此页,这就是逆反心理在作怪。这种心理在我们同学中也屡见不鲜因为逆反心理是青年人常见的。青年人有强烈的好奇心,当某事物被制止而有无法讲清道理时,最容易引起他们的求知欲,想方设法探个究竟。猜疑、推测的好奇心使其不顾禁令的约束做个尝试。另外青年人总想利用自己的知识去表现自己,用标新立异引起别人的注意,想在否定权威的情况下寻找自己的自我价值,进而得到满足感,因而有意采取与众不同的思维方式和表现行为,这是青年人容易产生逆反心理的基础。殊不知逆反心理无益于工作,且有还身体,长此下去会使自己的思维方式走向单一的对抗思维,经常从树立的方面寻找依据,容易脱离常理,使自己形成孤陋寡闻、头脑简单的偏执性格。有时还会走极端,犯校规,因为“反其道而行之”的结果往往会使自己的遗憾终生活。 克服方法:通过学习提高文化素质和科学知识,认识到逆反心理的荒谬之处,从理论上找出其危害。当逆反心理出现时,首先通过比较,否定自己不正确的结论。回忆过去逆反心理产生的失误,通过挫折的教训会帮助自己慎重行事。结论产生在付诸行动前不妨听听朋友的意见,养成三思而行的习惯。 (四)自卑心理的危害及克服方法 由于青年人的情感不稳定,他们在一帆风顺时自信心比较强甚至骄傲自满,但是一旦遇到挫折就会出现自卑心理,表现悲观失望,对自己的智力、能力作出过低的评价,总觉得自己不如别人,这种心理不但对身心健康有害,而且在学习上也不易成功。1951年英国有个叫弗兰林的人在他的研究中有一个新的发现,但由于自卑心理使他对自己的发现产生了怀疑,踌躇不前,结果两年后美国科学家沃森有了同样的发现,获得了诺贝尔奖。这样的事例在日常生活中屡见不鲜。所以说,自卑心理是实现自己远大理想的巨大心理障碍,它可以使你丧失自信,失去荣誉感。在遇到挫折,受到批评,受到旁人的讽刺或嘲笑时自卑心理会大大强化,进一步产生抑郁心理,逐渐丧失生活信心。但是自卑心理也是可以克服的。 正确认识自己,恰当的评价自己,凡是有自卑感的人都过低估计了自己的能力和智力,所以要想消除自卑,首先要看到自己的长处。把别人看得十全十美,把自己看得一无是处,是自卑心理的根源。 面对现实,期望值不应太高。低指标可争取多努力,这样在工作在不断取得进展。心理上不断得到满足,知足常乐,在满足中增强自信心,自卑感也就随之而去。 正确对待挫折。挫折和失败几乎每个人都会遇到,关键不应心灰意冷,应奋发努力。功夫不负有心人,这个心就是指的自信心,多一分自信心就会少一分自卑感。 扬长避短,变短为长。寸有所长,尺有所短,一个人也有长短,长者不会样样都长,短者也不可能处处都短,长短是相对而言。经过发挥可短为长,处理不好也可能变长为短。如一个能说会道,对任何事物都充满自信的人可能为长,但如果说得多做得少,或者说到做不到,这将成为人人不喜欢的短处。相反一个少言寡语,有自卑感的可能为短,但他们做得多,说得少,脚踏实地工作,就可能成为大家敬佩的人。每个人都应寻找自己的长处,在实际工作中寻找奉献的位置,当做出一点成绩时,自卑心则会望风而逃,自信心可随之而来,首次成功是治疗自卑感的良药。 (五)抑郁心理的危害及克服方法 抑郁心理应该说是一种情绪障碍,是在原有性格基础上,遇到挫折后产生的一种较为长久的悲观心境。挫折大多来自学习和生活中。如遇到问题多次找老师得不到解决时,自己或亲人病重而久治不愈时,受到问批评感到委屈而又无处诉说时,遇到困难经努力仍不能克服时,人际关系不好感到孤独时,都出现一时的抑郁情绪。如果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或者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别压抑的情绪长期得不到消除,就可出现心理障碍。表现饮食无味,食欲不振,辗转反侧,夜不成眠,少言寡语,有气无力,近虑远忧,事事发愁,忧心忡忡,夸大困难,低估自己,缺乏信心,消极悲观。