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位置: 学习心理在线 > 文章中心 > 国学经典 > 《老子》说事 > 文章正文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公告
    关于近期网站无法访问的解决方法  [admin  2009年12月22日]            首届儒家教育讲稿下载  [admin  2008年12月23日]            本站荣获青岛市优秀教育网站一等奖  [admin  2007年12月4日]            www.teacherli.cn和www.teacherli.com均可访问本网站  [admin  2007年7月6日]            欢迎您参加“会员章程”讨论!  [teacherli  2006年12月18日]            “李老师工作室”会员章程  [admin  2006年12月18日]            网友您好!请您参加本站调查。详见“站内调查”栏目。  [teacherli  2007年3月12日]            请各位网友注意:本站版面扩充,增加了部分专栏,欢迎大家到此发表文章。  [admin  2007年3月8日]        
第八章  上善若水 利物不争         ★★★
第八章  上善若水 利物不争
作者:teacherli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4695 更新时间:2006/11/30 10:01:25

第八章     上善若水  利物不争

 

[原文]                     [注释]

 

上善若水。                           上,最高境界的。善,美好的品德。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处众人之所恶,               处,止于,休息。

故几于道。                         几于,几乎相同于。

居善地,心善渊,              善,擅长,善于。地,择地而居。

言善信,政善治,              信,诚信。治,治理,管理。

事善能,动善时。            能,能够,胜任。时,时令,季节。

夫唯不争,故无尤。          尤,埋怨,怨恨。

 

[释文]

最高境界的人格,就像水一样。

水的品格是最美好的,它滋养着世上万物,却从来不和万物相争,主动地流淌和停滞于人们都不愿意呆的地方去休憩。所以说,水的品格和作为,就几乎和自然的规律与法则的化身。

任何人都可以像水一样,一个人呆着时,如河流一样善于选择合适的地方,不侵扰他人;心胸平静得就如同万丈深渊一样的深沉;承诺他人,就应该像雷雨一样,讲究诚实信用,说到做到;做官为政,处理政务,就如同河道水渠一样,顺畅通达;做事情,也应该像水浇旱田一样,能够胜任自己所担当的责任,发挥自己的能力和长处;行动起来,就要善于把握运时机,也要像水一样懂得四季的变化,体现出雨、雪、冰、霜等不同的形态。

就是因为有了利物而不争的美德,所以也就不会对任何人和事物的责怪之心,也不会受到任何人和事物的怨恨。

 

[解释]

 

老子在这一章里照样还是发挥他的善喻能力,用水来比喻人的最高境界的品格,开宗明义,“上善若水”,从另一个角度来解释“无私”的为人处事之道。

接着,老子就点出了水的最基本的特点:“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利万物,这是人人之所见,谁也不可否认。无论是人,还是其他生物,都一时也离不开水,连没有生命的山石失去了水,也就失去了它的魅力。同时,水还有一个更为人所不知,或者还没有得到深刻认识的特点,就是甘愿处于低下的位置,乖乖地流于低洼之处,不去干扰人类的生活,并且甘愿为人们清洗和处理厌恶的垃圾与赃物。水不仅具有处理污物的能力,而且从没怨言,在自己被污染了后,却还会用各种办法将自己再变回洁净,再为人们所利用。

水只不过是用来说明美好品格的一种喻体,而作为人,谁都应该能够做到水所体现出来的美好品德。老子在这里罗列了人的居、心、言、政、事、动等各种行为,进一步解释“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的美好品德特点。

居,不仅仅指的是居住,也包括停下,休憩,呆在人群之中。什么样的地方最好呢?就是别人不想呆的地方,最底下的地方,既不干扰别人做事,也不惹人耳目,争人所宠;

心,就是心胸,就是心气,就是心境。俗话说一个人的“城府很深”,指的就是心胸、心气,心境,能像万丈深渊一样地让人捉摸不透,猜拿不准,遇事不慌,处乱不惊,这就叫做有城府;

言,就是对别人的承诺。言必行,行必果,这是做人的准则,就像雷雨一样,不要只打雷不下雨,让人虚欢一场;应该说到做到,雷声过后,必定有雨,小声小雨,大声大雨;

政,就是为政处事。就要像河流水渠一样,顺畅沟通,哪里需要到哪里去,不扰民,不侵民,利民,便民,这就是得到治理的水的形象,也是为政处事的基本准则;

事,就是做事情,能像水在灌溉、发电、冲刷、洗涤等等事情当中一样,能够胜任自己所担当的责任,能够发挥自己的能力和特长,造福于人类;

动,就是行动,运动。人有静有动,静则像深渊一样的静,动则像水一样,能够按照时令的不同,把握自己的形态变化,天冷就结为冰,晶莹透澈,凝固成型;天暖则化为流水,涓涓流淌,到最需要自己的地方去;天热则化为气,脱身于污浊,升腾于高空,然后再变成雨水回落到大地上来。

水的善,不仅仅是有利于万物,也有利自己。所以,最后老子总结道:“夫唯不争,故无尤。”既不必担心别人的怨恨和猜忌,也更不会对别人有所埋怨和责难。

这就是上善,真正地为人处事之道。

 

[主旨]

        利万物而不争,是老子在这一章提出的主要观点。老子通过水的比喻,提出了上善的基本标准,只要能够做到这一点,就不会有所埋怨,也不会招人忌恨。这就是“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无尤。”

 

[要义]

1、利于万物。

利于万物,这是体现自身价值的唯一途径。一个人的能力不是通过自己的获取来判断的,而是通过利于他人来体现的。

要利于人,利于物,就必须具有利人利物能力。就是能够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有能力,能够抓住时机,随机应变,说到做到,这样具备了利于人利于物的能力。

