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位置: 学习心理在线 > 文章中心 > 国学经典 > 《老子》说事 > 文章正文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公告
    关于近期网站无法访问的解决方法  [admin  2009年12月22日]            首届儒家教育讲稿下载  [admin  2008年12月23日]            本站荣获青岛市优秀教育网站一等奖  [admin  2007年12月4日]            www.teacherli.cn和www.teacherli.com均可访问本网站  [admin  2007年7月6日]            欢迎您参加“会员章程”讨论!  [teacherli  2006年12月18日]            “李老师工作室”会员章程  [admin  2006年12月18日]            网友您好!请您参加本站调查。详见“站内调查”栏目。  [teacherli  2007年3月12日]            请各位网友注意:本站版面扩充,增加了部分专栏,欢迎大家到此发表文章。  [admin  2007年3月8日]        
第七章  天长地久  以其无私         ★★★
第七章  天长地久  以其无私
作者:teacherli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3659 更新时间:2006/11/15 21:35:18

第七章  天长地久  以其无私

 

[原文]                       [注释]

 

天长地久。

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

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    以,因为。自生,为自己而生。

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    后身,退让,谦让。身先,受到推崇。

外其身而身存。            外,置之度外。

非以其无私邪,            以,因为。

故能成其私?              成,成全。

 

[释文]

 

人世间,没有比天更长久的,没有比地更牢固的了。

天地之所以能够长期而稳固地存在着,就是因为它们不是为了自己的生存而存在的,所以他们才能永久地存在着。

所以,有觉悟的人,有了利益,总是谦逊退让,先考虑别人,然后才想到自己,但却总是能够得到大家的推崇和拥戴;他们在危急的关头,总是将自己的生命置之于度外,却能够保全自己的生命。

这不正是因为他们的不自私,反而成就了他们自己的道理吗?

 

[解释]

  

老子在本章讲的是不自私的为人之道,但不自私的为人之道,从何讲起呢?老子没有道貌岸然地讲奉献精神,也没有那些舍己救人的案例,还是运用他最得心应手的打比方的手法。他选取了世界上最长最牢固的天与地来说明道理:天长地久,就是因为不自私。

圣人取法于天地。大自然昭明了自然规律和法则,自然,人的生命和名声,也脱离不了这一规律和法则。并不是你为自己想得多,你就可以得到的多,也并不是你为自己想得美,你就会比别人美。自然、社会,都是有着铁的规律和法则的。所以觉悟了的人,就不会斤斤计较于自己的得失和荣辱。

其实,计较得失和荣辱那是和自己过不去;有觉悟的人,也不会时时把自己的利益放在前面考虑,其实,就是考虑也没有用。你真能为他人着想,他人都会为你想着的,你为一千个人想着,就会有一千个人想着你,算一算,是你自己为你自己想有用呢,还是大家都为你想着有用呢?所以,才有“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的道理和法则。

水从来不计较自己的形状,把它放在什么样的容器里,它就是什么样子;水没有自己的性格,好像谁都可以欺负它,用水坝堵它,它就停下不动;用刀劈它,它也并不反抗,却并不会受伤害;遇热成气,遇冷结冰,遇风起浪,遇土相容。既可汇成江河,流向山谷,也可奔向高山,形成云气,从不与万物争长短,并且还在为万物做着贡献。但是,世界上还就是水的数量最大,还就是水的力量最大,还就是水的历史最长。原因何在?不就是因为水从来不为自己着想吗?不就是因为水从来就不和任何事物相争吗?这就是“以其无私,故能成其私”的道理了。

 

[主旨]

 

无私永存,这是老子在这一章中提出的重要观点。人们都祈求永存,秦始皇为寻长生不老药,派徐福几次出海,即使自己死了,也要为自己修一个万世不坏的地下宫殿;埃及法老为了自己能够再次复活,为自己修了高大无比的金字塔,裹藏着自己的木乃伊。但实际上,都是枉费心机,还不是照样要死去,还不照样被后人发掘以尽。真正的永存,就要像天地一样,并不是为自己的生存而生活,无私,是永存的最基本生存规律和辩证法则。

 

[要义]

 

    1、自私先自死。

自私必自忧,自忧必胆怯。自忧而胆怯,必然不能成大事。

自私必造怨,造怨必自危。怨声载道,其人其事必不长久。

无私即无畏,无畏无惧,则无往而不胜。

无私则无怨,无怨无悔,则天下无不拥戴。

所以,自私先自死,无私则永生。

2、天下为公。

以天下为己任,志向远大,自我必然伟大。

斤斤计较于个人私利,只能是一个稍纵即逝的无为的小人。

放眼世界,以解放世界为己任,你就是世界的主人。

胸怀宽阔,以全世界为自己的舞台,你就是人类的灵魂。

天下为公,才能与世长存。

3、学会等待,延迟满足。

天长地久,是因为无私;人生长久,是因为无欲。人要无私无欲,就要学会延迟自己的满足。心想事成,固然很惬意,但终究不可能时时心想事成,追求事成,而事又不成,必然心烦意乱,乱了方寸,就很难做成大事。一味地追逐欲望的满足,其实也就在缩短了自己的人生。

追求财的,为财而迅亡;追求名的,为名而猝死;有多少地位很高生活条件很不错的领导干部,却往往就在风华正茂的年龄上就英年早逝,因为什么?不是因为为名而积劳成疾,就是为敛财而身陷牢狱;不是因贪杯多嘴而损伤了身体,就是因贪权多事而利欲薰坏了心灵。这都是私欲惹的祸啊!

