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脾气暴躁怎么办?
李老师:
我曾经因为孩子的教育问题多次麻烦您。
今天早上,学校老师又把我叫到学校,事情是这样的:我的孩子负责自己班级的自行车棚管理,今天早上有几个其他班级的同学将自行车放在他们班的地方,于是几个同学就纵恿他把车子推倒,于是管理车棚的老师就过去管他,估计是和老师之间语言.行为上有冲突或训斥,并把他带到门卫处理。因不服从老师管理,将门卫的门踢坏。后来我被叫到学校,缴纳罚款,学校可能要给予处分。后来现场的老师说,这孩子现场情绪特别激动,非常不冷静,态度非常强硬,全然不顾别人的劝说。
这孩子脾气暴躁,但这段时间,老师同学和我都感觉他比以前明显好多了,即使今天,当自己班级老师跟他说这件事时,他也很诚恳地承认了错误,就是在一定情况下控制不住自己。这孩子是典型的“能哄不能强”的性格,为此我也没少批评他,引导他,效果也是有的。
今天又发生这样的事情,我该怎么跟他说?
心宁
家长心宁:您好!
你也应该知道孩子的脾气暴躁,不是一两天形成的,也不是一两天就会改变的,尤其是孩子进入初中后,随着学习的压力越来越重,师生人际关系也越来越容易起冲突,这并不是现场一两句话就可以说好的。
教育,尤其是培养孩子的一种心性,都不是仅仅在发生了问题时候,说几句话就可以解决问题的。问题的发生不是只表现在当前的事情孩子不会处理,或者不知道如何处理。其实,问题的发生,表现的就是孩子的一种心态,一种心性。
可以说,“能哄不能强”的性格大都是小时候家长给惯出来的。我这样说有点武断,但这确是事实。你想一想,为什么“只能哄”,不就是小时候哄惯了,孩子听惯了哄话;为什么“不能强”,不就是从来没有强过,或者有过几次强迫,最终大都是家长给孩子让步了,孩子从“能哄不能强”中得到了自己想得到的好处吗?
讲脾气,谁都是有的,只不过有的人有了脾气不能发,因为他知道发了也没有用处,甚至会得到更严厉的惩罚,得不偿失,所以只得忍气吞声,时间长了,形成习惯,也就形成了一个人不习惯发脾气的性格。而有的人,在一次次的发脾气中确实得到了自己想得到的东西,甚至都是在不断地增加发脾气的严重程度后得到的,所以,他的脾气就会越来越大,他根本就不会,甚至不习惯掩饰自己的不满,只要有冲突,就会爆发出来。只不过小时候的脾气再大也没有多大的破坏性,家长会不在意的,随着孩子的年龄越来越大,破坏力也越来越大,所以就会出现象你说的这种又是踢门又是顶撞。
当然,作为一种情绪,不可能一直的延续下去,尤其是像发脾气这样的情绪和行为,是需要能量的,当其能量消耗得差不多的时候,自然就会好起来,那不是因为他的知错和悔悟,也不是因此而变好了的证据,虽然我们也往往会因而认为孩子“很诚恳地承认了错误”,可以说,发脾气从来没有因为承认错误而改变了的,以后再遇到类似的情景,只要他有足够的能量,他还是要发脾气的,因为发脾气对他没有坏处。
要改变孩子的发脾气的性格,也不是不可能的,但要花费一定的精力和时间。改变一个性格,首先要改变一个人的习惯,更重要的是要改变一个人的观念和态度,其实,态度和观念往往就是在习惯中形成和改变的。
爱发脾气,起码有两种错误的观念和态度:一是不善于理解他人和事物,二是不会尊重他人和财产。这两种观念和态度一般就是来自于从小的我行我素,自我中心,遇事不冷静,行事粗鲁。
人有气,就要发出来,暂时忍住不发,最终忍不住的时候,还会大发,其破坏性更大。所谓的“忍”,往往都是很难做得到的。真要不发脾气,关键要理解面前的人和事,尽管自己认为他人做得事情不对,但是他人做事,即使做错了事,也是有他人的原因或理由,并不是无缘无故地就做出了让我们不可接受的事情。我们如果能从对方的角度考虑问题,弄清问题的来龙去脉,事情的缘由,可能事情就会好理解的多了。容易发脾气的人往往大都是自我中心,脑子不会转弯,也就是老百姓说“一根筋”。
所以,善解人意,就是不发脾气的最基本方法。这一点,我们当家长的应该在平时和孩子多聊一聊,不是在孩子出现问题时候聊,而是在孩子能够冷静下来动脑思考问题的时候聊;不是针对这孩子自己的问题去聊,而是先借着别人的问题去聊。在聊的过程中,让孩子去分析去判断并且作出他自己的结论,我们大人不必过多地指责孩子,只是给于一些引导就可以了。
尊重他人,可能是现在我们孩子最缺的一种品质,因为娇生惯养,孩子自我中心,眼中无人,心中无事,小时候无论玩耍和吃东西,都是独占;长大了做事情,也往往不会与他人合作,只要有矛盾,就要发泄出来。虽然有了问题会后悔,但他后悔的不是对人的不尊重,也不是后悔自己行为的鲁莽,只是后悔一个不应该的结果而已。其实我们家长往往也只从孩子鲁莽的不良结果上教训孩子。
真正要让孩子学会尊重他人,首先应该让孩子学会尊重父母,让孩子懂得一些基本的利益和做人的规矩。这些我们做父母的可能都是知道的,只不过在平时不会特别在意地要求孩子罢了。我平时辅导孩子的时候常常会注意到,凡是脾气不好的孩子,他并不对我发脾气,而是对他的父母动粗,无论是语言上,还是行动上,有时候都让我看不下去,但是家长却是无动于衷,好像那是应该的。可以中央说,只有在家里能够尊重父母的人,在外面才能够尊重他人,才会遇事不随便发脾气。
善解人意,尊重他人,是我们当家长给孩子比上的一节课,而且是必须合格的一节课,如果这一节课没有上,或者上了也不合格,那么,孩子的这一生都不会太顺利的,你想一想,去了我们当家长的,社会上还有谁会听他发脾气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