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位置: 学习心理在线 > 文章中心 > 教师心得 > 教学论坛 > 文章正文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公告
    关于近期网站无法访问的解决方法  [admin  2009年12月22日]            首届儒家教育讲稿下载  [admin  2008年12月23日]            本站荣获青岛市优秀教育网站一等奖  [admin  2007年12月4日]            www.teacherli.cn和www.teacherli.com均可访问本网站  [admin  2007年7月6日]            欢迎您参加“会员章程”讨论!  [teacherli  2006年12月18日]            “李老师工作室”会员章程  [admin  2006年12月18日]            网友您好!请您参加本站调查。详见“站内调查”栏目。  [teacherli  2007年3月12日]            请各位网友注意:本站版面扩充,增加了部分专栏,欢迎大家到此发表文章。  [admin  2007年3月8日]        
学生骂老师怎么办?         ★★★
学生骂老师怎么办?
作者:teacherli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10773 更新时间:2008/5/2 18:04:21

学生骂老师,老师怎么办?

 

最近一个要好的同事遭遇了一件这样的事情:刚开始上课,两个男生在打架,她喊了几声没人理睬,继续在打得热闹。她边走过去,拉开其中一个说:“上课了,别打了。”这个学生就很野蛮的骂了一句:“你妈个骚X。”这个同事想当然的就以为他一定是打得兴起,还在骂另外那个打架的学生,但是嘴里却跟问了一句:“你在骂谁?”没想到,这个学生很不客气的说:“骂的就是你!”

这让我这个同事很郁闷,她让他先回去,憋了一肚子气开始讲课。下课了,她问这个学生的电话,想找他的家长,没想到,学生死活不说,而且还很不客气的说:“你找吧。随便!”

最后她是通过政教处查找到这个学生家的电话的,打了过去,是他妈妈接的。人家妈妈无所谓的说:“老师,你能不能不跟他计较?他还是个孩子呢。”及至听说要把孩子送到学校处理的时候,这个当妈妈的才着急着赶到学校来。见了老师,也只是口口声声孩子还小,让老师不要跟孩子计较的。这个同事气的问她:“你孩子这么骂老师,老师要是给他一巴掌是不过分?”家长不做声。气鼓鼓的同事一看他妈妈那样子,干脆逗弄她,说:“不然我现在给他一巴掌吧。怎么样?”这个妈妈还是一声不吭。真是让我们这些做老师的哭笑不得啊。

最后还是级长出来,说让孩子写一份检讨,然后在班上公开给老师道歉。没想到,这个家长一听又不乐意了,说孩子有自尊心,不能让他在别的孩子面前丢人。一遍遍恳求老师不要这么做。

做老师到这个份上,真是郁闷啊!

老师

老师:您好!

当老师当到这个份上,不仅郁闷,真还不如不当!干什么不行,非得受这份窝囊罪。俗话说得好,“没有金刚钻,别揽瓷器活”。当教师,本身就是和学生打交道的职业,本身就是以自身的魅力来感染和激励学生进步的,工作的本身就是改变家长没有教育好的孩子的,如果孩子什么都好,什么都会了的话,还需要我们老师做什么?

如果不是这位老师的教育素质或能力不够的话,最起码他也犯了三个当教师的忌讳:

第一,教师自身不能轻身而陷污地。

孔子在《论语.学而第一》中说:“君子不重则不威。”老师的威望是靠老师的自重建立起来的,而不是靠学校赋予你当老师的职责而具备的。老师追问学生:“你在骂谁?”实际上就是不够自重,即使学生真的就是骂老师,老师也不必一定要去追问,这一追问只能使自己越陷越深,自取其辱。

我们想一想,但从教育者角度上来说,学生正在打架,正在火头上,它本身就是见谁咬谁,你带着教师的身份出现在这样人的面前本身就是对教师身份的不尊重。我们想一想,老师为什么会不自觉地跟问了一句:“你在骂谁?”不就是因为我们老师很不在意学生说的话太污秽了吗?所以,也就很容易导致‘这个学生很不客气的说:“骂的就是你!” ’“没想到”实在不应该,当老师的想不到“杀人现场会溅血,是非之地惹是非”这个道理吗?那我们还凭什么教育引导学生呢?