为什么现代的已经富裕了,孩子的教育却成了问题了?现在的父母,就是因为经济的富足,时时处处让自己的孩子心想事成,不受半点委屈,时时事事不能等,小时候稍不遂愿就大发脾气,长大了行事无果就会怒火中烧,怨天尤人。最后被淘汰了也不知道自己为什么,究其原因,就是私心太重,欲望太多,不会等待,急于求成。

 

[故事]

子发不居功

 

从前,楚国将军子发率军攻打下蔡。他得胜归来,楚宣王亲自到郊外迎接,并赏赐给他土地百顷和最高的爵位。子发却坚决不接受。

楚宣王十分奇怪,问道:“将军为什么不接受寡人的赏赐,难道是嫌寡人的赏赐太轻了吗?”

子发说:“大王,您的赏赐太厚重了。”

楚宣王问:“难道你的功劳不值得这样的赏赐吗?”

子发说:“臣自知功劳太小,不足以担当如此赏赐。”

楚宣王说:“将军连年率军东征西战,屡战屡胜,为我们楚国立下了汗马功劳。这样的功劳还不够高吗?”

子发说:“治理国家,树立国威,让各诸侯不得不重视我国,这是君主您的功劳;行军打仗,发号施令,我们军队还没有到达,敌人就望风而逃,这都是将领们的功劳;士兵蒙在战场上,奋勇杀敌,战胜敌人,这是士兵们的功劳。楚国军队屡战屡胜,这都是大家的功劳。没有大家的支持,我又怎么能率领军队屡战屡胜呢?利用大家的功劳为我个人谋取功名富贵,这不是仁人之道。”

楚宣王说:“好啊!”

后来,庄子的弟子听说了这件事,问:“楚宣王用最高的爵位赏赐子发,子发为何不接受呢?”

庄子说:“大功告成而不居,正是因为不居功,才能确保功业永存,这才是为臣之道。你们要记住。”

 

“忘我”的万灵公式

 

有个年轻的技术人员,在一家公司任职。有一次他接受维修一架进口机器的任务。

这台机器已经运转失灵,方才送来修理。他经过多次修理,仍未能修好。当时工人已经停产等待,公司领导天天催命。

这个青年技术人员感到非常紧张,甚至慌了神,不知该怎么下手修了,只觉得胃和整个肚子都痛起来。烦恼和紧张使他睡不着觉。但是这并不能解决问题,这时候,他想起了那个“忘我的万灵公式”法,就试着运用它来分析问题,看怎么办才好。

首先,他冷静地分析整个情况,如果修不好的话,可能发生的最坏情况是什么呢?不可能因此把我逮捕关起来,充其量不过是把这台机子报废,丢掉十万元购置费,并且为此自己被“炒鱿鱼”。

第二步,接受可能发生的最坏情况。他对自己说,如果为此丢掉了工作,还可以再找个工作,老板损失了机器,还可以再购买,反正这台机器已经挣回了最初投资。这样分析后,不再为个人的名利而患得患失,心情倒也平静下来,先前的烦乱情绪消失了,能够集中精力,头脑清醒地想办法去解决问题。

第三步,思想上准备接受最坏的可能,但不能甘心失败,想尽办法减少损失就是胜利。他反复检查机器的结构,发现主要的部件并没有老化,只要更新几个失灵部件就有可能修好……当购买了几个新部件细心装上后,问题也就解决了。虽然耽误了一些时间,花了一些购置费,还算是较好地完成了任务。

面对困难和矛盾的时候,最好先将自己忘掉,才可能不为自己的名利患得患失,才会使我们处于一个可以集中精力解决问题的地位上,这非常有助于问题的解决。

 

 

文章录入:teacherli    责任编辑:teacherli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字体: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栏 目  导  航

           网站地图

    栏目名称

     目     录

    网站介绍

    创办者风采

    版主介绍

    专栏介绍

    学习情感  学习动机

    学习意义

    情绪调节

    学习归因

    学习方法

    阅读

    理解

    记忆

    分析

    计算

    运用 

    自我管理

    学习计划

    时间安排

    自我反馈

    监测调控 

    学生人际

    友伴关系

    师生关系

    亲子关系

    异性关系

    社会关系 

    教学论坛 教学论坛 

    复习应考

    复习策略

    应考心态

    应考技巧 

    家教探究  行为教育

    品德教育

    情感教育

    智力教育 

    国学经典

    《学记》探究

    《老子》说事

    《论语》为人

    专家讲座 

    西方精粹  流派观点介绍

    专家讲座摘要

    书信往来

    学生来信及回复

    家长来信及回复

    教师来信及回复

    书目介绍

    工作室新书介绍

    心理学书籍介绍   


    网站访问量统计


    自2007-12-12 17:00开始统计

     本站声明:
    本站的少部分资料,文章,教程来自网上收集,其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如果有任何侵犯您权益的地方,请联系我们,我们将马上进行整理,本站所有资料仅供参考,谢谢。管理员联系方法---邮箱:shandonglaixi@sina.com。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