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位置: 学习心理在线 > 文章中心 > 家教探究 > 情感教育 > 文章正文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公告
    关于近期网站无法访问的解决方法  [admin  2009年12月22日]            首届儒家教育讲稿下载  [admin  2008年12月23日]            本站荣获青岛市优秀教育网站一等奖  [admin  2007年12月4日]            www.teacherli.cn和www.teacherli.com均可访问本网站  [admin  2007年7月6日]            欢迎您参加“会员章程”讨论!  [teacherli  2006年12月18日]            “李老师工作室”会员章程  [admin  2006年12月18日]            网友您好!请您参加本站调查。详见“站内调查”栏目。  [teacherli  2007年3月12日]            请各位网友注意:本站版面扩充,增加了部分专栏,欢迎大家到此发表文章。  [admin  2007年3月8日]        
怎样克服孩子学习情绪化?         ★★★
怎样克服孩子学习情绪化?
作者:teacherli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4808 更新时间:2007/11/2 9:32:59

怎样克服孩子学习情绪化?

老师:
   你好,怎样克服孩子学习情绪化?

 

这位家长:您好!

我们一般人所理解的学习情绪化,可能就是孩子在学习的结果很好的时候,就会喜形于色,很高兴,而且情绪好的时候,就会精神振奋地学习,很投入,很专心,很有成就;学习或者考试的结果不好的时候,就会风云突变,精神沮丧,情绪不好的时候,也会六神无主,心灰意冷,精力不集中,胡思乱想,学不进去,当然也不会学好了。就是说,孩子在学习的结果上的情绪反应比较强烈,甚至是依靠情绪来学习的。

学习情绪化,很容易形成一种学习上的恶性循环。因为,不理想的结果一定影响情绪,不好的情绪又会影响行为,消极的行为又会进一步导致更不理想的结果。因为,靠情绪来学习,一旦情绪不好,就很难学进去;学不进去,就很难有好的结果;没有好的结果,就更不会有好的情绪;发展下去,就会更学不进去,导致情绪更坏。

要克服学习情绪化,最好先弄明白:什么是情绪?什么是情绪化?情绪化的原因是什么?这些问题清楚了,怎样克服学习情绪化也就不难了。

人的心理现象一般分为三个方面,就是认知、情绪和意志。

认知,其实就是我们所说的学习,就是人的大脑对客观事物或客观规律的加工及把握,学习过程主要就是反映事物的本身所具有的感性的或理性的特性。

意志,其实就是人的自我控制。在学习上,就是人们对自己的学习活动的自觉能动的调节,这是人们学习活动的延伸,是人的主观能动性在学习过程中的反应。学习活动和意志活动都是以客观事物本身的特性对人的意识起作用。

那么,情绪又是什么呢?

人,作为物质世界中的一个主体,周围无时无刻都会存在着若干的客观事物。而相同的客观事物对不同的人却总是有着不同的某种意义。比如说,一粒小麦,对农民来说,它就是一颗种子,预示着明年的粮食丰收;而对于一个工人来说,一粒小麦,就是面粉的原料,意味着可以做成好吃的馒头。再比如,一份高考卷子,对于一个大学教授来说,这是选拔一个合格的希望继续深造人才的一个依据;而对于考生来说,一份高考分数,就意味着自己将来的前途和命运。

客观事物有时会符合人的愿望和需要,也有时候也会不符合;有时候会有利,有时候也会有害。因此,当人们面对客观事物时,总会有一定的态度。有时候会心旷神怡,激情澎湃;有时候也会痛苦懊恼,伤心恐惧。这就是客观事物对人们所具有的特定含义所引起的。

