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位置: 学习心理在线 > 文章中心 > 西方精粹 > 流派观点介绍 > 文章正文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公告
    关于近期网站无法访问的解决方法  [admin  2009年12月22日]            首届儒家教育讲稿下载  [admin  2008年12月23日]            本站荣获青岛市优秀教育网站一等奖  [admin  2007年12月4日]            www.teacherli.cn和www.teacherli.com均可访问本网站  [admin  2007年7月6日]            欢迎您参加“会员章程”讨论!  [teacherli  2006年12月18日]            “李老师工作室”会员章程  [admin  2006年12月18日]            网友您好!请您参加本站调查。详见“站内调查”栏目。  [teacherli  2007年3月12日]            请各位网友注意:本站版面扩充,增加了部分专栏,欢迎大家到此发表文章。  [admin  2007年3月8日]        
儿童精神分析讲座(8)         
儿童精神分析讲座(8)
作者:法国著名儿童… 文章来源:翻译:霍大同 点击数:5700 更新时间:2007/1/14 20:01:43
第八讲 lQ&ciX6q  
;-#gtpl0}  
圣诞节来临,同学们给阿苏女士和卢梭先生献花祝福! :@9F![4eU|  
s/1@!T.3  
  阿苏:我们先从拉康的语录开始。(可能没有办法完全忠实翻译,只能解释一番。) x!m Un2 z\  
g;TJ8hWk  
  第一个拉康说那一个是一个小彼者,而这个小彼者是我和他的联系比我和我的自我联系更紧密的小彼者。因为在我的认同的内心中间,是这个小彼者在引导着我。小彼者能够被理解是因为我有一个刺激的相应者。因为这个小彼者处在一个我和我的同类的直接的位置上。 4k]}$  
U\q'd s  
  今天早上的内容分成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讲小彼者,小彼者的嫉妒,我和我的自我的同类之间的关系,然后是用多尔多的嫉妒概念来解释自我和我的同类的关系,然后再讲拉康。 !uc[Rr=t  
bQ>%Gr8ve  
  手足情结。兄弟姐妹间的情结 (Complexe fraternel) :KPD/r#Lc@  
rTgI+2  
  我首先讲一个20个月的小男孩让(Jean),很快会有一个更小的小弟弟,母亲为了准备这个来临,对他说,小弟弟会给你带来一个小卡车。然后把这个卡车放在婴儿床上。当小弟弟出生了,母亲对让说,小弟弟给你带来了一个小卡车。让很高兴,既为小卡车,也为小弟弟。晚上在屋子里跑,非常希望人们把他抱在怀里,他说因为他很不舒服,非常痛苦。他只能在母亲的怀抱里睡觉,如果放开他就无法入睡。第二天白天他又很好,然后和一个洋娃娃玩耍,第三天他看到弟弟吮吸母亲的乳房,他说:“不,不能吃母亲。”(Jean弟弟的名字是Gricha)母亲说:“他不是吃我,他是吃奶,你要不要吃点?”他说不,然后跑到厨房里,不时发出一些“吧吧吧”的声音。母亲注意到他再也不和他的洋娃娃玩耍了。当他再看到他的小弟弟的时候脸就红了,然后跑到厨房里去,这时他就变得有一点难以相处了。其他人提议做什么,他拒绝,会自己决定做什么。比如问他喝不喝水,他说不,但五分钟后会自己拿一个杯子,然后说我想喝水。对婴儿来说,他完全不注意婴儿,只是玩耍他的小卡车,那是他母亲在他弟弟降生后给的小卡车。当亲戚朋友来看这个婴儿时,他会说:“你好”。但还是不看婴儿。他并不是对婴儿很不好,当婴儿哭的时候,他会把大人叫过来,然后说:“你看,这个婴儿哭了”。原来他吃饭吃得很好,现在他想重新用奶瓶。原来,他已经变得很干净了,但现在他将尿和屎拉在裤裆里。但总的来说他还是很高兴,同时还有一个语言“啵啵”。 /ZD[[8e  
  vQ F.OP#  
