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精神分析讲座(4) |
|
作者:法国著名儿童… 文章来源:翻译:霍大同 点击数:6182 更新时间:2007/1/14 19:55:26 |
第四讲 Wn`{A? ]HCRCs, 卢梭: 我们今天重新讲一下母亲和孩子的关系,和孩子的环境尤其是非常幼年的孩子,然后我们讲 self(暂时翻为自性 ) 与 faux self (暂时翻为假自性)的发展,然后讲情感与过渡客体的关系。我重新回到六个月的时候,这个时候孩子逐渐开始和母亲有一个区分。如果母亲继续回应孩子,然后在孩子没有给一个信号的时候,在孩子没有给母亲一个信号表示他需要,如果母亲继续按照原来没有信号之前的方式给予回应时,就有可能出现两种可能性:一种是退行到和母亲融合的状态,或者完全拒绝掉母亲,尽管母亲可能是一个很好的母亲。这里有一个关系,母亲对于孩子需要的一种理解,和母亲对孩子需要的信号的理解。这时要么孩子退行到原来和母亲混在一起的状态,要么是母亲在孩子通过一个信号表达需要的时候再回应。温尼柯特认为大部分的母亲都能够作到根据孩子的信号来做到回应,而且不需要他人的帮助。补充这一点是因为昨天没有时间提到这一点。 4DCvCa*/ X:q #S 现在回到 faux self 和 self 的问题。昨天提到假的自性是具有一个功能,这个功能在于保护真的自性。假的自性是一个对外部现实的适应。假自性能够允许有一个对社会的很好的适应。但是它让主体的内心里面有一个虚空的感觉。所谓虚的感觉就意味着他自己不存在的这种感觉。(英语“as if ”,法语“ comme si”)英国分析家叫做“这样的人格”。假自性覆盖了内心的丧失,发生在母亲没有能力让孩子使用最大可能的力量时。这个时候她就是,对孩子来说,就是一个缺失,母亲不能回答孩子的这种动作。不能回答孩子的信号。她用她自己的知识、动作来替代孩子的动作。在这种情况下,也就意味着孩子屈从于母亲的这些动作。 Kb pYga (,\>wz-YI 下面讲真的自性和假自性的演化。 82jf.AB 温尼柯特说,如果是真的自性能变成一个活着的精神的现实的话,现实的条件在于母亲能够回答孩子自动表达出来的这种动作。这个事情是决定性的,通过这个,孩子能逐渐相信外部的现实的出现。对孩子来说,外部的现实的出现如同巫术、魔术一样。但是尽管如此,孩子能够感到他的能力,做了一个动作就有一个回应。比如说,当他饿了的时候就哭和叫,乳房和奶嘴就出现了,这些对孩子来说就是现实。对成人来说,在谵妄中,欲望是在现实之前,欲望表现出来没有马上实现,就马上把现实完全排除掉。这样的现实感将逐渐转化成现实存在的方式。当然,我们在精神水平上存在着一种和现实的游戏,同时也是知觉水平上和情感水平上的和现实的游戏。和现实的这个游戏也让孩子感到一种幻觉。这个所谓幻觉是建立在一种现实基础上的,比如孩子不用杯子喝水,而用粉笔盒喝水。这对温尼柯特来说,是象征性的开始。象征性诞生在和现实的游戏中。随着这种和现实的游戏的逐渐丰富,象征性的样式就越来越多,差别也越来越大。在孩子一岁到14个月之间,还不能讲话,但可能喃喃自语“uh…. ”,意味着孩子在建构他的象征性。一方面是孩子自己的创造,另一方面是孩子内心的影射。这个象征性的过程中间,影射逐渐出现在舞台上。我们甚至能在成人中看到,不是完全处在客体现实中间,而是有一些幻想。就是那些从事科学的人,也不是完全处在现实中,他们也有一些幻想。这种隐喻性的东西,正是这个象征性,让我们走在客体的前面。比如说我们能思考,能有科学的发明。我们是先有一个想象,然后再把客体创造出来。正是在现实和内心幻觉之间的相遇中,真实的自性逐渐被加强。 r'QN& r( vM+8n.X 这个过程如果进行得很好的话,能促进 self的发展。如果是这个过程进行得不好,这个孩子就有更多的幻觉,不是精神病的谵妄性的幻觉幻听,是一般意义上的幻觉。