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老师:您好! 看了您的教育指导,很受启发,有一个问题一直困扰着我.现向您请教: 我的孩子今年马上要上六年级了,可十一岁半的孩子心理年龄就象六七岁,老师说他不爱动脑筋思考,总是怕麻烦.特别是语文,我在家里也作辅导,让他先读课外短文,布置几个问题让他读后思考,但他仅仅将文章大致复述,不能归纳.我只有将答案告诉他,让他复述,教他分析,可他似乎精力不能集中,学习效果总是体现不出来,作文成绩也较差,我让他写日记,他随便写几句就交差,没有兴趣看布置的范文,但看漫画时谁都打扰不了他.面对即将小学毕业,我十分着急,有些不知所措,甚至影响到我的情绪.我辅导过别的孩子,效果十分明显,但怎么就辅导不了自己的孩子?请老师指教:我该怎么办?
一个心急如焚的母亲
这位家长:您好!
最熟悉孩子的就是家长了,家长最不应该做的事情就是自己辅导自己孩子的学习。家长辅导自己的孩子学习,越俎代庖不说,你懂吗?你会吗?你不担心教错了教歪了吗?你作为家长自己应该做的事情做好了吗?
我当老师,给学生讲了三十多年的课,也给个别学生辅导过学习,但我从来没有辅导过自己孩子的学习,因为,我面对自己孩子的时候,我知道我的责任不是教孩子完成老师布置的事情,那些事情有老师来教,当家长就是要利用和孩子在一起的时间,完成我们家长应该给与孩子的以及培养和锻炼孩子的事情。
比如,我要带孩子出去散步,即使他又作业没有完成,我可以在散步的时候和孩子聊天,把我们的经验和感受传递给孩子;我也会尽量的和孩子一起出去玩,让孩子在玩耍中加强和父母之间的亲情,让孩子自玩耍中学会处理各种各样的事情;当然我更多地是让孩子学着做一些家务,让孩子承担一些家庭的责任,因为,这才是我们当家长最需要的,也是孩子一辈子所最需的。为什么我们一定要用家庭的时间去做那些本来不该家长管的事情呢?
比如,我想培养孩子的定力,甚至我也会培养孩子认真坐下来读书的习惯,但我从来不把孩子的课本或者课外阅读找来让她读,更不会像老那样有什么标准答案,而是找一些我自己很喜欢的书,自己阅读过的书,自己很有体会的书,提供给孩子读,等孩子读完了,我们一起讨论,怎么说都行,只要我知道她读过了,有想法,就行。
比如,我想锻炼孩子的思维能力,我不会去找一些老师布置的作业或者习题让孩子去做,那些自然有老师督促。
如果孩子问的是老师布置的作业怎么做,我会告诉她,先把我们给学校交学费要回来,我再教你,不会的问题应该自己去问老师,而不是问家长,难道父母让孩子拿着钱去商店里买东西,买得不够,还能回家让父母赔上吗?不就是应该去找商店的售货员给补上吗?
如果孩子问的是生活中的问题,我也从来不给她明确的答案,而是反过来问她:“你想一想,为什么?”“再想想看。”确实想不起来,我也不给答案,而是给孩子两天、三天或者更多的时间去想,有时间我们就讨论,有时候即使已经有了答案,我们还会继续寻找新的答案,看看孩子都会有哪些想法,都是怎么想的,有时候我也会谈谈自己是怎么想的。
这样做的好处是,一不给孩子增加压力,家里就是家里,不是给学校和老师的教育教学擦屁股的,我们有家里的事情需要做;二是更容易联系社会现实和生活实际,联系孩子的成长和发展,更符合孩子实际需要,孩子更愿意接受。
你的孩子既然不愿意动脑筋,就说明你在平时的生活中很少让孩子动脑筋;孩子在家里不愿意学习,就是因为你在家里还要强迫孩子学习。你该做的事情都没有做好,为什么还要给孩子当家庭教师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