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没有头绪浮躁,怎么办?
老师,我自从初三开始学习觉得无头绪不知怎么学一片渺茫并且我觉得我看不进书,每次去书店每拿起一本书就浮躁,并且我早恋了你说怎么办,我是高一的学生。
66
66同学:您好!
先不说早恋的问题,先想一想,为什么会看不进书,为什么会感到迷茫和浮躁?浮躁的原因搞清楚了,解决的办法也就有了,而且早恋的问题也就不是问题了。
浮躁,就是做事沉不下心去,就和一件物体漂浮在水面上的道理一样,我们在初中都学过有关浮力的知识。
阿基米德浮力定律:进入液体里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它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F浮= G排。物体上浮时,F浮>G物,ρ物<ρ液;物体下沉时,F浮< G物,ρ物>ρ液;也就是说,物体上浮时,是因为物体的密度小于液体的密度,物体的重力小于所受到的浮力;物体下沉时,是因为物体的密度大于液体的密度,物体的重量大于所受到的浮力。
阿基米德定律不仅能够说明物体在液体、气体中的沉浮规律,而且也可以用来解释我们学习心态的沉与浮的道理。
在学习当中,我们每个人也都是沉浸在一种学习的环境之中。我们个人的学习心态的“密度”决定了自身的学习质量,周围的环境的“密度”是形成对我们学习心态的“浮力”的关键因素。如果我们个人学习心态的“重力”大于周围环境给与的“浮力”,那么,我们的学习就可以沉下心去,也就是说,我们就可以做到自己想做的事情;如果我们个人的学习心态“重力”小于周围环境给与的“浮力”,那么,我们的学习就难以沉下心去,必然浮于环境之上,尽管你很想沉下去,也难以达到目的。
比如,你现在遇到的谈恋爱的麻烦。谈恋爱就现在说,还是你的身外之物,是你心态的一种环境。这就要看“恋爱”的密度和“学习”的密度哪一个更大了。如果你把学习看得比情感重要,就是学习的“密度”大于“恋爱”,你就不会为此而浮躁,也不会因此而学不进去,无论恋爱的是否顺利,你都会在这种情感中扎下去努力学习;反过来,如果你就是感觉情感比学习还要重要,那就是“恋爱”的密度大于学习,那么,恋爱中的情感,不管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都会给你一个大于学习的“浮力”,这个“浮力”,就会让你心浮气躁,安不下心去学习。
浮躁、沉稳,其实都是一种心态,也就是一种情绪、感觉。它主要受我们自身的观念、态度、对问题的看法等等的影响,也就是说,是我们对问题的看法决定着我们的心境。过分地看重外在的东西,比如,别人对自己的看法、钱财、名誉、地位、权力等等,这些都是生不带来死不带去的,可以说都是影响我们情绪的外在因素;而内在的东西,就是我们自身的健康、自身的知识、能力、学识、情感、这些都是与我们的生死共存的。
从个人的角度来分析问题,我们每个人都有两个部分,一部分是内在的东西,一部分是外在的东西。对于一个学生来说,当我们周围环境一定的情况下,学习是否能够沉得下去,关键看我们自身的“质量”如何,“质量”小的同学,就会显得浮躁;而“质量”显得同学就会显得沉稳。也就是说,我们内在的“质量”与我们外在“环境”,之间有一个相对的关系,当我们过分地看重外在的东西的时候,就会显得浮躁;如果我们看重使自己内在的素质的话,就会显得沉稳。
物体的质量决定于它自身的密度,也决定于它的结构,我们的自身“质量”表现在哪些方面呢?
决定我们自身学习“质量”的关键因素有三个方面:
一是我们学习态度,其中包括学习目标的确定、学习意义的理解、学习成就的体验,以及学习习惯等等;
二是我们的学习能力,主要有我们学习当中的注意、理解、记忆、组织、加工和知识建构的能力,和我们原来的学习基础;
三是我们学习的毅力,主要包括学习的持久力、学习耐挫力和学习自我管理、调节和控制能力。
以上三个方面的能力越大,我们的自身质量也就越大,如果这三方面的任何一点有所不足,或者都有问题的话,就会显得浮躁。
与此相对的环境,包括考试的分数、班级名次、家长老师的评价、同学的看法,也包括将来的工作、生活,和未来的恋人与情感。我们学习的周围环境的“密度”与学习的“密度”孰轻孰重也是相对的。如果你过分地看中了这些外在的东西,那么,也就说明你的环境的“密度”就要大于你学习的“密度”,甚至也可以说是大于了你自身的“质量”。
真要沉下心去,就要改变自己的对周围对自己的学习的看法,把学习,把自己应该做好的事情看得重一些,就会按下心去学习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