  三周后,发生了一件有意思的事情。他对母亲说,看让怎么做。他家里有一个保姆,让就拿了一个洋娃娃放在保姆的床上,然后对母亲说,我跟保姆开的一个玩笑。然后对妈妈说不要给保姆说这个事情,我们看这个保姆来,看她如何做。母亲在晚上说晚安的时候他把洋娃娃抓在手里,他害怕自己开的这个玩笑太过分。第二天他又把洋娃娃放在保姆床上,拉着保姆的手,对保姆说你一定要看。保姆看到洋娃娃时说,这是什么呢?Jean说:“是Gri…Gri…Gricha。”然后保姆问:“Gricha在这里做什么?”Jean说:“Gricha占了你的位置,你必须把他拿起来,然后把他扔掉”。保姆把Gricha拿起来然后扔在地了,Jean就很高兴。又将洋娃娃捡起来,丢在地上,然后又捡起,又丢在地上。五分钟以后,母亲看到让把洋娃娃抱在怀里说“你多么可爱”,这里可以看到破坏和修复作用。过了一段时间,他不再“bei—beit”地发音了,开始说话了。 h1, W)wz  
3^ (VVAN  
  我现在讲第二个故事。是一个多尔多在他的门诊接待的一个孩子(Robert)。两岁半大。对他的刚刚出生的弟弟来说非常具有攻击性的、非常粗暴的态度。母亲就说:“你坏,你不应该这样对待弟弟,弟弟还很小,你不应该这样对待弟弟”。母亲觉得很恼火。当母亲离开房间时,Robert就打他的弟弟。多尔多就不愿意对孩子做心理治疗,而是让母亲给孩子找一个教育的建议者,因为多尔多认为不是Robert很凶恶很坏,而是他很痛苦。多尔多就建议当Robert打他的弟弟的时候,母亲就应该用一个很高的声音说她自己脑袋里想的东西。多尔多说,如果Robert把弟弟Pierre的玩具拿过来然后弄断,原来母亲就说“你很坏”,多尔多说:“你不应该说他很坏,而是说Pierre太夸张了,把这么多玩具丢在这里”。当亲戚朋友来看Pierre并说他很乖时,母亲就应该说,他不乖,他把屎尿都拉在裤裆里。如果Robert想到外面玩,而母亲没有空,母亲就应该说弟弟来了之后,让家里一团糟,也使得母亲完全没有空陪Robert去散步了。同时多尔多给母亲建议,不要因为孩子这个样子,母亲就不在Robert面前照顾他的弟弟,比如喂奶,哄他,而是母亲就是应该当着Robert的面做那些事情。同时对Robert说,妈妈太愚蠢了,要照顾这样一个小孩子。母亲要用很大的声音说Robert内心感到的东西,把它说出来。同时要把某些玩具放在角落里,不能对Robert说,但当Robert找到玩具时就要说,这是弟弟带给你的。这个观念使Robert的进攻性朝向玩具而不是他的弟弟。Robert有了玩具,如同妈妈有一个Pierre。 O 9KJQl9B  
  是什么样的精神机制,使Robert面对他的弟弟表现出那么强的进攻性?为什么Jean和Robert有这样的退行?为什么Jean把玩具丢在地上之后,事情就重新恢复正常了?为什么Robert当他表达他内心的感受时,他就真正变成了Robert的哥哥了? dHoc4e{  
  KkMKo  
  事实上,孩子是处在一个矛盾的状态中间,根据生的冲动的原则,推动孩子往前走。在这个前进中遇到另一个力量,一个相反的力量。就类似于树枝,会朝向阳光长,但当东西挡住以后就会往回长。当生的冲动被挡回来,孩子就能唤起焦虑和进攻性。孩子的成长受到阻碍,就会变得有进攻性。 1 $bG8ZA'  
Lb#`PT^/  
  接下来还有一个过程就是认同的过程,第一个是爱,是认同的爱。也就是有如同爱我的父母一样。因为对于已经长大的父母亲的认同意味着让孩子往前走,当孩子所认同的父母亲爱比他更小的孩子,这时他就迷失了。这个小孩也会试图去爱这个更小的孩子。我们能看到一个冲突的形式。Jean为了使自己更中性,就不去看这个孩子。当Jean认同了大人,他发现大人爱这个孩子,就引起了一个结果,一个退行性的行为,退到更小的他的弟弟的行为。对于Jean来说,他已经有一个身体的意象,是确定的。现在转回来,当父母亲爱更小的孩子时,他就获得了小孩子的身体的意象,这个意象和他已经获得的意象是不匹配的。多尔多就说孩子看到自己本身的无意识的躯体的意象和弟弟的躯体的意象,孩子就有一个破坏他自己的无意识的躯体意象的倾向。 YBMe=Vs  
z^:HZ(  
  (卢梭:正是如此,我们始终有一个对于远古史的一个破坏性的迷惑,是一个带贬义的夸张)。  OL Rl>  
