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学生该如何处理?
刚接手这个班,他的表现,总是引人注意!一节课没有完,你就要关照他好几次。为了让他有所收敛,我检测他的积累情况,出乎意料,那可真是滚瓜烂熟,就连没有学的课文,都能背下来!于是,他成了同学们学习的榜样,最起码,在我眼里,他是个聪明,又好学的学生!正在我还沉浸在拥有这样好学生的喜悦中,他给了我当头一棒!课堂上,异常的活跃,我的眼神不再好用,我简单的话语已成了他调侃的话引子,弄的是全班哄堂大笑,真不知道他哪来的那些俏皮话。(他的特长就是说相声,演小品。)真是三天不打,上房揭瓦。几天后,任课老师一致反应他的表现,影响全班听课。自习课,那可真是狂扫一面,班干部拿他一点办法也没有!
就这样,一个月不到,我见了他的家长,父母二人对孩子真是用心良苦呀,我们针对他的现状,寻找对策,家长也把孩子过去的一些不良表现毫无忌讳的告诉我!沟通后,他稍有改变,可一周不到头,他老毛病又犯了,老师讲台上大讲,他在下面小讲,时不时搞点特殊化,惹得全班都跟着他走了。我是课堂上点过名,课后谈心,凡是我能想的招一个个的用,软的哄,硬的吓,软硬兼施,他是宁死不屈,我累的够呛,对他却一点作用都没有!
一次,我外出学习,短短的四天,我一回来,任课教师、班干部,纷纷向我诉苦,就四天,他就把班级的天捅破了,作业不写;课堂上吃东西;扰乱课堂纪律;欺负小同学(把初一小女孩的头发揪了一撮);顶撞老师,自习课狂扫一片;打败班干部无敌手呀------我的天呀!无奈!再次,与家长相见,谁知让我吃惊的还在后面呢:曾因妈妈打他,就挥起自己的拳头,终把妈妈气走------,听着妈妈的诉说,望着那无奈的眼神,我不知道该怎么办,似乎这世上就没有人能改变他。
于是,我只能冷处理,故意不理他,在我眼前倒也老实些,上课不敢接我的话吧,可别人的课堂上照样,我不在教室时,照样掀起一阵阵狂澜!思想都没有帮他转变好,就别提学习了,那是飞流直下三千尺呀!作业不写,高兴了也写点(日记中还写,班主任老师怎么辛苦了,要注意身体呀,要好好表现呀,可现实中怎么也找不到他有半点悔改的意思),当你指出他的错误时,他是面不改色,心不乱跳,如果你的语言稍有不严谨,就让他抓个话柄去了。看着他如此的聪明,机灵,要是都能用在学习上该多好!
我该怎么做,才能帮助他呢?
这位同仁:您好!
其实,在你的问题当中,不仅把问题的原因讲了出来,也已经把解决问题的方法说明了,只是你没有理会或者没有意识到而已。
比如说,“为了让他有所收敛,我检测他的积累情况,出乎意料,那可真是滚瓜烂熟,就连没有学的课文,都能背下来!于是,他成了同学们学习的榜样,最起码,在我眼里,他是个聪明,又好学的学生!”这段话里就已经包含了改造这个学生的方法:
第一,布置任务要求具体明确;第二,这些任务是学生能够做得下来的;第三,需要老师的及时检查督促;第四,及时给与肯定。
这些都是使后进学生变成先进的成功经验,但不应该成为一成不变的方法,学生不仅在变化,而且在成长,如果还是仍然使用原来很有效的方法继续对学生进行管理和教育,那就与“守株待兔”的农夫没有什么两样。
我们当老师的一定要和学生一同成长,当学生发生了变化的时候,我们当老师也要相应的进行变化;当学生明显有所成长的时候,我们当老师的教育方法和理念也应该有所提高。学生能够背过课文,那只能说明学生具有学习的能力,也落实成为学习的行为,所以,才会出现让人感觉满意的表现,但这并不意味着就是学生学习的全部了,他是否能够坚持,是否能够吃苦,是否愿意思考问题,这些都是我们老师在学生取得一定进步,得到老师表扬和肯的同时,就应该进一步提出的新课题。我们可能会以要求的方式提出,也可以以问题的方式提出,更应该用激励的方式给学生指出前景,这样学生才可能在原有的进步基础上继续提高。
如果学生在一段进步之后又出现了问题,那只能说明我们当老师的“掉以轻心”了,或者我们当老师的“黔驴技穷”了。当老师,实际上就是学生成长和前进路上的领路人,我们应当一直走在学生的前面,对学生应该有所新的指导和引领,而不是“一蹴而就”、“一劳永逸”、“功成名就”。老师的停止,就意味着教育的停止;老师的不变,就意味为着学生的倒退。