临床意义上的幻觉和一般意义上的幻觉有区分。这样一个幻想构成了一个心理的保护层。这个心理的保护层允许我们割断和现实的关系。如果母亲不是很好就会出现一些问题,是否会导致孩子精神意义上的死亡呢?回答是“不”。因为这时,孩子就会形成一个假自性,通过这个假自性和外部现实打交道。幻想的不可能性阻碍了真自性的发展,这种阻碍就引起了不同的症状。这些基本症状中的之一,就是irritabilité ,易怒的倾向。第二个是进食的障碍。然后是睡眠障碍。 /g^`-7;NF ybUnepR"i 孩子在不适之上构成了人工或者虚假的和其他人的关系。说这个关系是人工的,虚假的,就是非现实的。如果与母亲的这个关系很好,这个时候孩子就会有一种幻想。如果和母亲关系不好,孩子就摄取或者吸收母亲需要的一部分进入自己。那么这个摄取的意思就是说他把外界的东西,母亲或者父亲或者兄弟,外部的人放在本来自己应该有的位置。这个就是假的自性导致一种自己不存在的感觉,这个现象是非常重要的,因为经常在临床中表现出来。 SM|ETR1T p-bK( 3^o 对于温尼柯特来说,甚至在神经症患者当中,这种非现实感构成了精神病的核心。温尼柯特认为每一个正常的人都有这种非现实感。就是昨天所说的整合与非整合的问题。 mU>E[ I/s duC 2 现在回到真自性。真自性允许孩子保存一个自身全能的感觉,同时也有现实感。保持着一个全能和现实感是非常重要的,这样两种感觉的保持可以让他感到自己的实在性。如果它发展得很好,就会有两个结果。第一点是允许他有一个存在的持续的锻炼,让他更好的忍受一个人的存在,同时也允许他能够适应这个现实而不是依靠假自性。因为他的真自性如果有很好的发展,就能够以他的真自性直接和外部接触。这两个结果,允许孩子具有梦与现实之间生活的能力。这个就让他能够在文化的生活中间找到他的位置。这个正是人类的一个存在的基本特征。所有的艺术,如诗歌,绘画,雕塑,音乐等,都是梦与现实中间的东西。我们可以看的很清楚,在这些文化活动中间,一面是幻想,另一面是对外部的摄取。假如说假的自性很强而真的自性弱小的话,那么这时他运用符号的创造性的能力就变得很弱。因此在这种情况下,符号表达能力弱小,在文化的领域中间,他的动作的能力就表现得很强。这个时候他就处在永恒的活动中间而完全不思考,就不能集中精力去思考。现代的例子就是把外部世界的冲击爆发性地表达出来,比如现代的音乐会。他需要一个文化的超负荷的进入。下面讲过渡客体。 zgm@p#5W9n Cl^sa!s1; 讨 论: ]tc@zKZ j'6 }S 谷建岭:假自体和弗洛伊德所说的自我有什么关系? &rSW___ 5|44Q&L 对于自我来说,在温尼柯特那里,假自体是自我的一个构成因素,假的自性是自我的一个异化 o..,%TmEBx !4m#[kJx 秦伟:刚才提到,全能感与自恋的夸大妄想的关系? hr<Y1QAA ZY m xdN_ 非常有意思。在偏执妄想中间,纯粹有一种投射,投射中没有这种现实的控制。比如说,父亲的一个邻居坐在院子入口的那个地方,然后父亲开车进来。父亲就说,他的邻居坐在那里就是不让他进来。这里父亲有一个解释,但完全是幻想。妄想狂完全不能接受一个间接的东西。他能够投射自己的幻想,没有一个现实的控制,完全是自己希望所有的事物都围绕他自己。自恋浇灌了真自性。要区分原初的自恋和次级的自恋。原初的自恋觉得自己是全能的,就是夸大妄想的情形。原初的自恋导致了夸大的谵妄。在拉康那里,原初自恋导致的是和自我理想联在一起的。这时候,理想的自我是来自于幼年时期的夸大妄想。在发展过程中就形成了原初的次级的自恋,它的力比多就投射到外部的客体,然后回来,它就能看到自己的全能感和现实之间的差别。正是通过这个,能够把三个模型连在一起,一个是弗洛伊德,一个是温尼柯特,一个是拉康。 S0CW86ycV~ QQ8;> vaT 黄守全:运用符号的创造性的能力强,就不能集中精力的思考,那么梵高和现代一些艺术家拒绝理性,又如何理解? Bxud?