Ab}>@8_s  
  在Jean的例子中间,他爱一个绝对的小彼者,因为有一个爱的认同:“我要如同一个爱我的人一样”。在爱和认同的过程中,孩子认同于父母亲。现在有一个新的孩子,父母亲的爱就转向新的孩子,大的孩子就要爱他的弟弟,认同于他的弟弟。但他不愿意割断以前的联系,冲突由此产生。 kFRbd%3l  
:w.CodH  
  孩子能去爱这个弟弟,同时也能像这个弟弟一样。手足情结是他能够爱这个兄弟姐妹而并不需要他和他们相象,这正是能在社会生活中生活的可能性。他是他自己,同时能够爱他人,彼者,这个彼者并不是他自己。在Jean的身上发生的是为了切开认同与爱,认同就是同化于他人,爱是独立的。Robert当时的情况,是他想爱这个弟弟,同时他想认同于这个弟弟,这就有可能摧毁他自己的形象。当时母亲说他弟弟和他不一样,这个差别表达出来以后他就能把爱和认同区分开,他就可以爱他的弟弟,而不用认同于他的弟弟。无论对于Jean来说还是Robert来说,他们都能成功爱他们的弟弟。一方面能爱,另一方面没有丧失自恋的基础。这个结果就是说,这时他们就和他们的父母亲拉开了距离,他们有他们自己的位置,和父母亲是有差别的。Robert在这之前,母亲和他在一起的快乐也是他的快乐,当弟弟出生以后,他发现母亲很快乐的时候他自己被冷落,这时他和母亲分开了。母亲大声说彼得不好的一面时,不仅说出Robert的内心感受,同时说出的是和Robert一样的东西,这就使Robert能继续认同于自己的母亲。当在孩子转变中母亲给了一个帮助后,并不是母亲要长期保持这种关系。因为母亲处在两个孩子中间,两兄弟处在竞争中。母亲仍然要保持一个距离。在兄弟关系间,也是兄弟之间相互爱,但不一定认同于对方。如果我们能够爱对方,而不是必须应该成为对方,象对方一样,有了这样的区分,我们就能和其他人在一起处在一个群体中间。如果我们经过了手足情结后,在面对一个小彼者的时候,并不需要非常的防御。手足情结是俄底浦斯情结前的准备阶段,这里有一个分裂,就是爱和认同之间的分裂。 _qQ(]  
                    2 L \Dj[  
讨 论: N  v{t  
zK.Ji\  
  经过手足情结,孩子达到爱和认同的分离,是不是会促使他对母亲的认同和改变,是不是这样的关系? 'j*Z\EY  
                      V-tREf:Pp  
  对。和母亲的认同发生变化。孩子还是能认同母亲,但也许感觉不一样,但是他不焦虑。当他第一次认同弟弟时他和母亲的感觉不一样,他就有一个焦虑。现在就学习了。 J|UBi1F:  
  Q6qIR,;  
  当母亲大声说Pierre坏话的时候,对Pierre是不是会有一个影响? 'w0Q nSYB  
I 5*_3  
  多尔多当时研究得很细,说母亲在说这些话的时候声音要高,但要具有音乐感,Robert听到的是内容,而彼得听到的是音乐声。因为母亲这个话虽然很高,但仍然是很和蔼。Robert听到的仍然是一个双重的意思,有母亲开玩笑的意味。多尔多说对于母亲来说这是非常困难的,抱着小孩说小孩的坏话。非常需要父亲的帮助。  &.lM<  
g4WcZF$  
  可不可以在别人夸奖弟弟的时候,也夸奖Robert? inD#E$:B  
u$) *s% nz  
  问题是Robert对他弟弟很凶,如果母亲说你也很好的时候,Robert并不相信这些话,因为他对弟弟很凶,并不是所有的孩子都象Robert那样极端。之所以具有进攻性,是因为有一个掉进去的可能性,所以他想避免掉进去,才对弟弟有一个进攻性,想保住自己。 T}u0<D  
94 k k3_  
  在独生子女家庭和孩子年龄间隔时间比较长的家庭里,手足情结是如何的关系? 8^#Q4"X<  
C0<%WU  
  手足情结主要是说孩子的年龄间隔比较小,如果差别太大是另一个问题。必须有一个认同的可能性。如果有孩子之间有十年的年龄差别的时候,弟妹出生的时候,孩子正在进入少年期,本身就想割断童年期。孩子出生以后就和他的关系很小,但是14-15岁的孩子占据的是父母亲的位置,是以父母亲的孩子来看待这个孩子。(如果是4-5岁时呢?)这个问题必须具体问题具体说,在座的各位如果遇到这个问题再研究了。一般来说,会有一个强烈的罪恶感。完全依赖于不同的情况,是整个家庭的动力学关系,也依赖于与父亲的关系。 o+ *~exp  