所以,心理学将情绪定义为:情绪就是个人对客观事物特定意义的心理反应。也就是说,情绪就是人们看待自己所面对的事件意义的一种心理表现。

情绪的第一个特点,就是主观性。也就是说,情绪,是以自身的愿望、需要、渴求的欲望、追求的目标为中介的一种心理活动倾向。小孩子看到别的小朋友有好玩的玩具,他就想要,他不会考虑这是不是自己的东西,也不会考虑这需要用钱来买,当自己想要得到玩具的愿望不能满足的时候,他就会跟家长哭闹;而一个很懂事的孩子,就会克制自己不应该有的欲望,他就不会表露出这种欲望,甚至会说,“我不愿意玩那个玩具。”同样的一次考试,对学习好的学生来说,无疑是一次很好的展示才华的机会;而对学习差的学生来说,就是一场不可避免的暴露自己无能的灾难。

情绪的第二个特点,就是两重性。也就是说,情绪,有积极与消极之分。凡是对人有积极意义的事件,引起肯定性的情绪,而对人有消极作用的事件引起的则是否定的情绪。就是说,情绪有好情绪,也有不好的情绪。小孩子听到父母说马上就给自己买玩具,他就会露出笑容,会显得很听话;如果父母不答应给买玩具,他就会生气,连自己手中的玩具也会摔碎。考试成绩好,会给学生很自信的感觉,会激励学生继续努力;考试成绩不好,会使学生感到自己的付出没有得到回报,就会引起不好的情绪。

尽管情绪的发生,兼容着生理、心理、本能、习惯、环境和社会等各种因素,可总的来说,情绪的产生、维持或改变,都是以人和所面对的事件的好与坏的关系为转移的。也就是说,人对事件的态度决定着情绪的产生、维持和改变。如果认为考试考砸了,就是说明自己高考无望,或者说明自己就是比别人笨,那么,考试就会产生消极的情绪,就会让人担心、害怕,甚至恐惧;如果认为考试就是为了提高自己的学习水平,来检查自己的学习漏洞,就是为了改善自己的学习,那么,考试课是能就会激发出好的情绪,就会喜欢考试,就会期望考试,就会感谢考试。

情绪,无论是好情绪或是坏情绪,并不是一种完全不好的心理反应,而是一种人类必不可少的心理反应。

首先来说,情绪是一种适应生存的心理工具,它是向外求救求助和引起共鸣的心理表现方式。婴儿在出生后,还不具有独立的行动和觅食等维持生存的基本能力,甚至连语言和躯体的传递信息能力都没有,他们就得靠情绪,得到成人的体察、关照和哺育。成人也要通过兴奋表示自己的信心和力量,通过微笑向对方表示友好,通过愤怒使人恐惧后退,通过委屈来表示自己的软弱和无力,以获得同情,或者通过同情来维护人际关系,促进社会亲和力。

情绪对内则有着激发心理活动和行为动机的功能。因为,情绪可以放大内驱力的信号,从而更有力地激发行动。比如对考试的担心与害怕,往往会把自己考砸了所面对的危害程度进一步加强,放达到无法接受的程度,使自己产生更大的动力去克服面前的学习困难。再比如,人对事物的好奇心和兴趣感,往往就能驱使人们更加集中注意力,启动思维加工活动,支持着对新异事物的探索。

情绪对心理活动还有着强有力的组织力。好的情绪对其他的心理活动会起到协调、组织作用,而负面的情绪则会起到破坏、瓦解或者阻断的作用。有研究证明,情绪能够影响学习的效果。中等水平的愉快和兴趣,会对学习提供最佳的支持,过高或过低的情绪均不利于学习。处在良好的情绪状态时,更容易回忆那些带有愉快情绪色彩的材料;如果记忆的材料在某种情绪状态下被记忆,那么在同样的情绪状态下,这些材料更容易被回忆出来。

人的行为也常常被情绪所支配。当人们处在积极乐观的情绪状态时,倾向于注意事物美好的一面,态度和善,乐于助人,勇于承担重任。而消极的情绪状态则使人产生悲观意识,失去希望与渴求,也更容易攻击性。