要利于人,利于物,更要有一种胸怀,就是居善地,心善渊。而不是斤斤计较,患得患失,求得回报。

2、与人无争。

与人争,其实就是小看了自己,贬低了自己;不与人相争,才能显示自己的大度和气质,只因为不需要和别人相争,才显示出自己的能力。

不与人相争,别人也就无法与你相争。这就和不居功就不会失去一样。

3、处下,处恶。

处众人之所恶,主要就是甘愿处于下的位置上。俗话说,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而老子却提出了处下的为人之道。甘愿居于下等的地位,其实是一种最聪明的处世之道。佼佼者易折,皎皎者易污。高处不胜寒。说的都是“高”的坏处。而现实中人,往往都是望着高处奔忙,其实给自己所带来的就是无尽的伤痛。

处恶,也可以理解为处理别人不愿意处理的事情。水的最大特点,就是可以洁净。任何不干净的东西,都可以用水洗涮。在洗刷的过程中,物品洁净了,水却脏了。但水自有办法,仍然可以从新自新。人如果能够出污泥而不染,帮助人解决困难,并不被困难所累倒,而且能在解决困难中提高自己的能力和水平,这就难能可贵了。

4、智者乐水。

所谓的“智者乐水”,其“智”就是不争。因为从水的柔静中,我们可以体味出水的谦卑;在水的流动中,我们可以感受到水的随心所欲;从水的气、液、冰的三种形态变化中,我们可以体会出随时应变的机智;从水的遇坝而止,遇崖而下的动静中,我们可以体会出水的量力而行。

 

[故事]

 

以贱为本

 

一天,孙叔敖到狐丘游玩,遇见一位老人。那老人气宇非凡,一看就知道是位世外高人。

孙叔敖忙向老人施礼,问:“请问先生,应该怎样治国?”

那老人说:“不知道。”然后继续向前走去。

孙叔敖再追着问:“请问先生,怎样修身养性呢?”

那老人才慢慢转过头来,说:“你刚才问怎样修身养性,说明你还是个可教之人。”

然后,他问孙叔敖:“人有三个方面最容易招人怨恨,你知道吗?”

孙叔敖问道:“请问是哪三方面?”

老人道:“一个人的官位太高,下面的人就会嫉妒她;以个人的权力太大,君主就会防备他;一个人的财富太丰厚,别人就会怨恨他。”

孙叔敖说:“我的职位越高,越能虚心对待下属;我的权力越大,胆子就越小,做事就越谨慎;我的财产越多,我的布施就越广。用这样的方法来免除这三种怨恨,可以吗?”

老人说:“果然是个可教之才。你要记住,尊贵一定要以低贱为根本,高大一定要以低小为基础。”

孙叔敖问:“怎样才能长寿呢?”

老人说:“人的生命来自于自然,就只有顺天应命,遵循自然,抛弃一切虚幻的欲望,才能返归于自然,颐养天年。”

 

天堂与地狱

 

一个人问上帝:“为什么天堂里的人快乐,而地狱里的人一点儿也不快乐呢?”上帝说:“你想知道吗?那好,我带你去看一下。”

他们先来到地狱,走进一个房间,这时正是午饭时间,许多人围坐在一口大锅前,锅里煮着美味的食物。可每个人都又饿又失望:原来他们手里的勺子太长了,没法把食物送到自己的嘴里,虽然食物很可口,可是他们吃不到,所以一直很痛苦。

上帝说:“我们再去天堂看看吧。”于是他们来到天堂,也是到了一个房间,他们看见的景象是这样的:虽然他们手里的勺子也很长,可是,这里的人都显出快乐又满足的样子。这个人很奇怪,因为天堂的条件和地狱没什么两样。

“感到奇怪吗?”上帝笑着说,“你继续看下去就知道了。”

晚饭时间到了,只见这里的人围坐在锅边,分别都用勺子把食物送到了别人的嘴里。原来,天堂和地狱的分别,只是人们用勺子的方法有所不同。

上帝说:“如果每个人都只是为了自己的利益,而不去想着别人,永远将是一锅看得见喝不着的汤,只有互助帮助,相互扶持,才能够共同求发展。请你记住:快乐是相互给予的,让别人快乐,自己最快乐。痛苦是自己产生的,只关心自己,自己最痛苦。”

文章录入:teacherli    责任编辑:teacherli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字体: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栏 目  导  航

           网站地图

    栏目名称

     目     录

    网站介绍

    创办者风采

    版主介绍

    专栏介绍

    学习情感  学习动机

    学习意义

    情绪调节

    学习归因

    学习方法

    阅读

    理解

    记忆

    分析

    计算

    运用 

    自我管理

    学习计划

    时间安排

    自我反馈

    监测调控 

    学生人际

    友伴关系

    师生关系

    亲子关系

    异性关系

    社会关系 

    教学论坛 教学论坛 

    复习应考

    复习策略

    应考心态

    应考技巧 

    家教探究  行为教育

    品德教育

    情感教育

    智力教育 

    国学经典

    《学记》探究

    《老子》说事

    《论语》为人

    专家讲座 

    西方精粹  流派观点介绍

    专家讲座摘要

    书信往来

    学生来信及回复

    家长来信及回复

    教师来信及回复

    书目介绍

    工作室新书介绍

    心理学书籍介绍   


    网站访问量统计


    自2007-12-12 17:00开始统计

     本站声明:
    本站的少部分资料,文章,教程来自网上收集,其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如果有任何侵犯您权益的地方,请联系我们,我们将马上进行整理,本站所有资料仅供参考,谢谢。管理员联系方法---邮箱:shandonglaixi@sina.com。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文章
    我为何懒而没有激情?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