\o_KO2  
  新生孩子作为一个因素,在改变和母亲的关系起了一个重要的作用,好象是他改变了和母亲的爱与认同的关系。那么,在独生子女中的独特性如何? B%1poHr2O  
\r[/f "9W  
  这是一个问题。独生子女强化了与母亲的认同。 1A9 B%=J  
m-& (  
  (卢梭)家庭是从两个孩子开始。在中国,现在只有一个孩子,这个问题是你们应该解释给我听的。 <7C99JW  
5mY7^$Od  
  Robert的年龄? bn{}DHv}/  
%0B/ &$  
  两岁半。 _ila V4!8  
                    %T a&+<N  
  爱和认同的问题,一个人面对三个大人,三个祖辈,每个人都要求我的认同,我觉得我从来没有分清楚爱和认同。 C5eAtF  
W%[G^p;k  
  独生子女强化了和父母亲的联系,尤其是父母亲的认同。 dD'SD0P+%~  
6vs0 {MK[&  
  联系昨天的代的传递,更多的是爷爷奶奶等比父母的影响更大,那么在西方是否有这样的研究注意到爷爷辈的影响? bYR!kr/DQ  
Hv*pl Vl  
  没有一个理论来解释。问题比较复杂,但对中国来说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 $?3h@ c  
v?tNPD$  
  (卢梭)祖辈的影响是一个社会领域的。 'j^ tN9  
P+#z\  
  (霍大同)在中国孩子与祖辈的互动也许强于与父辈的互动。举我自己的例子,我就和奶奶的关系更紧密,和母亲的关系远一点,但和母亲的情感关系更强烈。对我来说,更感兴趣的是孩子从原来对母亲的爱和认同变成一个把爱和认同分开的状态,孩子有一个进攻性的趋势,孩子是不是也有这样的一个过渡阶段。 +J< s\Rh  
4Z`I)L,pb"  
  这里强调母亲,在手足情结中,是不是也要强调父亲的作用? LV _Gk&  
>Ah`!6!%  
  强调母亲是因为孩子是从母亲的身体中出来的,在孩子的发展中,是回到母体还是离开。 s\=%zvt3  
Wi~~TaO?1  
  (霍大同)在儿童精神分析中都强调母亲的作用,比如克莱茵、温尼柯特和多尔多都是这样,而弗洛伊德和拉康研究的是成人精神分析,更强调父亲的作用。 d8Ormt  
.f<\ 5iM  
  爱是一个独立的,认同是一个联系的,孩子为什么要爱一个人,为什么要认同一个人? ZS ":f>  
rq)!2sx  
  没有解释原因。正是爱和认同的区分是对俄底浦斯的一个准备。如果把爱和认同拿到弗洛伊德的框架中可以认为爱源于性的冲动,认同源于生的冲动。 u<|e3o  
                    'mK!5LU  
(休息15分钟) %7flQ  
V{ i1mph\  
  我们仍然讲手足情结但是是在另外一个框架中间,在拉康的结构中是在结构的时刻发生了这个手足情结。在1936年拉康发明了镜子阶段。 KK9O?~S)  
                [+sUht[8.  
  (卢梭:他没有发明,他只是利用了镜子阶段这个概念来解释镜子前的事情,试图将自我和镜像联系在一起。) O- Ulcb  
[x3# +S  
  我想讲拉康在1938年写的一个文本。38年拉康讨论了弗洛伊德的第二个拓扑理论。拉康不仅讨论主体的认同的危机,也讨论20世纪的认同危机。20世纪的认同的危机是由当时社会的解构倾向导致的,同时是科学和技术发展后果的社会发展。拉康重新用了弗洛伊德的1922年的一个文本,叫做《关于嫉妒、妄想和同性恋的神经症机制》。当时弗洛伊德说,孩子面对两个客体的选择,要么爱母亲,一个彼者,要么爱自己。在这个文本中间,弗洛伊德说自恋的这种爱,对自恋客体的爱包括对彼者的爱,彼者如同自我。也就是这时有一个对彼者和自我的联在一起的投注,正是这个使我想跟大家讲的发生在手足情结中的事情。 TTsw- I  
b5Jn`-Q  