再比如,你说“我只能冷处理,故意不理他,在我眼前倒也老实些,上课不敢接我的话吧,”“冷处理”就是一个很适合这个学生“此时此刻”的教育方法。学生喜欢接老师的话把,喜欢拿老师的话调侃,甚至包括欺负小同学,顶撞老师,都是学生在已经赢得了老师的肯定之后期望继续得到老师关注的心理倾向,他尤其期望在老师的关注中来满足显示自己“小聪明”“有能耐”的心理欲望,“课堂上点名,课后谈心……软的哄,硬的吓,软硬兼施”,这些也都是促使学生继续捣乱动机的方式,老师无论哄他,还是恼火,都可以满足他获得关注的需要,他要的就是这个。
而“冷处理”,不理他,他就也就没有必要继续那样了,非那么多心思,得不到应有的回报,谁还会继续去做呢?老师们越是和这样的学生对付,这样的学生约会花样翻新的来与老师出招。学生也就是在与老师的这着一来一往当中不断地到满足和产生新的捣乱欲望。
当学生出了问题,老师或者找家长,或者把学生赶回家,这都不仅说明了老师的无能,更会激发学生对付老师的兴趣和成就感。老师越是恼火,学生越是感到过瘾。所以说,当学生出现问题时,老师越是发火的,越是说明这个老师有些傻气,他正中了学生故意闹事的圈套。
学生出现问题或者不断出现问题的时候,这就是检验老师管理和教育学生能力水平的关键时刻,可能有的老师一辈子也解决不了这样的问题,这也说明,并不是人人都可以当老师的。
刚刚看到一篇文章,讲到管理的三个境界,第一个境界是管事,第二个境界是管人,第三个境界是管系统。也就是说,人人都是管理者,只不过管理的内容有所不同。
管事,实际上就是最低级的管理,是属于一般人,或者叫做被人管理只管做事的人。学生在学校上学,就应该属于管事的人,他们只需要管好自己的学习这件事。
管人,主要是管别人,属于单位中的中层领导,或者就叫做工头,他需要做的事情,就是管理做事的人,或者说“管人”就是他要做好的事。在学校里,一般的老师都是这样的人,管理的就是来学校学习的人,就是为了组织管理学生学习的人。其实,很多老师做不到这一点,而只是把自己当作了“管事”的人,就是管自己的教学,而不管学生如何学习。我们班主任大多都是定义在这样一种管理境界上,不仅要教好自己的学,更要管好整个班级的学生的学习和做人。可能有些学习比较好的学生,也就是自己的事情做得比较好,也可能会被运用到管理学生当中去,这就是学生干部,这是学生当中的佼佼者,也为将来的“管人”打基础。
管系统,就是高级管理者,属于整个部门中最高层次的领导,或者就叫做老板。管系统,要关心的主要是工作单位中的人员层次、结构、关系的组建和调整,主要通过制定规章、制度、政策、纪律和工作运转机制以及监督、评价和奖惩机制。实际上,系统大到整个单位,小到个人做事,都可以看作是一个系统。只是个人做事,牵扯到的系统因素少一些,简单一些;管人的事,系统的因素就要多一些,复杂一些;而整个单位的系统,就是涵盖整个单位一切因素的系统,往往是起决定性作用的,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在学校里,校长可能就是一个管系统的人;各个部门的中层干部,也是属于这一个部门的管系统的人;而班主任也是管理一个班级的系统的人,这个系统中,不仅有学生,还有各任课教师,还有各项学习内容,学生评价体系,等等。
作为班主任,如果只是上好自己所担任的功课,那只属于一个管事的人,是最低级的管理境界;如果班主任着重在管理学生的学习上,那么,这位班主任就是一位中层境界的管理者,也是一般意义上的管理者;最好的班主任,更应该是能够组建一个学生之间相互制约、相互促进,老师之间相互配合、相互协调,优生与差生、老师与学生、个人与班级,相互平衡、相互推动、相互制约的一个教育机制,这就是最高境界的班主任。这就可能需要建立相应的班级制度、规章、管理机制,以及学习氛围、学习环境,等等。这是所有优秀班主任的共同特点。在这种管理境界中,就不会存在那种随意而为、积极消极、不负责任的做事的人,也不会出现低效率,甚至相互内耗的局面,像你说的这样的学生问题也就容易解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