# Xw6Br"7u 如果是人们这样思考,就是一件好事情。对于梵高来说应该是假自性和真自性之间的一个妥协。我们可以看到假自性的问题,另一方面能看到他找到一种风格表达他自己。从艺术家的角度来说他成功了。他找到一种风格来表达他自己的想法是一个真自性的表现。我们能看到的是艺术的一个部分是自我治疗的一种方式。外部的闯入和自己的真自性的这种生动的联系,是自动的疗法。 hPo Q]q 03V| -; 真自性需要保持全能感,是超越了现实和外部的? 5.wOG[ #D H5fQGx 如果没有现实感就是夸大妄想,正常人应该维持一个现实感和全能感之间的平衡,否则就是妄想狂。如果没有全能感,就会感觉到生活是空虚的,生活没有意义。 kZzr1 FFah;oH 为什么有的人非常渴望通过艺术表达自己?通过艺术来表达自己的人,是否内心冲突更大一些? )L*:P l8~ g+8\g? 正好和你的想法相反,有感到这种需要创造或者从事一个文化性的活动,恰恰说明他的真的自性是活的,没有封闭起来。对于所有人类存在,都有对艺术的需要。对所有的人来说都有一个美学的需要。哪怕是在墙上贴一幅画。也许人类走的比我们想象得更远。所谓艺术的活动是一个广义的,而不是现代的艺术。比如一个农民跳舞,或者一个妈妈给孩子讲故事,都是一个艺术活动。可以看到真自性的活跃,反过来,不能做这种活动,就看到太多的压抑,他的真自性完全被压抑,是一个更强烈的内心冲突。 T^ |,.n DD =Z'TI 首先那些艺术家在从事艺术的时候就对自己提了一个问题,就是这些问题打开了他自己走向精神分析的门道路。艺术的活动对于那些大艺术家,就是对我们这普通的艺术家,这些艺术的实践都往往让我们感到自己的局限性,对这种局限性的感觉驱使我们走得更远。我们能够看到很多艺术家做了很多东西,绘画雕塑,但他们有一个风格,被圈在一个小的范围内,不断重复。 ns+Miw\Mj Jw[d4KJz` 实际的情况是相反的,有人做了分析以后,时间越长就想往艺术的方向上发展。为什么? l*? Ha NZ u2[Y { 这非常好,比如很多人是因为有了分析后才开始写作。因为分析打开了他的欲望,创造性的欲望。用温尼柯特的话来说,假的自性被打开了,真自性就可以发挥它的创造性。确实我们能看到一个艺术家封闭在一个小的环境中,不断重复,有一个时刻他需要超越。他就去做分析,分析帮助他超越。同时我们能否超越,存在一个可以超越的时刻。我们可以看到德加和毕加索之间的关系,德加基本是画女性,几个基本的形态。而毕加索各种题材都可以画。毕加索的创造性是很广的。毕加索有一个真正的全能和一个真正的现实感,囊括了所有的。德加就只有很小一个范围的现实。 }wdyeC]u8 <~2CU<nB 梵高的真自性和假自性之间有一个妥协。那么现实中所有的人是否有一个真自性与假自性之间的妥协? _gasFm gV| cp 对于一般的人来说,始终有一个属于假自性的一些因素。比如说我们被一个大使馆邀请,就不得不扮演一社会角色,尽管不愿出席,尽管这个角色自己不喜欢。但不是太严重,仅仅是一个现实的片段,真自性仍然是活的。有一些现实的片段我们能把它构成假的自性。假的自性并不必然导致自性的崩溃或者伤痕,如果真自性已经足够强大。对于梵高来说,我对他整个精神的历史不是非常了解。梵高他有一个复杂的精神历史,首先有一个兄弟的情谊,他的艺术的一个方面和他内部的坏客体有一个持续的斗争。他有一个真自性受到了坏客体的很大的打击的伤痕。梵高在病的状态中间,躯体成了一个坏客体,割了他的耳朵,最后自杀。、 8?Eu\>d C(*Or[@3e 在每个人的发展中都有真自性和假自性之间的一个妥协? a%CnK7iW' U{7$ )Z (阿苏)对我来说,正常的人是真自性起了一个决定性的作用,还有一个卢梭先生有一个很好的壳,假自性的壳。 zTtzp# Ah"hKF ` 霍大同:是不是我们把假自性理解为一个病理性的结构,因此决大多数人的真自性占统治地位。