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老师:您好!
我是一位初中二年级女孩的母亲,女儿是一个很懂事的孩子,学习也很努力.学习成绩在班上是中上,但是,每次考试前及考试后,她都特别紧张,适当的紧张是正常的,但她有些过了,可以说是坐卧不安,直到成绩出来为止.这种现象好像越来越严重,她明年就要中考,现在就对中考开始紧张,我担心这种情绪对她的学习及生活都不利,但我实在不知该如何开导她,让她消除紧张情绪,希望得到您的帮助,谢谢!
一位家长
这位家长:您好!
凡事特别紧张,都是因为“这个事”对自己会有很大的危险,自己需要格外的小心。这个危险,或者来自于外部的客观世界,如暴风骤雨、火山地震、强盗打劫等等;或者来自于自己内心要求过高,而又能力有限,差距较大,就像自己必须逾越一个不能跨过的山崖。
学生的考试紧张,表面上看起来是因为考试所致,而实际上不是外部造成的,而是来自于自身内部对学习、对考试的认识和理解。学生大多是先给自己设定一个目标,而且是非要达到的目标,考试之前,或者因为估计自己的实力不足,或者因为以前的消极经验,让自己感到信心不足,就容易格外紧张。
细想起来,这里面有两个可能的问题:一是目标对自己的意义是否正确;二是对考试的意义理解是否正确。
读书学习,应该有个目标。这个目标,如果是学会什么东西,学到什么程度,这对学习只会有促进,而不会有消极负的作用,因为这样的目标指向是知识和能力,而不是个人的人格和名誉,而且是可以自己进行控制的;如果目标是要和谁比个高低,比如要达到班级第几名,这样的目标可能会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因为这样的学生都很要面子,但也可能会造成负面作用,就是让人很担心,尤其在实力不足、消极经验的情况下,就会格外紧张,因为,一旦达不到目标,就会丢面子,伤害到自己的人格和声誉,何况要考第几名,并不是自己说了算的,还有很多自己不能控制的因素。现在不少的学生、家长,甚至包括老师往往都会自觉不自觉地就把学习的目标定位在了“人和人的比较”上了,俗话说:“人比人,气死人。”这样就免不了要出现紧张。
但是,考试真正的意义往往并不是在进行学生之间的竞赛上,而是针对学生的学习还存在什么问题。这一点有很多学生不理解,不明白,只以为考得好说明自己学得好,考不好说明自己没学好,考试的成绩好像就是给自己一个又一个的品质评判似的,而忽略了我们可以从考试中找出自己还没有学会、还没有掌握、还不够熟练的知识和能力来,即使考得不好,也会更有利于帮助自己找出不足、弥补不足,总结学习经验,有利于以后的学习方式方法的改善。把考试的意义理解偏了,往往是造成考试紧张的主要根源。
现在的学生,尤其上了初中以后,学校考试后,老师要排名次,学生要依此来评价自己的实力,家长要根据成绩来预测孩子未来的升学前景,这样一来,就会越来越强化学生对考试意义的错误理解,更忽略了考试的真正意义。
作为家长,我们明白了这个道理,就一定不要跟着学校、老师起哄,拿着考试名次太当回事,而是要紧盯着孩子从这次考试中有什么启发,发现了什么进步和以后努力的方向,尤其要盯住孩子的平时学习方式方法的改进,把平时学习和考试经验的总结结合起来。
打个比方说,我们领着孩子到游泳池去学游泳,前提是孩子不会游泳,本身不是来参加比赛的,而就是学习和训练的,而且游泳池的水比较浅,即使不会游泳或者游泳方法不对也不至于淹死,而且还有家长在旁边陪练,这个前提的意义就是,既不需要因不会游泳而害羞,也不必因为不会游泳而担心伤害。在这个前提下,我们家长可以一边要求孩子按照教练教给的方法、要领反复练习,一边可以让孩子自己游一游,试一试。试一试不行,那么,就找找原因,继续练。“反复练习”,就是平时的学习,“试一试”,就是考试。游泳只不过是个单纯的动作学习,文化知识的学习可能要复杂一些,可道理是一样的,只要能正确理解学习和考试的意义,端正考试的态度,把平时的学习和考试结合起来,考试紧张的问题也就自然消解了。 |