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的作文是否该重写?
李老师:您好!
上小学二年级的女儿周末完成了一篇命题作文《自习课上》,女儿说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我看后觉得还真是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表扬女儿写的不错。结果周一回家女儿不高兴地说:“老师说我的作文最差了,要我重写,内容应该是自习课上大家安静地学习。”我不解,难道作文就非得以条条框框来抹杀孩子的创造力吗?现把作文给老师看看,应该怎样看待孩子的这篇文章。
自习课上
“丁零零……”上课铃响了,这节课是自习课,老师走出了教室。
自习课上真热闹呀,有写字的、读书的、画画的、背唐诗的。
突然,我的同桌大喊一声“我的鼻子出血了!”大家立刻紧张起来,有送纸巾的,有给他擦鼻血的。我是他的同桌,忙着帮他擦鼻血,然后带他去洗手间洗了脸。回来后,同学们看到我的同桌没有什么事,就都松了口气。然后又忙着做自己的事了。
自习课上也有感人的故事。
这位家长:您好!
单纯从这篇作文来看,应该是没有问题的。一个二年级的小学生能把一节自习课写的有头有尾,有详有略,而且很有感情,这的确是不错的。不过,引导孩子学习,不应该单纯是“应不应该”或者是“对不对”的问题,就像你说的一样,我们不应该“以条条框框来抹煞孩子的创造力”,我们应该认真思考:到底什么是素质教育,什么是作文教学?如何来引导孩子跟老师学习?
首先说,写作文没有一个固定的标准,而且可以是一个不断提高和改进的过程。我们不能说这篇作文就是好,因为,再好的作文也是有需要改进的地方;也不能说这篇作文就是不好,因为,任何一篇作文也都有可取之处。从不同的角度看,就有不同的评价,这在高考作文阅卷中也是经常会因此而发生争执的。对于一个小学生来说,我们不必忙着从“好与不好”的角度去看,而重点是放在引导孩子多写、指导孩子改写、训练孩子不断提高上。
再说,学生的写作,本身就是为了提高,而不是为了评价。虽然学生或者家长很在乎会得到如何的评价,但如何继续提高写作水平可能更是我们需要关注的问题。
比如,这一篇作文,虽然我们家长认为,或者孩子也感觉很不错了,但是,老师说还不够好,还需要重新写,那么,我们应该引导孩子多思考、或者问问老师,从哪些方面进行修改?或者从内容上,比如,这篇文章写的是自习课上的一次“抢救行动”,是否可以再写一写同学们是如何解决学习问题的,或者是同学们如何解决纪律问题的;或者从审题的角度上,比如,认真思考一下,老师出题写“自习课上”,可能会重点要求写什么,表达什么样的态度和观点。围绕一节自习课,可能会有多种多样的写法,并不能固定一个写法,就一篇好作文,引导自己的孩子多想想,多写写,多改改,这本身就是提高写作能力的最好途径。孩子回家说了很消极的话,我们家长可以直接和老师通通话,问问如何引导孩子重写。我想这对孩子的写作肯定是有好处的。
还有,我们家长在引导孩子学习的过程中,应该尽量引导孩子去体谅老师,体会学习,尽量不要直接和老师相互产生矛盾。尽管有些老师素质不高,教学水平不够,但如果在孩子心灵中形成一个自己的老师不够好的印象的话,孩子将来的发展就要受很大的负面影响。可以说,没有一个老师能够保证自己的句句话都是真理、事事做的都是样板,一定会有一些不周不齐的地方。但从为了孩子的发展着想的角度来考虑,我们也应该为老师遮护一下,引导孩子向好的方面想。
这里,我不是在为老师们的问题袒护。我在为老师们作报告的时候,我也会经常特别的强调老师自身的素质和要求要特别的高,要重视自己的一言一行。但面对学生和孩子的时候,我们绝对不能去挑老师的毛病,因为,挑老师的毛病,不仅我们家长心理会愤愤不平,忧心忡忡,即使掩盖得再好,也会影响到孩子对老师的信任程度。如果让孩子形成了对老师的怀疑心,对老师的挑剔的眼光,那么,这个孩子以后无论换到什么样的班级,跟什么样的老师读书,都会继续用怀疑的眼光来看待他所有的老师,不用说“无事生非”,仅仅是真有问题的地方也会让我们家长防不胜防。
何去何从,希望我们家长认真思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