每个人都有一个病理学的方面,都有一个假自性的结构。 Q+Np^6 D#] %eO(j| (阿苏)我认为更多的人是没有假自性的。 XCkf{ y%@ +po 现在讲温尼柯特理论中最有意思的部分,过渡客体和过渡现象,这是他的理论中最有名的部分。理论中的一个假设是孩子吮吸的这种行为和以后对客体的一个依附之间有一个联系。他区分了在客体的构造中间有三个阶段。临床的角度来说首先要说客体的定义,客体是被扔在前面的东西,是躯体之外,是脑袋之外的。客体是一个在场的东西。这个在场性是相对主体自己有的这个立场和位置,不然我们不能理解内在客体。 CDbZ~wc} =DB^R}}~ 温尼柯特解释这个客体的诞生。当孩子在诞生以后最初的时间甚至在诞生以前,吮吸他的指头的时候,客体与孩子处在一个对峙的位置上。逐渐客体变成一个转换性的东西,一个在外部和内部过渡的一个东西。比如说孩子能把他的手指塞在嘴巴里面,逐渐的发展使他和一个完全外部的客体,所有这些实现都是逐步的。我想说的是,从来就没有完全的。所有这一切都依赖于客体的本质。有一些客体是能够把它保存起来的,比如我自己的东西,我住的这个房子,都是一个客体,也属于自我的一个片段,在我的精神里面。孩子认识到一个客体不是属于我的这个能力,对应的是我刚才讲的全能感和现实感的问题,是一个想像性地创造客体的能力。另外一个孩子是具有和客体建立情感性关系的能力的人。孩子有一个寄宿性客体。对成人来说,也有一个创造寄宿性客体的能力。比如孩子的自行车,这时我们可以看到孩子与自行车的情感,因此孩子发展了间接的经验。孩子能够建立属于自己的客体,比如指头,和一个外部的原来不属于他的客体之间的关系。比如孩子刚开始时看着他的拇指,把这个外部客体看作自己的一部分,后来逐渐理解为外部的客体。因此,客体的这种过渡性允许客体孩子建立起外部现实和内部现实。作为一个内部客体,能允许孩子降低和平静他的焦虑。刚开始孩子是通过吮吸他的手指来平静他的焦虑,几个月以后他可以吮吸其他东西如手帕之类的东西来平静他的焦虑。这个是过渡的客体,一方面是外部的客体,也可能成为一个内部的客体。一方面,这个客体,过渡客体是由外部的现实,尤其是母亲创造出来,同时也是孩子在他的内部创造出来。也就是说不是任何一个客体,而是母亲赋予她的价值、投注到孩子的客体上。因此,是一个物质的、由母亲投注的客体,孩子也投注其上创造出来的客体。因此这个客体始终是存在的,同时有一定程度的稳定性。比如这东西能重复用嘴咬,是结实的。东西是温柔的,结实的,同时还有味道,孩子既可能咬它,也可能用自己皮肤磨擦,也可能吻它。 Ct #{vZE- Y9h#vM 每一个孩子都有他仅有的一个客体,这个客体一方面是从外部接受母亲给予的投注,另一方面他自己也从内部投注,创造。我们能够看到孩子对这个客体的利用是在他抑郁的时候,焦虑的时候,不舒服的时候,和母亲分离的时候。比如睡觉,比如母亲出去旅游,在车站等等。比如在母亲开车的时候,孩子放在车里,他总是拿着东西吮吸。我们能够看到有些孩子仅仅是咬他的指头。有些咬奶嘴。孩子感到不舒服的时候,拿到这个客体,通过利用这个客体让他感到很舒服,回到母婴共生的状态当中。橡胶奶嘴一方面让孩子感到一种安全感和确定感,另一方面是嘴巴被堵住不能讲话,这是不好的方面。也许正是父母亲的需要把孩子的嘴巴堵住。 tg`Wk6e:^ Jhe G^\ (阿苏问:中国是否这样?) yv /uTR /oU352F8m ( 霍:是。免得他哭喊。这完全是开玩笑的。 ) rurB!w KXvA(z]K (阿苏:另外一个更经常的客体是一张手帕,被盖的一部分,母亲的围巾的一部分。始终是有母亲味道的东西。孩子有非常的能力能认识到味道的差别。我们有一个实验,在幼儿园里面,都是二岁以下的孩子。每一个孩子的母亲都发一件同样的汗衫,只穿一晚上。然后把很多母亲的汗衫放在一起。五分钟之内,每一个孩子就把自己母亲的汗衫区分出来。虽然每个汗衫上写了母亲的名字,但孩子不认识文字,是直接利用味道来区分。