教师本身就应该是很圣洁的,单单从“为人师表”这一点上来讲,教师不仅不能出入类似如妓院、赌场、酒馆,也不能出入歌厅、网吧、证券。在学校里,在教室里,凡是老师出现的地方,都是文质彬彬、宁静祥和、其乐融融的,如果老师不自重的话,久而久之,学生也就会以为你老师也不过如此,这对今老师的说教和辅导都会大大打折扣的,因为,你老师和一般人也没有什么区别。

学生在打架,老师上去劝解是最不合适的,也是最不应该的,因为老师不是警察。如果出现类似问题的时候,老师应该回避,权当自己没有看见,找个班干部,或者几个有影响力的学生前去阻止,等场面平息了,老师才能出现,老师才有必要问清缘由,对学生进行教育。孔子曾经在《论语.颜渊第十三》中就说过:“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之,毋自辱焉。”我们老师就是犯的这个忌讳,学生正在邪气头上,劝告无效,进而深追,反而自取其辱。

第二,教师不能转交麻烦,更不能出了问题找家长。

学生出了问题,教师最不应该做的就是“找家长”。“找家长”不仅表现了教师的无能,而且更容易激化矛盾。家长把孩子送到学校里来了,本来就是让老师进行教育的,如果出了问题,你再反过来找家长,那不是又把责任推到家长身上了吗?

就像我们到饭店里吃饭,点了菜,付了钱,如果厨师没有把菜做好,回过头来找我们顾客,埋怨我们点的菜不好做,火候不好掌握,你作为一个顾客会怎么说?你会答应吗?我想谁也不会答应,只要你收了钱,你又是专业的厨师,你就应该给把菜给做好,根本没有资格来埋怨顾客,不会做菜就别当厨师。家长就是我们当老师的教育顾客,我们教师也就是为家长的孩子的教育服务的,在我们的管辖之中,在我们的工作之中学生出了问题,我们当教师的有资格找家长吗?出了问题就找家长,那不就说明我们缺了点什么吗?

老师和家长的联系,大多是为了争取家长在家庭的教育中相互配合,或者是相互打个招呼,或者是相互理解,而不是推脱责任,或者找家长帮忙,更不能责怪家长不负责任,或者就是要求家长去处理学生。

如果学生出了问题我们当教师的就找家长,那么,可以肯定地说,这个学生再不会服管。一是因为,找家长,实际上就是找学生的麻烦,把学生的问题扩大到家庭中去了。所以,当老师“问这个学生的电话,想找他的家长,学生死活不说”,老师如果“没想到”这就是老师的水平问题了。

再者,老师找家长不仅得罪了学生,更让学生看透了,你当老师的也就这个本事了,再没有别的招了,所以,学生会更加肆无忌惮地与教师捣乱。学生‘很不客气的说:“你找吧。随便!”’这就是老师的挑战。这都是不该发生的事情,而就是老师自己惹起的问题。

学生在校里出现问题的时候,教师一定记住,不能找家长。孔子曾经说过:“君子正其衣冠,尊其瞻视,俨然人望而威之,斯不亦威而不猛乎?”为何还需要找家长呢?

第三,教师不能自我下贱,不能把自己摆在与学生和家长同样的水平上。

人家妈妈说:“老师,你能不能不跟他计较?他还是个孩子呢。”我们为什么会理解成为“无所谓”地说呢?为什么我们就没有体会出这是家长在安抚我们老师,是家长在替孩子老师道歉呢?一个学生骂老师,老师告状到家长那里,我们会要求家长说什么?也不就是说孩子不好,孩子还小,还不懂事嘛?

你的这位同事,在家长来到学校面对面的时候,做得尤其有失当老师的面子。我们要求家长来学校处理问题,不是为了老师的面子,更不是为了让家长给老师赔礼道歉,而是因为孩子的品德确有问题,共同商量如何教育。如果就是和街坊邻居一样的因为一些琐事闹了纠纷一样,非要人家家长、学生赔礼道歉的话,第一,失去了我们当老师和学校的教育的职能,我们自身不就是一个教育者吗?不就是学生的教育和引导者吗?第二,降低了当老师自身的身份,老师需要学生道歉的吗?

