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位置: 学习心理在线 > 文章中心 > 家教探究 > 智力教育 > 文章正文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公告
    关于近期网站无法访问的解决方法  [admin  2009年12月22日]            首届儒家教育讲稿下载  [admin  2008年12月23日]            本站荣获青岛市优秀教育网站一等奖  [admin  2007年12月4日]            www.teacherli.cn和www.teacherli.com均可访问本网站  [admin  2007年7月6日]            欢迎您参加“会员章程”讨论!  [teacherli  2006年12月18日]            “李老师工作室”会员章程  [admin  2006年12月18日]            网友您好!请您参加本站调查。详见“站内调查”栏目。  [teacherli  2007年3月12日]            请各位网友注意:本站版面扩充,增加了部分专栏,欢迎大家到此发表文章。  [admin  2007年3月8日]        
如何辅导心智发育滞后孩子语文?         ★★★
如何辅导心智发育滞后孩子语文?
作者:teacherli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2760 更新时间:2008/7/18 10:34:11

 

老师:您好!
  看了您的教育指导,很受启发,有一个问题一直困扰着我.现向您请教:
  我的孩子今年马上要上六年级了,可十一岁半的孩子心理年龄就象六七岁,老师说他不爱动脑筋思考,总是怕麻烦.特别是语文,我在家里也作辅导,让他先读课外短文,布置几个问题让他读后思考,但他仅仅将文章大致复述,不能归纳.我只有将答案告诉他,让他复述,教他分析,可他似乎精力不能集中,学习效果总是体现不出来,作文成绩也较差,我让他写日记,他随便写几句就交差,没有兴趣看布置的范文,但看漫画时谁都打扰不了他.面对即将小学毕业,我十分着急,有些不知所措,甚至影响到我的情绪.我辅导过别的孩子,效果十分明显,但怎么就辅导不了自己的孩子?请老师指教:我该怎么办?

一个心急如焚的母亲

这位家长:您好!

最熟悉孩子的就是家长了,家长最不应该做的事情就是自己辅导自己孩子的学习。家长辅导自己的孩子学习,越俎代庖不说,你懂吗?你会吗?你不担心教错了教歪了吗?你作为家长自己应该做的事情做好了吗?

我当老师,给学生讲了三十多年的课,也给个别学生辅导过学习,但我从来没有辅导过自己孩子的学习,因为,我面对自己孩子的时候,我知道我的责任不是教孩子完老师布置的事情,那些事情有老师来教,当家长就是要利用和孩子在一起的时间,完成我们家长应该给与孩子的以及培养和锻炼孩子的事情。

比如,我要带孩子出去散步,即使他又作业没有完成,我可以在散步的时候和孩子聊天,把我们的经验和感受传递给孩子;我也会尽量的和孩子一起出去玩,让孩子在玩耍中加强和父母之间的亲情,让孩子自玩耍中学会处理各种各样的事情;当然我更多地是让孩子学着做一些家务,让孩子承担一些家庭的责任,因为,这才是我们当家长最需要的,也是孩子一辈子所最需的。为什么我们一定要用家庭的时间去做那些本来不该家长管的事情呢?

比如,我想培养孩子的定力,甚至我也会培养孩子认真坐下来读书的习惯,但我从来不把孩子的课本或者课外阅读找来让她读,更不会像老那样有什么标准答案,而是找一些我自己很喜欢的书,自己阅读过的书,自己很有体会的书,提供给孩子读,等孩子读完了,我们一起讨论,怎么说都行,只要我知道她读过了,有想法,就行。

比如,我想锻炼孩子的思维能力,我不会去找一些老师布置的作业或者习题让孩子去做,那些自然有老师督促。

如果孩子问的是老师布置的作业怎么做,我会告诉她,先把我们给学校交学费要回来,我再教你,不会的问题应该自己去问老师,而不是问家长,难道父母让孩子拿着钱去商店里买东西,买得不够,还能回家让父母赔上吗?不就是应该去找商店的售货员给补上吗?

如果孩子问的是生活中的问题,我也从来不给她明确的答案,而是反过来问她:“你想一想,为什么?”“再想想看。”确实想不起来,我也不给答案,而是给孩子两天、三天或者更多的时间去想,有时间我们就讨论,有时候即使已经有了答案,我们还会继续寻找新的答案,看看孩子都会有哪些想法,都是怎么想的,有时候我也会谈谈自己是怎么想的。

这样做的好处是,一不给孩子增加压力,家里就是家里,不是给学校老师的教育教学擦屁股的,我们有家里的事情需要做;二是更容易联系社会现实和生活实际,联系孩子的成长和发展,更符合孩子实际需要,孩子更愿意接受。

你的孩子既然不愿意动脑筋,就说明你在平时的生活中很少让孩子动脑筋;孩子在家里不愿意学习,就是因为你在家里还要强迫孩子学习。你该做的事情都没有做好,为什么还要给孩子当家庭教师呢?

文章录入:teacherli    责任编辑:teacherli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字体: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栏 目  导  航

           网站地图

    栏目名称

     目     录

    网站介绍

    创办者风采

    版主介绍

    专栏介绍

    学习情感  学习动机

    学习意义

    情绪调节

    学习归因

    学习方法

    阅读

    理解

    记忆

    分析

    计算

    运用 

    自我管理

    学习计划

    时间安排

    自我反馈

    监测调控 

    学生人际

    友伴关系

    师生关系

    亲子关系

    异性关系

    社会关系 

    教学论坛 教学论坛 

    复习应考

    复习策略

    应考心态

    应考技巧 

    家教探究  行为教育

    品德教育

    情感教育

    智力教育 

    国学经典

    《学记》探究

    《老子》说事

    《论语》为人

    专家讲座 

    西方精粹  流派观点介绍

    专家讲座摘要

    书信往来

    学生来信及回复

    家长来信及回复

    教师来信及回复

    书目介绍

    工作室新书介绍

    心理学书籍介绍   


    网站访问量统计


    自2007-12-12 17:00开始统计

     本站声明:
    本站的少部分资料,文章,教程来自网上收集,其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如果有任何侵犯您权益的地方,请联系我们,我们将马上进行整理,本站所有资料仅供参考,谢谢。管理员联系方法---邮箱:shandonglaixi@sina.com。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文章
    高中学习方法与时间安排
    中等生如何应对高三?
    能帮助我找到毅力吗?
    如何完成自己的学习计划?
    如何在假期中预习高中课程?
    是复读还是上高中?
    计划如何适应变化?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