必须理解气味是我们生存的第一个持续性。第二个是触觉,第三个是声音,第四个是视觉。) 2qn440nX u>tZOR 过渡的客体具有一个特征,孩子对它具有一种进攻性,想摧毁它,并具有一种持续性。比如说玩具熊,眼睛被孩子抠下来,耳朵没了。这是一个在孩子具有这种破坏性的情况下也能幸存的客体。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是,客体是母亲给孩子的。孩子摧毁它而它仍然存在,这给了孩子一个保证,孩子在摧毁母亲的冲动下母亲还能存在下去。这个客体就允许一个破坏性的冲动和生的冲动间的整合。过渡客体并不是一个玩具,尽管它们很相象。为什么不是一个玩具,是因为过渡客体始终是用于自淫的。过渡客体是玩具的原型。很有意思的是,为什么有些成人都保存着一个客体。有意思的是我们要观察和看到成人中间要保存一个拥有一个客体,这个客体类似于过渡客体。这个客体是他自己给他自己的,是他自己找到的。有这个东西后就感到舒服。 k(kNGI' HoVbD( Objet transition 转换客体 i,r |8Q, Objet contenant 盛装客体 C6Ty&(I Objet accompagnement 伴随客体 !5}JX~_E g U= |Jl 当然,成人的这个如果是过渡客体的客体相对于孩子的差别是非常大的。除了过渡客体( objet transition ),还有一种客 G(&]SEOc+ 体叫做盛装的客体( objet contenant),这个客体如同一个容器,里面盛装了我们自己精神客体的一部分。如果没有就觉得缺失了什么。 "T!^9\ i8S W 比如有一个 13 岁的患者,始终有一个黑色的小鹅卵石握着。他有一个表妹,比他小一岁,他们两个关系很好。然后要分手的时候,这个女孩就从地上随便捡了一块鹅卵石送给他。当他觉得不舒服的时候就拿出来。鹅卵石始终放在口袋里,代表他的一个缺失,这个东西就填补了这个缺失。这个小鹅卵石就是一个信物。 "ZQt%#cN BRA|eh9$[ 第三个客体就是伴随的客体 (objet accompagnement),没有这么强的联系,仍然起一个作用,如果我到哪里去就带着,里面仍然有一个情感的投注,可能是一个手势或者是一幅照片、一幅画。但这不是温尼柯特的,是我和另一个教授加进去的。 U: }Yt n8= ePTk0!8o 存在着另一种情况,即孩子不能利用这个过渡客体。在这种情况下,过渡客体是躯体某一部分,比如拇指,比如舌头和整个口腔的运动,比如他不能咬手指,他就动嘴。也可能是头发和手。有时过渡客体是整个母亲,在这种情况下分离就非常困难。过渡客体的特征或者性质是孩子能够拥有它,现时限制了这个全能,它抵抗着。我们可能失掉它同时可能再找到它。丢出去,然后再找回来。有时我们不再不喜欢这个东西,放在一边,突然一下又想找到它。 lY*'JN &%HC`U 温尼柯特认为,必须使过渡客体是活的,使它是柔韧性的,同时能变形。正是如此我们看到更多的是衣服或者小被子,而不是一个硬东西。对我们来说,客体是从外面的。对于孩子来说是他产生的,但不是一个想象。我们能懂得为什么它帮助孩子走向外部。在孩子能构成一个外部的现实后,就不需要这个过渡的客体,但是更经常的情况下是过渡客体没有被忘记,仅仅是被放在一个角落里了。 )*|g*opL A8=/L, > 我有一个弟弟 18岁时,布制熊是他的过渡客体。他把他放在壁柜顶上,其他所有人都看不到,只有他看到熊的鼻子的一小部分。他搬家时也把它带上。我们看到中介的区域在内外现实间,中介区域是精神发展的地方,我们可以找到自己,可以走向其他地方。我们可以画一幅图,我们有一个序列,属于过渡空间的序列,过渡空间的行为是在我们启动一个真正的活动之前的活动。 DP[ S48%-tj 过渡空间是真正行动的地方,例如,写作时,我们要翻笔记本或削铅笔,然后才开始写作。那么对科学家来说,存在一个纯粹的外部肉体,但对大部分人来说,也是一个内部特征。