  我们用镜子阶段的概念。拉康将两个事件结合在一起,把自恋和进攻性连在一起。因为自我是在通过镜子中的另一个形象,是进攻性和自恋构成了自我。镜中彼者的形象是作为一个彼者而言,自我对镜子中的形象有一种进攻性的倾向。同时彼者的形象是从我这里来的,孩子仍然爱他。自恋一方面是通过对自己身体形象和那个镜像的彼者的形象两个东西构成的,这时就引起一个紧张。也就是说在镜子中的这个形象吸引了我,同时推动了我。一方面我的存在依赖于镜像,同时镜像对我来说是一个陌生人,异化的概念就由此引入。因此,拉康解释,我们总是同时具有爱和进攻性,并不能通过排除两者中的任何一个。要么是彼者要么是我,我们不能通过这个方式来解决。不能说排除我爱的那个他,或者是我爱的他排除我。正是这样是手足情结。让不能仅仅把他弟弟杀掉来解决这个情结,让在弟弟身上遇到他自己的东西。他弟弟唤起了他内心的某一部分,如果让他弟弟消失掉,只能让他自己身上的某一部分消失掉才有可能。 J u^-Z>T?  
- QT~LjX  
  拉康当时写了一本《家庭情结》。第二章里有一个概念,闯入情结。(它的第一章是断奶情结。通过断奶离开母亲的身体。)然后是弟弟妹妹来的闯入情结,即如果有一个人来到我的领地,我怎么办。第三章才是俄底浦斯情结。对于嫉妒而言,本质上来说并不是代表生命的竞争,而代表着一个精神的认同。这是竞争发生年龄差距很小的手足之间,不发生在年龄差距很大的手足之间。对于两个孩子的冲突不能仅仅理解为两个孩子之间的冲突,而是两个孩子之间的位置的冲突。拉康讲一个2、3岁的孩子看到母亲给弟弟喂奶,他完全惊呆了。拉康问,主体在哪个地方,是在看到这个场面的孩子身上还是接受喂奶的婴儿那里?拉康说,开始的时候是爱和认同的混合。首先有一个认同,然后是一个进攻性。一个2、3岁的孩子看到母亲给婴儿喂奶,他并不需要吃奶,他为什么还嫉妒?这个婴儿把这个2、3岁的孩子带到他刚刚离开的阶段。在这里可以看到多尔多和拉康的理论的一致性。拉康写家庭情结时是38年,多尔多的书是30年以后。 t>> i)H  
Jg*~b=$I  
  (卢梭:同时二战后两个人曾在一起工作。) psooC/N  
P?zdug>7w  
  多尔多给出一些具体的例子。拉康说小弟弟的形象,差不多是2、3岁小孩的复本,孩子仍然处在自恋的阶段,一方面是他的复本,如何引进一个真正的闯入者。事实是弟弟的这个形象作为他的复本强化了他的自恋,拉康使用了一个闯入这个概念,这个形象来到的时候还是扰乱了他自己原来的状态。通过和这个形象的这种竞争关系,才有可能引入一个真正的彼者,然后由此打破他的自恋状态。或者孩子认同于他的小弟弟,重新回到被母亲爱的状态中间,或者考虑成为一个竞争者,就建立起一个真正的小彼者。我们要认识到另外一个人值得成为一个竞争者,因此这个竞争关系是对于一个彼者的承认的开始,竞争的关系意味着要摧毁对方,同时是对彼者的一个承认。 0w8Z6pU7r  
<OqHo5 2  
  如果我们说要把拉康和多尔多作一个区分的话,那么,拉康强调的是必须要进入一个彼者的竞争关系中才能真正接受一个彼者,而多尔多说面对一个小的彼者时,会退到一个小的彼者的状态中。拉康更多的是说彼者身上的我的形象,多尔多更多是没有强调这个部分。羡慕或者忌羡,在法国忌羡是一个很羞耻的事情。弗洛伊德说女孩羡慕男孩子有一个阴茎。在其他国家,比如阿拉伯国家,羡慕是被大家充分承认的,被叫做“坏眼睛”。所谓的这个羡慕是指别人有的一个东西是我想要的,而我没有。我觉得我没有,实际上是有一个对另外一个彼者的想象,是彼者拥有一个相对我而言更多的东西,但是是想象领域的。这不是刚才所说的竞争关系,而是破坏彼者所拥有的那些东西。比如我看到另外一个人有汽车,我羡慕他,在这种情况下我把他的汽车砸坏。竞争是指你有了一个50万的汽车,而我买一个100万的汽车。因此羡慕是对自己的一个破坏同时也是对另人的一个破坏因素。之所以讲,是因为羡慕是来自于对彼者的想象,比如让的例子中,母亲必须帮助让认识不仅他的弟弟有一个好东西,而且让本人也有一个好东西。如果为了让自己感到有一个好东西,就必须打碎镜像对自己的捕获。我不知道在中国这种羡慕是大家经常讲到的,承认有这样的事实,还是羞于启齿? }/oG\  
L,s|6  
  (秦老师:一山不容二虎,是竞争关系。我知道有个女的进城,就有这种妒忌,然后专门破坏一些高档汽车的轮胎,五十多年。) 75J9^:= <  
,#C/$  