情绪的产生取决于人对事件的理解和评价,通过理解和评价来确定事件对个人的意义。也就是说,情绪可以促使人们靠近那些有益的事件,离开那些有害的东西。

情绪是所有人都具有的一种共同的心理表现,但是,由于不同的生长环境、不同的家庭教育,会给孩子形成不同的情绪反应方式。如果家长对于孩子的情绪反应过于敏感,也就是说,孩子只要有情绪,家长就会及时地给与满足,那么,孩子的情绪就会越来越得到强化,孩子在面对问题的时候,就会更容易运用情绪来进行表达;在这同时,孩子会对客观事物形成一些不正确的观念和态度。比如,孩子看到别的小朋友因为做得好受到了表扬,而自己没有,就会闹情绪;如果家长马上也给与表扬,一般都是不切合实际的,孩子会破涕为笑,次数多了就会形成一种“自以为是”的观念和“愿意听好话”的态度。如果这种态度带到学校的学习中来,就很容易形成情绪化的学习态度和观念。

学习情绪化,其实就是学生缺乏对学习行为及其结果等客观因素的正确理解。

通过前面的分析,我们可以知道,情绪是可以改变的,关键是两条:一是人对事物的认识和态度的改变;二是在反复训练中改变情绪的表达方式。

人对事物的认识和态度的改变,这是纠正学习情绪化的关键。

前面说到,人的心理现象包括学习、情绪和意志三个方面,而学习就是面对客观,把握客观规律和特点。学习的最大特点就是客观性和规律性,这与情绪的主观性以及两面性恰好相反,这之间是相互矛盾的。比如说,小学生学的加减乘除,不管你主观愿望如何,你违反了算术法则,结果就是错误的,这是机器都会做的事情,靠情绪是无法解决问题的,计算的结果不是靠主观愿望得出结果的。尽管情绪可以促使学生更加认真地去学习,但是当学习的难度达到一定程度的时候,情绪就只能起破坏作用,因为,情绪只能是复杂的事情越来越乱,知识的规律性,只有靠理性的学习来把握。

再说,意志也是与情绪相对立的心理现象。也就是说,一个容易情绪化的孩子,往往就是缺乏意志力的孩子。因为,意志,就是克服自我欲望的一种调控能力,而情绪所表达的就是个人的欲望。当不能实现的欲望不能被调整和控制的时候,就是情绪化了。情绪化比较严重的孩子,往往会在课堂上因为回答错误,感到自己没有面子,虽然没有受到老师的批评,这一节课也无心再听,甚至会顶撞老师,捣乱纪律,跑出课堂。

如果孩子能够正确地理解学习的真正含义,学会客观地面对现实,学会调控自己不合理的要求和欲望,那么,情绪化的问题也就不消自灭了。

再比如,对待考试的意义的理解和观念,就是直接影响考试情绪的关键。如果把考试理解为显示自己学习成果的机会,理解为与别人一争高低的机会,那么,一旦考砸了,那就是天大的灾祸,是谁也不能接受的,更会影响以后的扎扎实实地学习行为。如果把考试理解为就是找自己学习中的问题,就是为了纠正自己还不清楚的问题,是一个纠正学习错误的机会,那么,学生即使考砸了,他也不会闹情绪的,因为,他会抓住这个改正错误的机会,努力把自己原来不会的,误会的,马虎的,等等错误,一一改正,会感到这是一次值得侥幸和可以弥补错误的机会。

观念的改变和形成,要靠反复的实践和体验,这不仅需要家长的榜样,更需要家长的适当引导。

反复训练改变学生的情绪反应方式,主要是老师和家长的事情。因为,学生的不良情绪反应模式就是在家长和老师的影响下形成的,要改变,还得靠老师和家长的训练。

一是家长老师本身就要理性化,改变自己的情绪化倾向。家长老师的情绪化表现,就是在孩子取得好成绩的时候,只是一味的叫好,不会和孩子认真分析成功的原因何在;在孩子考试考砸了的时候,不是埋怨孩子不用功,马马虎虎,就是怕烧怕烫地不敢和孩子交流关于学习的事情。老师家长的情绪化表现,实际上都是给孩子做了情绪化的榜样,孩子也会更强烈地运用这些情绪表达,来求得家长和老师的理解。如果我们家长老师无论孩子考得好与坏,都会很客观地和孩子一起分析学习的成败原因,找出有利于学习的原因和不利于学习的方原因,关注孩子学习中的客观行为,关注孩子出现错误的客观原因,关注孩子纠正错误的客观行为,那么,久而久之,孩子也就会理性来对待自己的学习了。

