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的学生如何教育?
李老师:您好!
向您请教一个问题学生的教育问题.我班今年有位学生,有多动症倾向,平时上课不影响别人学习,比较老实,但也不是认真听讲,我想很多时候他是沉浸在自己的幻想中,因为我经常看见他自己无缘无故头低下来笑,但又强忍着不让别人看见,以致面部肌肉在不停地抖动,几分钟好了.一下课,他就每节课课间要在走廊楼梯上横冲直撞,要么从背后或旁边冲出来打女学生,不管认识不认识的,打完就跑.过后,他不承认,这样的事情天天发生.有次,他承认打女生,但他说是那女生先骂他的,他感觉别人在说他,他就情不自禁地打人.他在班上没有朋友,我也曾暗中做部分学生的工作,和他交朋友,但他从不主动和别人交流.他喜欢一个人在无人的小屋里搞点小动作,大家都参与的活动他总是怕被别人关注,往后退缩.了解他去年的班主任他的表现是在课堂上非常多动能闹,很影响别人学习,但课后不袭击别人,他爸爸为此花去不少医疗费,今年有所好转却出现这样的情况,家长说他很失望.每次开家长会都不到,要么以工作忙为理由推脱,说实在,我不想让这孩子就这么下去,我希望他有少年的活泼和健康.我做了很多努力,但是收效甚微.如何做好他的心理工作,请明示.非常感谢您.
杨柳青青
杨柳青青:您好!
你说的问题,我也很难回答,不仅因为这个学生的更多的具体情况我不熟悉,即使很熟悉了,往往也不是三言两语能够说明白,或者单凭老师一个人就能解决的。这里既有学生问题形成的复杂性,也有解决问题的综合性。
不过,任何问题都是有解的。因为,我们首先要有一个教育理念,就是教育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自身得到完善和发展,是为了学生能够适应未来的社会发展。问题再多的学生,只要能够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改善,就是进步,就是教育的成功,只要学生能够逐步适应周围环境,适应他的生活,适应社会,那么,我们的教育就是成功的,这都是将教育定义在为了学生的适应和发展上,而不是定义在我们家长或老师的愿望、或者是学生的考试成绩上。
比如,这个学生现在已经比原来有所进步了,上课能够尽量不影响别人的学习,只是下课还会在走廊上横冲直撞,打女同学。这比原来上课好动能闹,影响别人学习要好得多了。只要我们能够看到学生的进步,哪怕一点点,我们就会有教育的信心,也会给学生带来进步的希望。
再者,我们要注意研究这样的学生的心理状态和需求,研究学生需要完善和发展的出发点,研究教育学生能够行之有效的方法。
比如,这个学生为什么会在课堂上无缘无故地强忍住笑,面部肌肉不住地抖动,而且不让别人看出来?为什么会“在课间要在走廊楼梯上横冲直撞,要么从背后或旁边冲出来打女学生,不管认识不认识的,打完就跑”呢?
实际上,这说明这个学生已经有了一些克制自己的意识和能力,在上课当中,尽管课程上听不懂、跟不上,但他也仍然能够从课堂上感受到的一些自己好笑有趣的事情,他也有一些情感需要宣泄,能够忍住不在课堂上发作,等到下课,在走廊上宣泄出来,这就是进步,这也是他的一种方式。为什么会单打女生呢?因为女生软弱,他能打得过,不至于阻止情绪的宣泄。如果这时候老师能够有意识地引导这个学生通过正当的方式宣泄情绪,问题可能就会解决了。比如,帮老师做一点需要出力的活,能够显出他的能耐的事情,等等。
可能更重要的还是老师对学生的正确指导,包括学习方法的指导和日常行为的指导。这个时候家长是难以指望了,家长能够负责任的话,学生也不会出现这样的问题。由学校、老师来弥补家庭教育的不足,来引导孩子走向健康,是完全有必要和可能的。
一是对学生学习方法和学习能力的引导。关键是要让学生能够听进课去,能够学得会,学生才会找到学习的感觉。学习的成功感是推动学生继续前进最好的内动力。任何一个学生只要上学,就有希望学得好的动机,之所以没有学好的希望,就是因为没有学好。上学读书就是学生的主要任务,是所有学生都需要的成功感觉,谁都不愿意被别人冷落。老师如果能够让特别后进、或者学习特差的学生在学习上找到感觉,就是对这个学生最大的帮助了。
比如,学生能够在课堂上忍住不笑,说明他还是能够注意到遵守课堂纪律;而他的笑,又说明他并没有真正听进课去,他可能是转移了自己的注意力。可以说,这个学生的心没有真正进入课堂。我们老师是否关注到这个学生的学习需要,是否考虑到如何针对这个学生的教学内容和方法?如果这些都没有考虑,只是对他提出和其他学生一样的要求,这难免就有些不公平了。其实,针对这样的学生,还是有些比较有效的教学方式的,比如学生之间的合作互动学习方式,比如重在指导学生个人自学的教学方式,等等,只要我们老师能够从这些学生的需要和利益出发,问题就能得到解决。
二是引导学生学会正常的情绪宣泄和正常的人际交往。作为中学生,不仅需要处理好与家长老师的关系,更需要处理好自己与同伴、同学的关系,这不仅是自身感觉的重要成分,也是将来继续发展的一种情感基础。
比如,这个学生为什么不敢承认自己打了人了?这个学生为什么即使承认了打人,还要诬赖女生先打他?这说明他还是明白是非的。他不明白的只是不知道如何来宣泄自己的压抑和需要张扬的情绪,不知道如何能够获得别人的积极关注,如果老师能够在这些方面给学生一些指导和交流,学生不会一直停留在这个水平上的。
你“不想让这孩子就这么下去,我希望他有少年的活泼和健康.”这很好,这是做老师的最起码要求。我们可以多读一些有关学生心理方面的书籍,多研究一些学生的学习心理规律,解决这样的问题,还是很有趣味的。让我们一起来研究和探讨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