  忌羡是自己想象一个彼者有的而自己没有东西,想象的是他想破坏,那么这个破坏是如何实现的? 5~y~K`GD~  
00tbdL  
  在很多例子中并没有实现,而是试图控制。这时需要消耗很多能力,这种控制在治疗中是经常听到的。是非常人性的一个平衡。 ;x ni.{   
羡慕和忌羡。嫉妒进入的竞争关系,忌羡进入的是破坏关系。 U%4X> kd  
g]2GuvWe  
    认同和爱的关系,是爱的一个反面,从而发生冲突,去破坏小彼者拥有的东西。怎么理解? 9$GS_j  
  U,2em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忌羡是爱和认同没有充分的分开。 +Ym?   
:%$?w6  
  2、3岁小孩看到小婴儿,同性别与不同性别的话是否有区别? B OEF&A;  
D3Q2\-Q  
  在那个时候性的差别还没有起作用,在俄底浦斯的时候才起作用。 vQ Cg'8Bp  
+/&Y cZ  
  没有这种东西才有这种忌羡。对小弟弟的忌羡让他有一种破坏性的冲动,是否让孩子找到自己有的东西才会消除这种忌羡,那么这种东西究竟是什么呢? XZ@N>\  
f>qH$+A@   
  在让的例子中间是都有的。可以唱歌,实际上他拥有这些东西。有房子和没有房子的,可以达到毁灭性的平衡,在想象中的毁灭。所有的东西都不存在。道家和佛教的一种思想,在这个例子中,他不看这个孩子,认为这个婴儿不存在。但这不是完全绝对有效,直到最后也没有效。是一个道家的防御机制。这个防御是我不想他,他不存在,是一种很穷困的状态。(我想说的是小孩通过什么都不管,主体的感觉会冒出来,这时就会有孤独症的。只有主体,没有大彼者,小彼者,而主体也就不存在,就只有孤独症了。当我在彼者的形象中看到我的形象,这个彼者不存在,我也不存在,如果这时,既没有象征也没有想象的维度,就只有孤独症的状态。) 009q`C,|a  
  也许你这个经验允许你重新认识到彼者,承认彼者的存在,承认主体和彼者有差别,(承认这种破坏性的关系,这两者之间的关系才改善。不是作为一个对象来承认。承认自己的这个想象,就承认有一个彼者。)实际拥有一些东西,而我想像对方拥有的东西,而我不拥有。引入欲望的词就能理解。 # ;sx   
V0<)m7!=C  
    关于自恋的问题。多尔多的自恋,没有彼者的自恋,在时空联系中找到一种自恋,而拉康的自恋是彼者,是镜像,是闯入者的关系,那么这两种自恋的关系? !q;_,N(  
  2I[{yaYB4D  
  拉康的概念要到弗洛伊德的自恋概念中寻找。实际上是把另外一个人接到自己身上才产生了自恋。拉康、弗洛伊德和多尔多是否不一样?只是立场不一样,弗洛伊德谈原初自恋,这是不依赖于彼者存在的,而多尔多说的就是这种。多尔多有三种自恋,第一个是存在的持续性,母亲的自恋作为他的安全基础。第二个是原发性的自恋,是相对于目光而言,是孩子和母亲联系在一起的色情关系。第三种是次级自恋,继发自恋。男孩子说我是一个男孩,女孩说我是一个女孩,它已经考虑到性别的差别。最早的基础性的自恋,是孩子仍然是母亲的一部分,第二是原初的自恋,是孩子和母亲有一个区分,但力比多的冲动把孩子和母亲联在一起,但自淫的存在有一个色情的关系。温尼柯特和多尔多有一样的概念。基础性自恋中,是孩子在内心中感到母亲是作为一个在的基础。 j ctjT@^  
Bg=[a#  
  忌羡,最后的目的是承认主体和彼者的差异,忌羡时差异已经存在,实际上主体差异是在先,只是最后又认同这种差异。 gM>/9  
                    5{ET8!(  
  被划掉的主体是小彼者,理论上有一个循环,现在有一个阻碍使这个循环不能畅通,是主体太在乎彼者。在让的例子中,他把弟弟的玩具砸碎,但他不能完全破坏掉对方。太在乎别人就有一种进攻性,孩子是用行动来表达,而成人是用精神来运转。
文章录入:助人自助    责任编辑:teacherli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字体: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栏 目  导  航