二是家长老师要改变应对孩子情绪的方式。可以说,情绪化的孩子,都多都是情绪化的家长训练出来的,要改变孩子,就得改变家长和老师的训练方式。

家长老师不良的应对方式就是,当孩子出现成绩的时候,无限上纲地夸奖,不着实际的捧孩子;当孩子学习出现问题时,不是上火焦躁地批评指责,就是小心谨慎地不敢追究。这些方式,都很容易强化孩子的情绪化。因为,面对这样的家长和老师,孩子的情绪化不仅能够给孩子解一时之围难,而且以后也不必多么认真努力。因为,老师家长的批评和指责,不仅不会让孩子感到惭愧反省,反而让孩子感到心安理得。

正确的反应方式是,当孩子出现成绩的时候,家长老师不必大加夸奖,可以让孩子自己总结自己的成功原因,让孩子找出自己的进步和提高。表扬孩子,关键是实在,更重要的是让孩子看到自己的真正进步和进步的原因。当孩子出现问题的时候,并不是不敢批评,也不是一味地批评指责,也应该让孩子自己分析问题的原因,也是实事求是地找出出现问题的根源,并要具体实在地做出改正的要求和做法,以便于孩子实行和家长老师的监督和评价。

也就是说,孩子笑的时候,家长不要跟着笑,要问明白笑的理由;孩子哭的时候,家长不要跟着难受,等孩子不哭了,再问问什么原因,探讨一下以后遇到这样的问题应该如何应对。

总的来说,学习情绪化,就是忽视客观现实和事物的规律与特点,仅仅以自己的需要和理想为判断标准来看待面前的事物。要改变学习的情绪化,就要改变观察事物的角度,转变理解问题的观念和态度,把自己的主观想法换成客观现实,把自己的愿望换成客观规律,改变应对问题的方式和方法。关键就是客观理性。

 

文章录入:teacherli    责任编辑:teacherli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字体: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栏 目  导  航

           网站地图

    栏目名称

     目     录

    网站介绍

    创办者风采

    版主介绍

    专栏介绍

    学习情感  学习动机

    学习意义

    情绪调节

    学习归因

    学习方法

    阅读

    理解

    记忆

    分析

    计算

    运用 

    自我管理

    学习计划

    时间安排

    自我反馈

    监测调控 

    学生人际

    友伴关系

    师生关系

    亲子关系

    异性关系

    社会关系 

    教学论坛 教学论坛 

    复习应考

    复习策略

    应考心态

    应考技巧 

    家教探究  行为教育

    品德教育

    情感教育

    智力教育 

    国学经典

    《学记》探究

    《老子》说事

    《论语》为人

    专家讲座 

    西方精粹  流派观点介绍

    专家讲座摘要

    书信往来

    学生来信及回复

    家长来信及回复

    教师来信及回复

    书目介绍

    工作室新书介绍

    心理学书籍介绍   


    网站访问量统计


    自2007-12-12 17:00开始统计

     本站声明:
    本站的少部分资料,文章,教程来自网上收集,其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如果有任何侵犯您权益的地方,请联系我们,我们将马上进行整理,本站所有资料仅供参考,谢谢。管理员联系方法---邮箱:shandonglaixi@sina.com。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文章
    如何改变小孩爱搞小动作的习
    三孩子与男同学过多交往,早
    怎样让孩子提高学习成绩?
    孩子迷恋游戏,不愿意上学,
    怎么样帮助高考的孩子排忧解
    家有调皮不听话男孩
    高二学生不适应学校环境
    孩子在校不写作业咋办?
    孩子每到考试前就不愿做作业
    孩子欠缺理性思维怎么办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