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心情怎样才能平静?
李老师:您好!
我是高一孩子的妈妈,您知道因为我女儿的事让我无所适从,焦头烂额,请求您帮助我。可是我不仅家庭不顺,最近工作也不顺,我是单位的中层干部,最近要我换一个岗位,这个岗位是我最痛恨的,早在10年前我干过,后来我又哭又吵不干了,因此还得罪了领导,10年后的今天,又要我干,现任的领导是我的学长,校友,我努力工作完全纯属私人关系,另外也要对得起工资,其实,我没有了上进心,有的只是责任心,我也说过这个工作不适合我,他的态度好像没有余地,我困惑,我忧心忡忡,我怎么办?
而且还有一件私人的事我告诉您,本来有一个机会,大家都认为是我,然而他给了别人,我更不好受,就是不受这件事的影响,我去年也给他表示过,我不适合这个岗位,他是知道的,您说我怎么办呢?我不服从的话会说我不支持工作,也让他下不了台,失了面子,组织已经通过了,他也找我谈了,只是还没开会宣布。
Jason
Jason:您好!
可以说,家长自身的情绪都会直接影响到对孩子的教育以及孩子的情绪,这不仅是个心情的问题,往往这里面还会带有一些错误的观念和态度,甚至会影响到我们教育孩子的方式方法上。所以说,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对自己,对孩子,对家庭,都是很有意义的。
我很理解你现在的处境,我也是一个在机关中工作的人,也常常会因为对领导所分配的工作有些与自己的爱好、特长等等不相符,尤其是再加上一些人情是非,荣辱尊卑,等等,更会使自己陷于一种很无助的境地。
对于你现在的所碰到的问题,我的建议:简单地说,就是接受,而且是快乐地接受。
我一直有一个体会,烦恼都是因为自己在想一些自己说了不算的事情引起的。自己说了不算的事情,连想也别想,能把自己说了算的事情做好,就是最大的成功。自己说了不算的事情,自己无法改变,所以就会产生无法解决的烦恼;问题一直解决不了,就会有无尽的烦恼。其实,如果说了不算的事情,也能如愿以赏的话,那充其量只不过是一种侥幸;我们真正的成就感,都是建立在自己说了算的事情上的。
我们任何一个人,往往都是处在一个中层的地位上,上有具备决定权的领导,下有需要我们自己决定处理的具体事情。即使是一个单位的一把手,他也有要应承的上级领导,也要接受很多因素的制约,哪怕是国家主席,还有人管着他呢;即使是一个最基层的工作人员,哪怕是打扫卫生的保洁员,也有需要他自己做决定、自己去处理的具体事情。从这一点上来说,可能这就是无论什么样的工作,无论地位高低,只有分工不同、没有高低贵贱的意思了。我们任何一个人都是处在一个工作的系统当中,都只是一个在接受着制约,又在制约着别人的人。
这样一来,在任何一个工作岗位上,必然就会有我们说了不算的事;当然,也就会有我们说了算的事情。如果眼睛一直盯在自己说了不算的事情上,把自己能够说了算的事情却放在一边不关心,不努力,可能就会给我们带来无尽的烦恼。看着自己管不了的事情在违反着自己的意愿发展,谁会不生气呢?自己想做的事情,人家不让做;自己想说的话,人家不听,还非得做那些自己不愿意做的事情,听那些自己不愿意听的话,这样下来,谁又能感到开心和快乐呢?
这里面有一个核心的问题,就是我们的观念和态度,在一个单位中,在决定一件具体的事情上,到底谁说了算。
如果我们认为这件事谁都可以说了算,那么,我们肯定就会因为领导没有采纳自己的意见和要求而恼火;如果我们认为这件事并不是我们能够说了算的事情,我们的建议和要求也只不过就是一个意见,领导可以听,也可以不听,领导既然做了决定,工作做不好,将来出了问题也是领导的责任,那么,我们可能就不会对此而耿耿于怀,更不会因此而烦恼。如果我们真正理解了这一点,也就会把注意力从自己说了不算的事情上转移到自己说了算的事情上,我们就会有所成效,当然心情也就会好得多了。
比如说,是否调换岗位的这件事,肯定不是我们个人能够说了算的事情,当一个人能够决定谁上这个岗位的话,那么,他肯定不会是这个岗位上的人,一定是比这岗位高一级的,而且是能够决定此事、对此事负责的人。我不知道在这方面你是如何教育和引导你的孩子的,如果用你现在的观念和态度,像你一样的思考问题,那么,孩子出现现在的问题,一点也不见怪。原因就在于她没有感觉到什么时间上学、上那个单位上班、上还是不上,都并不是自己说了算的事情,反过来说,她也正是在做,或者想做那些自己说了不算的事情,所以才给你和她自己带来了无尽的烦恼。你想想,不是吗?
再比如说,“有一个机会,别人都说应该是你的”。我们要问,这些“别人”对“这个机会”具有话语权吗?具有决定权吗?没有这个权力的人说得再多也没有用,反过来,还可能都是一些不负责任、甚至是别有用心的说辞。我们想一想,领导们,尤其是一把手,好不容易捱到了这么一个地位,图的什么?谁都能说了算的事情,他有必要管吗?他不就是为了管那些谁也说了不算的事情吗?你和领导取争这样一个权利,这不是在自找麻烦吗?如何你认为一个“机会”都这样的重要,我不知道这会给你的孩子带来什么样的影响,难道她能够不计较个人在学习的名次和在学校里声誉吗?
