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位置: 学习心理在线 > 文章中心 > 国学经典 > 《学记》探究 > 文章正文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公告
    关于近期网站无法访问的解决方法  [admin  2009年12月22日]            首届儒家教育讲稿下载  [admin  2008年12月23日]            本站荣获青岛市优秀教育网站一等奖  [admin  2007年12月4日]            www.teacherli.cn和www.teacherli.com均可访问本网站  [admin  2007年7月6日]            欢迎您参加“会员章程”讨论!  [teacherli  2006年12月18日]            “李老师工作室”会员章程  [admin  2006年12月18日]            网友您好!请您参加本站调查。详见“站内调查”栏目。  [teacherli  2007年3月12日]            请各位网友注意:本站版面扩充,增加了部分专栏,欢迎大家到此发表文章。  [admin  2007年3月8日]        
《学记》三、教学相长         ★★★
《学记》三、教学相长
作者:teacherli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4610 更新时间:2006/11/13 18:51:12

《学记》三  教学相长

 

[原文]                               [注释]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     旨,味道。

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     至,最高。道,道理。,美好。

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     困,贫乏

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反,反省。强,加强,增强。

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   学,xiào,同,教导。

学半。” 其此之谓乎!                 学,学习。

[释文]

即使有好的饭菜,不亲口尝一尝,也不能知道它的味美;即使有很好的道理,不认真地学习,也不会知道这些道理的真正价值和意义。

因此,学生只有经过学习,才能知道自己知识的不足;教师也只有通过教学,才知道自己知识的贫乏。学生知道了自己的知识不足,才能够不断地自我反省,要求自己不断地提高文化水平;教师知道了自己的知识贫乏和困顿,才能够加强学习,不断充实自己,自强不息。所以说,老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是相互促进共同提高的。

《兑命》中说:“教学和求学,在提高文化知识和道德水平的过程中,相互间各起到一半的作用。” 大概说的也就是这个意思吧!

[评析]

     1、“学知不足”,学生的学习本身就是学习的不竭动力。

古人很早就知道,学习的真正动机是来源于学习本身,是因为学生在学习中感到自己的不足,才会继续学习的,而不是其他。

美国的人本主义者马斯洛,他也发现学生的求知需求与其他的生存需求不同,生存需要一旦满足,就会减弱,而求知的需求,却会因为需求的满足而进一步增长。

不少家长,甚至也有部分教师往往只会用升官发财来引诱学生的学习才会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那么,当学生没有了高考升学的希望时候,当老师的就可能无能为力了,或者只得靠体罚责骂来督促学生学习。学习一旦用升官发财的为其功利目的,教师自身也就很难解释若干难以回答的问题:老师的学问高,为什么不去当官呢,不去发财呢?

找回学习的真正动机,对于教师组织教学,引导学生孜孜以求地刻苦学习,这是至关重要的教学理念。

     2、教师应该在教学中不断地更新自己。

     无论将教师的地位提到多高的程度,将教师的文化水平摆到多高的位置上去,教师的自身学习和进修,都是不可缺少的。这在古人就认识得非常清楚。所以,才会有“教学相长”的观点建立。

     之所以要“教学相长”,关键就在于“教然后知困……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教师的困顿,是在深入钻研教材中感觉到的,是在对知识的融会贯通中产生的,也是在组织开放性的教学中感悟到的,更是在学生的追问和探究中得到的。如果只是人云亦云,是不会感到困顿的;如果只是教师讲学生听,也是不会感悟到教师自身知识的贫乏的;如果教学中只是照本宣科,不能理论联系实际,教师也是不会感到自己的不足的。

     如今的教学改革,重要的不是教学方式方法的改变,而是教师自身素质和水平的提高,尤其是面临越来越复杂的学生和教学内容,教师自身就会有捉襟漏肘的感觉。大学毕业,不意味着就是取得了教师的资格,即使拿到了教师资格证书,如果不继续提高自身的素质,不在教学中继续充实自身的文化水平,可能被淘汰的不是学生,而是教师本人。

 

文章录入:teacherli    责任编辑:teacherli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字体: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栏 目  导  航

           网站地图

    栏目名称

     目     录

    网站介绍

    创办者风采

    版主介绍

    专栏介绍

    学习情感  学习动机

    学习意义

    情绪调节

    学习归因

    学习方法

    阅读

    理解

    记忆

    分析

    计算

    运用 

    自我管理

    学习计划

    时间安排

    自我反馈

    监测调控 

    学生人际

    友伴关系

    师生关系

    亲子关系

    异性关系

    社会关系 

    教学论坛 教学论坛 

    复习应考

    复习策略

    应考心态

    应考技巧 

    家教探究  行为教育

    品德教育

    情感教育

    智力教育 

    国学经典

    《学记》探究

    《老子》说事

    《论语》为人

    专家讲座 

    西方精粹  流派观点介绍

    专家讲座摘要

    书信往来

    学生来信及回复

    家长来信及回复

    教师来信及回复

    书目介绍

    工作室新书介绍

    心理学书籍介绍   


    网站访问量统计


    自2007-12-12 17:00开始统计

     本站声明:
    本站的少部分资料,文章,教程来自网上收集,其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如果有任何侵犯您权益的地方,请联系我们,我们将马上进行整理,本站所有资料仅供参考,谢谢。管理员联系方法---邮箱:shandonglaixi@sina.com。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文章
    用“激励法”矫正不良行为习
    七大心理学流派-简述
    《学记》四、大学之道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