           网站地图

    栏目名称

     目     录

    网站介绍

    创办者风采

    版主介绍

    专栏介绍

    学习情感  学习动机

    学习意义

    情绪调节

    学习归因

    学习方法

    阅读

    理解

    记忆

    分析

    计算

    运用 

    自我管理

    学习计划

    时间安排

    自我反馈

    监测调控 

    学生人际

    友伴关系

    师生关系

    亲子关系

    异性关系

    社会关系 

    教学论坛 教学论坛 

    复习应考

    复习策略

    应考心态

    应考技巧 

    家教探究  行为教育

    品德教育

    情感教育

    智力教育 

    国学经典

    《学记》探究

    《老子》说事

    《论语》为人

    专家讲座 

    西方精粹  流派观点介绍

    专家讲座摘要

    书信往来

    学生来信及回复

    家长来信及回复

    教师来信及回复

    书目介绍

    工作室新书介绍

    心理学书籍介绍   


    网站访问量统计


    自2007-12-12 17:00开始统计

     本站声明:
    本站的少部分资料,文章,教程来自网上收集,其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如果有任何侵犯您权益的地方,请联系我们,我们将马上进行整理,本站所有资料仅供参考,谢谢。管理员联系方法---邮箱:shandonglaixi@sina.com。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文章
    如何改变小孩爱搞小动作的习
    三孩子与男同学过多交往,早
    怎样让孩子提高学习成绩?
    孩子迷恋游戏,不愿意上学,
    怎么样帮助高考的孩子排忧解
    家有调皮不听话男孩
    高二学生不适应学校环境
    孩子在校不写作业咋办?
    孩子每到考试前就不愿做作业
    孩子欠缺理性思维怎么办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