对服装,就不仅仅是客观的东西。过渡空间,是一个精神的空间,对一个东西投注情感,然后又扔掉,最后又找到。这个是发生于过渡空间的。 c.0m_{9h O7Sg&QS ( 霍: transition 我把它翻译成转换,肖晓曦把它翻成过渡。 ) }}W ~-P SnT -4a]k 关于翻译,后者“过渡”更好,是和我的彼者相遇的空间。过渡空间的翻译,不仅构成外部,又是构成内部。允许我们同时构成外部和内部。这个是对精神分析一个非常大的问题,为什么我们能够构成一个精神的主体?通过这个精神的结构我们能构造一个外部的世界,我们能想象一个不是精神的东西,能想象大脑之外的一个东西。为什么能想象精神结构之外的东西,通过这样一个过渡空间,既构成一个外部也构成了一个内部。我们能想象现在不在场的东西。什么叫精神结构?瓶子就不能想象。精神结构是神经元精神结构组织。首先有一个玩具熊。为什么我们能想象外部?是因为这个过渡空间成了我们和内部外部的联系。精神系统和其他不是精神系统的系统之间有差别。神经元自身也不能想象。但精神结构这个整体能够想象。神经元的系统不能想象神经元之外的东西,精神结构能够想象,那么它就和神经元不一样,是物质结构的差异。它能想象它的结构之外的东西。 H~QAAYlA@ 1 @f;a%Z 讨 论: S]+DAD<E+ R2aW5KsNF 精神分析与科学的差别在什么地方?既是外部也是内部的客体,而科学认为客体是外部的。儿童时是主客体未分的。抽烟喝茶是客体转换来的。 'kqR0PIG "C>l&}B; 首先这个是温尼柯特的两个模型之一,第一个是他的自性假自性和自我,第二个是过渡空间与外部和内部现实。内部的精神现实是无意识的,也是真自性的地点,自我是在过渡空间整合了过渡的客体形成的,但并不完全一一对应的。 d[p6*+ _aIpS,& 假自体的形成是不是可以说是在过渡空间利用了一些过渡的客体形成的? t0Vm8&1 jL'@=ytyNE 不是。因为过渡客体是活的,而假自性是死的。比如说一个孩子可能通过假的自性,利用某一个过渡客体来解决他的抑郁的状态。在这个情况下,假自性仍然是一个死的结构,过渡客体是一个活的结构。 O\-CM*4 1?(rT_MF 秦伟:这个问题和症状学相关。在部分的症状内,力比多投向一个固定的对象,唤起了一个痛苦的过程,力比多投向固着的对象与转换客体有一个什么的关系? (Hv[~ l s0m9 恐惧的对象,比如学校恐惧,不到学校就没有恐惧,对象就起了一个把力比多管道化或者渠道化,分成不同的。这个东西是从外部抓来的克服他的焦虑,恐惧客体是自己想象中创造的,和焦虑是没有关系的。过渡客体是一个创造出来的东西,同时也母亲给予的,避免自己焦虑的一个客体。 DN|01$J E:mEq.)7qe 陶杏华:杯子、马之类的,是孩子自己觉得他创造出来的。虽然实际上并不是他创造出来的。 m7{t%Q( T8>Lp!`B (阿苏)恐惧的客体恰恰是阻断了和另一个人,彼者的关系,恰恰过早封闭了这种关系,过渡客体恰恰是允许了这种接触关系。 )?|1^#D 症状性的客体强调的是压抑,过渡客体强调的是这种转换,让孩子离开母亲走向世界。过渡是从内部到外部,此者到彼者。发展的序列。恐惧的客体和过渡的客体是两个不同的序列。过渡客体是孩子离开母亲走向外部,而恐惧是外部有一个缺失有一个不完全,是两个不同的领域。一个允许发展,一个阻碍发展。一个是纵向一个是水平的问题。 L\b)<[i( oGrY.2 过渡客体是一个水平的。内部和外部的关系,是一个水平的。强调的是水平上的内和外的过渡。恐惧也讲内和外的过渡,但封闭了这种过渡,强化了压抑。 |
文章录入:助人自助 责任编辑:teacherli |
|
上一篇文章: 儿童精神分析讲座(3) 下一篇文章: 儿童精神分析讲座(5) |
【字体:小 大】【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