老子说得很好:“圣人之道,为而不争。”“夫唯不争,天下莫能与之争。”“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夫唯不争,故无尤。”如果真能够把自己的注意力转移到自己说了算的事情上,你的心情就会安静下来,你的孩子也就会去安心的做自己应该做的事情了。
再者,凡是接受下来的事情,就应该自己想着办法高兴地去做,而且要把事情朝着有利于自己的方向去做,我们不是在为别人做事情,无论做谁的工作,实际上都是在为自己做,能想到事情对自己的益处,工作起来就会变得快乐。
要高兴快乐多做事情,尤其是要做好自己原来不想做的事情,首先要解决的一个问题,就是我们要树立一个新的观念:我们做任何事情都不是为别人做的,那怕是别人要求自己做的,或者说是自己原来不诚愿做的事情,也是为自己做的。这不仅仅像你自己说的那样,“要对得起工资,要对得起良心”,更重要的是要对得起自己做事情的时间,对得起自己做事情付出的心血和脑筋,只要是自己应该做的事情,或者是自己做过的事情,都应该属于自己的事情。
如果我们一直把领导要求自己做的事情就当成是领导的事情,那么,这就无异于将自己变成了领导的奴隶,或者是工作的奴隶。反过来说,奴隶做事情也会很快乐的,原因就是他把给主人做的事情真正当成了自己的事情来做的,这就是有了人生经验的最高境界。
这就像做买卖的人,和人家客户订了一笔合同,需要购进一批自己本来不感兴趣的货物,或者是自己不熟悉的业务,尽管自己不会很熟练的处理这些事情,可是只要合同定了,我们就得全力以赴地、千方百计地去把这事情办好。因为,办好了这件事情,不仅里面有我们的盈利,同时,也可以在办好这件合同的同时,提高我们自身的业务能力,扩大我们的经营渠道。你说不是吗?
为什么我们就不能在自己并不喜欢的事情上,在自己不熟悉的事上也去尽力而为,把事情处理得好一些,而让自己高兴起来呢?任何一个岗位上的事情,其实并不像你说的那样可怕,也并不是说就是适合谁,或者不适和谁,因为,这些岗位都不是像艺术家、科学家那样的需要天赋和专业,是任何一个一般的人都能够做得好的事情,关键是看你是否愿意去做。如果我们就是不愿意去做,那么,我们就会发现它越来越多的不适合自己的地方,就会体会出越来越多的可怕的地方。
曾经有一个心理实验,给死囚犯蒙上眼睛,和他说已经在他的静脉血管上扎上了抽血的针管,并且在不断地往外抽血,虽然没有真抽,可是旁边有一个滴水管真的在不断地往水桶里滴水,这时候,死囚犯就像感觉到了自己的血在不断地流出,最后还真就死去了。
还有一个类似说法,把死囚犯绑住,让他躺在地上不能动弹,在他身体的上方吊着一个盛满水而且在不断地滴水的水桶,水滴一大滴一大滴的滴在犯人的身上,用不了很长的时间,这个犯人就会非常痛苦,最后可能就会因为无法忍受而痛苦地死去。
这两个实验验证的都是人类的一个共同的心理特点,就是烦恼和恐惧对生理机能的破坏。两个实验都是在制造了人内心的一种担心、恐惧,或者烦恼的情景,然后,让你不得不不断地承受,最终达到心理上难以忍受,精神的崩溃导致躯体的崩溃。
实际生活中,很多烦恼、恐惧、担心,实际上都是我们自己制造的,如果就是一直沉浸在自己悲观消极的观念当中,表面上看上去好像是在和领导、他人过不去,实际上却是在和自己较劲儿。一旦较上劲儿,我们就很难自拔,就会一致地在那里面承受者,一直把自己搞得筋疲力尽,直到最后难以承受。
其实,任何事情都是中性的,本来没有好与坏。好与坏都是在我们不同的理解下产生出来的。当我们感觉事情对自己不利时候,我们就会有不好的感觉,情绪就会低落,就会担心,就会烦恼,就会恐惧;当我们发现了事情对自己益处的时候,我们就会改变对事情的看法,事情的性质就会发生变化,我们就会高兴,就会兴奋,就会更加积极地做好。也就是说,如果我们感觉自己情绪不好的时候,我们可以转换一下看问题的角度,事情的意义就会变得对我们有益了,当然,我们的情绪也就会有所改变了。这就是著名的ABC理性情绪疗法。
做什么事情,可能我们说了不算;怎样去做这个事情,就是我们自己的事了。我们能够说了算的事情,就是如何去做自己原来不想做的事情,如何能把这件事情做得对自己有利,当我们能把这样的事情都做好的话,我们就是最大的成功者,或者说是最快乐的人了。
如果你能在自己的工作上、生活上建立新的观念,改变消极的态度,那么,你再看孩子的时候,可能问题也就没有原来那么严重了,甚至你的孩子也会受到你的感染和影响,也会用新的视觉来看待学习,看待成绩,看对别人对自己的看法和理解。这个时候,她的问题也才能真正的解决。
我想你能够理解的,试一试吧,好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