人家长说得一点不过,也很在理,就是因为孩子小,不仅是年龄小,而且身份也低。和神经病人计较的人,本身也可能就是神经病,和身份低的人计较的人,本身就是在降低自己的身份。家长反复说,孩子小,不要和他计较,这是在尊重我们的教师的身份,我们为什么非要降到和孩子一个低位上去呢?

我们是当教师的,是教书育人的,而我们却能说出:“你孩子这么骂老师,老师要是给他一巴掌是不过分?”“不然我现在给他一巴掌吧。怎么样?”且不说法律是否允许教师体罚学生,就是孩子之间骂仗,都没有必要当真,何况我们还是当老师的,你有资格“给他一巴掌”吗?又怎么能说“不过分”呢?我们把自己摆在了什么位置上?

孔子在《论语.颜渊第十二》中说:“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老师和家长说“给他一巴掌”本意不是自己要打学生,但十分明确的意思就是让家长好好教训一下学生,这是成人之美,还是成人之恶呢?我们老师可能连学生的位置高也没有了,真是让我们当老师的感到汗颜。

人家“家长不做声”,在老师的“干脆逗弄她”之下,“还是一声不吭”,那不是表示家长的无知无能,也不是说明家长娇惯孩子,那完全是人家家长对我们当老师的地位的无奈,或者就是对我们当教师的极端蔑视,连这一点好歹都看不出来吗?我们却自以为了不起了,把学生骂了,好像就是有脸了。如果家长反问一句:“你敢吗?”我们老师又何言以对呢?

孔子在《论语.季氏第十六》中说:“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当老师的应该说,已经是壮年之时了,应该“戒之在斗”了,为何还会和一个不讲道理的孩子去那样斤斤计较呢?

家长护着孩子,娇惯孩子,情有可原,不然的话,也不会教育出来这样经常打打骂骂、品质低劣的孩子,但是我们当老师的自然应该是高于家长素质和教育水平的教育工作者,我们不仅应该给学生相当的教育影响,也应该给家长一种教育理念和方式方法的引导与影响,我们要让社会作尊重教师,必须自己做的就能够让人尊敬。

以上的三个忌讳避免了,我想,我们当教师的也就不会感到郁闷了,如果就是避免不了的话,那么,我们也没有必要一定要当这个教师,教师就是这么一个职业。其实无论做什么职业都一样,当你不具备这个职业所需要的观念、态度、能力和素质的时候,都会感到很郁闷的。

还是我们当老师的祖师爷孔子的话:“君子病无能,不病人之不知己也。”“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知我者在天乎。” 所以,自律、学习、提高才是最基本的解决办法。

文章录入:teacherli    责任编辑:teacherli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字体: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栏 目  导  航

           网站地图

    栏目名称

     目     录

    网站介绍

    创办者风采

    版主介绍

    专栏介绍

    学习情感  学习动机

    学习意义

    情绪调节

    学习归因

    学习方法

    阅读

    理解

    记忆

    分析

    计算

    运用 

    自我管理

    学习计划

    时间安排

    自我反馈

    监测调控 

    学生人际

    友伴关系

    师生关系

    亲子关系

    异性关系

    社会关系 

    教学论坛 教学论坛 

    复习应考

    复习策略

    应考心态

    应考技巧 

    家教探究  行为教育

    品德教育

    情感教育

    智力教育 

    国学经典

    《学记》探究

    《老子》说事

    《论语》为人

    专家讲座 

    西方精粹  流派观点介绍

    专家讲座摘要

    书信往来

    学生来信及回复

    家长来信及回复

    教师来信及回复

    书目介绍

    工作室新书介绍

    心理学书籍介绍   


    网站访问量统计


    自2007-12-12 17:00开始统计

     本站声明:
    本站的少部分资料,文章,教程来自网上收集,其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如果有任何侵犯您权益的地方,请联系我们,我们将马上进行整理,本站所有资料仅供参考,谢谢。管理员联系方法---邮箱:shandonglaixi@sina.com。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文章
    老师们,为了学生,我们应该
    21世纪的教师新形象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