这种心理虽不会危及他人和社会,但对学习不顺利,对身体有害。克服方法:提高认识,用积极进取代替消极情绪,用拼搏精神努力争取。想让别人尊重自己,自己首先要看得起自己,要想取得一定成绩就必须付出一番代价。当然要多寻找自己的长处,增强战胜困难的勇气。当你感到心情不好时不妨向你的朋友诉说,如果他告诉你他过去也有同样的感受,你可以从中得到一种自我安慰,从而消除精神压力。如果朋友再向你介绍一下他如何摆脱抑郁心情的体会,你会得到一些处理的经验,同时也可分享他们战士困难后的愉快心情。当然也可以通过书信的方式把自己的心情写出来,写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书面疏泻情绪的过程。我们收到不少人的心理咨询信,他们常讲到,我写完信发走后,有时信还没理由发出心情就顿感好多了。当然你也可以参加一些问题活动,听听音乐等也可改善一下情绪。我们远离家乡的深深学子,走向学校,社会经验少,当你遇到困难时可向老师和同学请教、求助,离开家中亲人你会体会到同学的特殊内涵。 (六)从众心理的危害及克服方法 从众心理也称顺从心理,有人也称遵从心理。是指一个人的行动,信仰和情绪会受到别人的影响。一个小群体的错误意见,往往可以迫使一个人做出与自己感知和判断不相符合的回答。50年代一位心理学家做过这样的实验,他让被试者做成一排,看两张卡片,一直贡呢卡片上画三条长度不等的直线A、B、C、,另一张卡片上画一条直线X,它的长度明显的与ABC三条线之一等长,要求被试者判断X线与哪一些线等长,被试者按坐号顺序回答,第五个被试者明知他们答案不对,但也不敢肯定自己正确的答案,只能顺从地得出了与前四人相同的错误答案,这是一次从心理测验,把这种测验重复多次,结果类似。 从众心理的表现和危害在日常生活中屡见不鲜,如跟着感觉走路会使你步入歧途,跟着广告购物会使你上当受骗。科学研究中,从众心理可使你放弃自己正确的研究结果,当然最为严重的是从众心理可使部分前年人形成小群体,小集团,发生数人一起违纪现象,甚至多人聚众闹事的违法现象。 克服方法:主要从思想教育、纪律教育、心理教育、法制教育入手,增强约束力。从学习科学知识。独立思考,敢于坚持正确意见。如果人云亦云,感情用事,往往会使你后悔莫及。当你的思维、感情、行动处于一个非正式群体中,就要考虑是否从众心理起了作用。 (七)报复心理的危害及克服方法 报复心理是一种属于情感范畴的狭隘心理。有这种心理的人会寻找各种机会对同学、朋友等,采取不正常厂的手段甚至利,用暴力进行攻击。 在学校中,报复是一种极为有害的狭隘心理,它瓦解斗志,松懈纪律,破坏团结,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腐蚀剂。第一,报复有害于集体和同学之间的团结。一般来说,有报复心理的人都对对方怀有“敌意”,因而,报复决不是解决同学间矛盾的手段。从一些报复行为来看,报复往往会使“冤怨”越结越深,而且还会使集体团结涣散,关系紧张,工作难开展。第二,报复有害于学校的精神文明建设,青年学生应当站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前列,带头说文明话,干文明事,树文明风,做文明人,而报复心理则会腐蚀人的灵魂,降低人的文明程度,使人变的虚伪,狭隘,甚至堕落犯罪,严重影响学校的精神文明建设。第三,报复心理有害于同学们的身心健康。同学们应该朝着成为“四有”前年的目标去努力,为建设“四化”贡献青春。而有报复心理的人,往往身心受损,心思分散,既增长不里才干,又损害了自己的威信,更得不到人们的同情和舆论的支持,在甚至会“一失足而成千古恨”。 克服方法:同学们要消除和克服报复心理,从集体上来说,要选择适应青年学生气质、性格、脾气和心理特点的教育内容和形式,调动各方面的积极因素,扬其所长,补其所短,纠其所偏。从个人来讲,要切实加强道德品质修养,而且这是关键性的,从根本上起作用的。一是要学会自我克制,在现实生活中,当碰到不顺心的人和事,特别是自己的人格和利益受到侵害,感到痛苦而产生报复心理时,要认真考虑后果,三思而后行。青年人在气头上时,往往不顾后果,有“豁出去”的想法。如果这时候冷静地考虑一下,这样做会有什么结果,对人对己对学校有无害处,头脑清醒后就会放弃原来的做法。二是要加强自我修养。青年同学们一定哟啊珍惜宝贵的青春,抓紧时间,努力学习,加强思想、道德、品质等方面的修养,努力使自己既有宽广的胸怀、崇高的理想、无私的情操,又有辨别真善美与假恶丑的能力。思想道德水平的层次提高了,即使遇到了不顺心的事也能泰然处之。在和同学们的交往中,不要以小心眼对小气量,要理解尊重别人,宽宏大量,以成相待,能让人处且让人;不要以凉对冷“雪上加霜”,要满腔热情,讲友谊和信任;对于同学们的批评,不要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要理智地进行处理;不要袒护自己的缺点,该认错时就认错,诚意地接受别人的批评,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冤仇”,化“干戈”。三是要加强对性格的陶冶和改造,每一个青年同学要好好认真分析一下个人性格的利于弊,看看哪些对自己的成长进步有益;哪些对个人的成长有碍,有益的加以巩固和发展,有碍的加以陶冶和改造。性格一旦形成,虽然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但也是可以改造的,可以在实践中磨练和培养健康的性格。古人说性情陶冶,其出发点也就在于改造性格,“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也是古人对一种理想性格的追求。心理学家认为,性格的形成虽然与先天的遗传有关,但更重要的是后天环境的影响,由于环境是性格形成的重要原因,因而也就决定了性格的可变性和性格讨厌改造的可能性。如孤僻、狭隘的性格,可以通过广泛的社会接触、加强同学间的友好往来,有意识地将心比心,细心体会他人的感情,就有可能逐步变成合群、宽厚的性格。再如,纤弱、怯懦的性格,一般与能力较低有关,培养自信心,努力发展自己的能力,就有可能变得强健和勇敢。总而言之,个人可根据自己性格的剖析,根据社会道德生活和学校的环境的需要,以及自己在生活工作中的教训,有针对性地选择性格中薄弱环节,采取适当方法,下一番陶冶情操和改造的功夫。 过于持久,对身心健康是非常不利的,可造成如下表现。 〈1〉意识处于高度觉醒状态。对外界事物特别警觉与敏感,有时普通的声响也会引起惊跳,甚至出现一写错听、错视和心因性幻听、幻视,“草木皆兵”、“杯弓蛇影”都是处于这种紧张状态的表现。 〈2〉注意力不集中。在这种心理状态下,如坚持学习,记忆力显著下降;如坚持工作,差错率明显增加;如从事危险性工作,发生事故的可能性极大。 〈3〉分析判断能力降低。此时参与决策,失误率极高,因为此时不愿多加思考,不去反复论证,容易轻率地处理问题,草率地作出决定。 〈4〉情绪易激怒,自控能力差。无故训斥人,顶撞上级,因小事引起争吵的机会增多。盲目的行为,重复的动作增多,烟酒量加大。 如遇上述表现,应果断地停止工作,适当休息,改变环境,防止挫折连续发生给工作造成更大的损失,同时也避免心理衰竭和精神崩溃引起不良后果。 |
文章录入:助人自助 责任编辑:admin |
|
上一篇文章: 心情不好就不想学了 下一篇文章: 如何克服自卑心理? |
【字体:小 大】【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